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03-15农佩文盘珍珍陈俐瑛

人物画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承文化

农佩文 盘珍珍 陈俐瑛

摘 要:烟墩大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体积大、声响浑厚而远近闻名。烟墩大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继承了铜鼓遗风,于明代后期演化而成,并且在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分布集中,保存完好。其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然而经过调查,发现烟墩大鼓的发展现状并不好,本文通过分析烟墩大鼓发展滞后的成因,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烟墩大鼓;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呈现的重要载体,必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墩大鼓来说,只有深入了解烟墩大鼓的现状,理清大鼓发展滞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并推广大鼓文化,不断敲响乡村文化振兴的鼓点,扩大烟墩大鼓的知名度,让烟墩大鼓文化得到继承与弘扬。

一、烟墩大鼓发展滞后的原因

1.有关大鼓的场所建设不完善

烟墩镇作为烟墩大鼓最主要的发源地,即使每个自然村委有一定数量的大鼓,但却存在极少的、规模完整的、用来提供给人们进行交流、研究的大鼓文化场所。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烟墩大鼓实质性的展示只有以下地方,包括:烟墩车站往佳平村委路口有烟墩大鼓的雕像、烟墩人民政府里面有仿制的两个大鼓、烟霞山山下摆设有烟墩大鼓、以及古榕村委的大鼓基地。可是这些地方仅仅展示了烟墩大鼓的形状,不能展示烟墩大鼓的历史渊源、声像记录等,不利于大鼓的保护和传承,甚至不能提供给游客、学者等完善的场所用于参观、研究。

2.烟墩大鼓展示、表演局限春节期间或特定展演

在烟墩镇境内,村民世代传袭打鼓。烟墩大鼓在古代曾被用于传递战争信号、驱赶贼寇和猛兽等。烟墩镇击鼓迎春的风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历史,赋予了烟墩大鼓独特的意义,而它的韵味却在新的时代中一点点消失。现如今,烟墩大鼓多数是用于在春节期间的祭祀、娱乐、比赛等。春节过去后,年轻人就要背上行囊外出学习、工作,而大鼓就会被存放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无人问津,待到来年春节它才能重见光明,重返人民的视野。大鼓出现的几率不高,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自然就降低了,大鼓文化的发展、传承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烟墩大鼓除了在春节期间出现,也会在大型文体活动或者比赛中威风亮相,2020年钦州市烟墩大鼓展演、钦州市“宁越东园杯”烟墩大鼓大赛、各类大中型表演活动……但是,参与比赛的队伍局限于烟墩人民,表演的队伍也未形成专业的体系,这对于大鼓的传承带来一定的困境。

3.烟墩大鼓的记录和宣传少

烟墩大鼓的文字记录,在百度词条、搜狗百科中寥寥无几,视频、宣传记录也仅限于钦州、灵山等当地媒体平台报道,呈局限性、碎片化特点,这显然非常不利于烟墩大鼓的推广和传承。

收录在知网等官方网站关于烟墩大鼓的文献资料也仅有十几篇,每篇文章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单篇文章参考性不强,对于后续的研究有一定的困难。

烟墩大鼓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未形成用于记录、宣传、保护它的,独立的、多样的网络平台,这是烟墩大鼓鲜为人知的重要原因之一。

4.烟墩大鼓传承人面临各种困境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困境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关键。

传承人虽然通过参加一些活动、展演、比赛等获得一定的收入,但是结合当前的社会消费水平,显然生存与传承的矛盾有些突出,这些收入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传承者也就不得不被迫另谋出路。

经过时代的发展,由于缺乏完整完善的大鼓乐谱和大鼓制作手册,烟墩大鼓传承呈现十分困难。通常,老一辈传授给年轻一代多依靠口传心授,这使得烟墩大鼓得以代代延续和发展,但是,这样不利于大鼓文化的科学、长期的发展。

传承人年纪渐长,却收不到年轻的徒弟,年轻人认为做这些事无法获得收入,没有动力坚持,没有热情学习,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5.保护烟墩大鼓文化的意识淡薄

