APP下载

马铃薯早春露地高产栽培技术

2021-03-16徐后芳

长江蔬菜 2021年3期
关键词:切块块茎种薯

徐后芳

导读:马铃薯早春露地高产栽培主要采用了机械一体化种植技术,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力、肥料的投入,达到了精准施肥、减量增效的目的,提高了种植效益。

马铃薯机械化采收

马铃薯是一种广受百姓喜爱的蔬菜作物, 同时又是一种粮食作物,既可鲜食又可加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及土地流转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热衷于种植露地早春马铃薯。 据调研,马铃薯667 m2产量3000~5000 kg,按近年来市场价格1 元/kg 计算, 每667 m2产值可达3000~5000 元, 效益可观。 目前,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均采取机械化一体机进行操作,主要包括播种、施肥、喷药、膜下滴灌带的排放、覆膜等,采用膜下滴灌及简易水肥一体化进行水肥管理。 现将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应选择脱毒、早熟、抗逆性强的优良新品种,且具有结薯集中、薯块大小均匀、商品性好、产量高的特性,适合的栽培品种,如荷兰15 号、鲁引1 号、中薯5 号等。

2 播种

一般在惊蛰(3月5~6日)前10 天左右播种,利用地膜覆盖保温栽培,提供种薯发芽生长所需要的温湿度,促进种薯提早发芽,促进根系的形成、块茎的形成与膨大,减少草害的发生。

3 土壤选择

应选择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 播种前深耕、耙细,使田块表面平整一致。

4 水肥管理

采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水肥管理,即地膜覆盖、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管理有机结合,在薯块形成和膨大期将肥料按照适宜的配比溶于水中,通过滴灌进行灌溉和追肥,实现水肥高效利用,达到减量、增效的效果。

4.1 水肥要求

无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均可作为滴灌水; 宜选择溶解度高、溶解速度快、腐蚀性小的肥料。

4.2 简易滴灌设施的安装

简易滴灌设施包括首部枢纽和输配水管。首部枢纽与水源相结合,包含水泵、控制阀、施肥装置、过滤系统(作用是除去水源中的杂质,防止堵塞滴头),是滴灌系统的控制中心;输配水管包括主管、支管和毛管3 级管道和相应的三通、直通、弯头、阀门等部件组成。 支管选用硬质塑料软管,毛管选用聚乙烯塑料滴灌带,毛管铺好后与支管连接,再将支管与主管连接即可。

5 种薯处理

5.1 切块

播种前2 天选择外形完好的马铃薯进行切块,切块前用75%的酒精将切具进行消毒灭菌,每块种薯保留1~2 个芽眼,切块质量25~30 g。

5.2 药剂拌种

100 kg 种薯切块后用30%咯菌腈·嘧菌酯·噻虫嗪可分散粉剂67~100 g 拌种,或用4%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4%代森锰锌、92%滑石粉混合剂500 g 拌种。 晾晒1 天后播种。

6 整地施肥

整地时,每667 m2均匀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 kg、硫酸锌1.2 kg、硼酸1 kg 和复合肥(N-PK=15-10-23)50 kg,深耕细耙整平,耕深30 cm 左右。

7 播种

7.1 播种密度

采用高垄双行种植模式,垄宽80 cm,垄沟宽30 cm,株距25 cm,小行距25 cm,667 m2种植5000 株左右, 用种量150 kg左右。

7.2 机械播种

采用机械化一体机播种,先设置播种垄宽、深度和密度等参数, 将准备好的种薯、肥料、滴灌带、地膜分别放入或安置在播种机上,可一次性完成开播种沟、施种肥、播种、起垄、铺滴灌带、覆盖地膜等作业,节省了劳动投入。 种肥每667 m2施复合肥(N-P-K=15-10-23)50 kg。

8 田间管理

8.1 人工放苗

播种后25 天左右马铃薯陆续出苗, 子叶快接触地膜时,应及时将地膜破孔放苗,然后用细土将地膜口封严,既能防止因高温地膜把子叶烤坏,又保障了地膜的功效。 也可采用膜上覆土帮助马铃薯出苗的方法,即在马铃薯芽即将顶土时,采用上土机在膜上覆盖3~5 cm 厚的碎土, 马铃薯可自行顶破地膜出苗,但覆土后应及时喷施除草剂,如二甲戊灵;苗出齐后喷施麒胜。

8.2 查苗补缺

种薯快出齐苗时,及时查苗,拔除病株,遇到缺棵时移栽同品种的预备薯苗。

8.3 培土

一般进行1~2次培土, 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 第1次中耕培土在马铃薯幼苗长至4~5 叶时,培土厚度3~5 cm; 现蕾期或植株封垄前可再培土3~5 cm。

8.4 水肥管理

①发芽期 马铃薯播种后至出苗,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 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及时灌水,一般灌水量为8~12 m3/667 m2,使土层下15~17 cm 处的土壤保持湿润。

马铃薯植株

②幼苗期 出苗后20~25 天匍匐茎开始发生,土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 此期结合灌水,每667 m2追施水溶性复合肥(N-P-K=30-10-10)4~6 kg,用水稀释200 倍,分2次追施。 根据土壤墒情和苗势适时灌水,每次灌水量8~12 m3/667 m2,使土层下30 cm 处的土壤保持湿润。

马铃薯人工采收

③块茎形成期 一般为20 天左右, 该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 每667 m2追施水溶性复合肥(N-P-K=16-6-30)9~11 kg,分2次追施。 根据土壤墒情和苗势适时灌水,每次灌水量12~15 m3/667 m2,使土壤湿润深度达40 cm。

④块茎膨大期 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根据土壤墒情和苗势适时灌水,每次灌水量15~20 m3/667 m2, 使土壤湿润深度达40 cm。每667 m2追施水溶性复合肥(N-P-K=16-6-30)9~11 kg。 马铃薯收获前7 天停止灌溉。

9 病虫害防治

9.1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等,播种期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辛硫磷等杀虫剂与适量土壤、细沙拌匀沟施或拌入底肥中, 或用8%呋虫胺悬浮剂400~500 g 对100 kg 切块种薯进行包衣防治;生长期每667 m2用40%氯虫·噻虫胺悬浮剂15~20 mL滴灌防治。

9.2 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黑胫病、青枯病、晚疫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防治、多次防治的原则,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进行施药, 一般7~10 天喷1次,连续3~4次,注意交替使用药剂[1]。 黑胫病、 青枯病可每667 m2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7~47 g 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120 mL 灌根或喷雾防治;晚疫病在发病初期可每667 m2选用56%精甲·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5~50 g 或39%精甲·嘧菌酯悬浮剂13.0~17.5 mL 对叶片喷雾防治。

1 0 收获

10.1 收获时期

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时是最佳收获期。 该栽培模式一般6月初采收上市。

10.2 收获方法

机械或人工挖掘收获, 块茎翻出后应及时捡拾。采收时块茎用马铃薯秧遮荫,避免薯块暴晒。边采收边进行等级分类,剔除烂薯、青头薯,分级包装,运输上市或贮藏。

猜你喜欢

切块块茎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萨切块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要点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