虽然烟墩大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缺乏宣传和教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孩子不了解烟墩大鼓文化,通过调查发现,许多人不知道大鼓主要是在春节期间表演的,有的甚至不知道大鼓长什么样。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不了解烟墩大鼓文化的比例占了将近一半,说明,这一传统的文化正渐渐被大众遗忘。调查还发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烟墩大鼓的文化的人数比例仅占53%,这也说明大众对大鼓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烈。

二、烟墩大鼓的保护措施

1.建立烟墩大鼓文化博物馆、展览室等,完善大鼓的场地建设

博物館是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建立大鼓文化博物馆,有利于为公众提供了解烟墩大鼓的平台,也让更多人能欣赏到大鼓的风采,吸引更多人主动了解烟墩大鼓文化。

烟墩大鼓是庞大的打击乐器,建设相应的大鼓基地,为走进大鼓文化基地的当地人、游客等提供体验的场所,让人们感受大鼓的魅力,感受文化的熏陶,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致,也有利于烟墩大鼓文化的保护与宣传。

2.拓宽大鼓表演场合,延长大鼓展示、表演的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发挥大鼓的作用

除了春节期间的表演,传承人可以将大鼓表演应用到更多领域,例如各行各业的开业、婚嫁等活动。有关部门还可以利用节假日,设计一些活动、比赛竞技等,还可以通过传统与新颖形式的相互结合,利用文化共享性的特点,开展如志愿者体验、免费会演以及烟墩大鼓互动体验等形式的活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加深社会各个群体对烟墩大鼓的认识和进一步了解,发挥大鼓文化的共享性。

组建烟墩大鼓协会,协调和组织各村委开展烟墩大鼓活动。每年积极宣传,组织各个村委开展烟墩大鼓比赛,举办烟墩大鼓文化艺术节,扩大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对烟墩大鼓的保护与宣传也十分有利。

3.利用多种渠道记录、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组织团队可以深入开展烟墩大鼓的理论研究工作,举办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培养烟墩大鼓研究人才,编辑出版烟墩大鼓的图册、期刊或音像制品。

记录和宣传要紧跟时代、科技的发展,利用多媒体平台如: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及时更新记录到的文字、图片、录像资料,发送相关烟墩大鼓及文化的推文、视频,通过“网络直播+非遗”、“短视频+非遗”的传播方式,不局限于本地的报道平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到人们面前,让更多人了解烟墩大鼓文化,喜爱这项传统文化项目,从而达到推广效果。

4.加强宣传教育,鼓励烟墩大鼓进校园

学校教育是发展烟墩大鼓的重要手段,保护和传承烟墩大鼓要结合教育资源。首先,可以在烟墩镇本地中小学开设烟墩大鼓进校园活动,开展一周一节的大鼓课堂,聘请烟墩大鼓传承人到课堂传授大鼓文化、大鼓技艺;邀请专业大鼓表演团队到学校开展大鼓表演、展示、讲解;然后逐渐拓展到灵山县及其他地区。从小让孩子处于传统的氛围中,也有利于增强大鼓的教育性,培养孩子的保护文化的意识,加深学生文化认知度,提升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

5.提高传承人的地位,鼓励他们传承技艺

传承人有着地方性和关键性地位,我们要切实关注烟墩大鼓的传承人。

寻找烟墩大鼓代表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对他们进行采访、考察,将其制鼓、打鼓等技艺资料以文字和影像的具体形式记录下来。

相关部门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传承人的补助额度,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提高传承人的生活质量,激发传承人的传承动力和热情,留住更多人在传承非遗文化的队伍。

通过授予荣誉、公开奖励等办法,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社会影响,鼓励他们传承自己的绝技,从而提高更多人参与烟墩大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年轻人加入传承的队伍

年轻人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技术,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我们要鼓励年轻一代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

年轻人不想传承、创新大鼓文化的关键在于他们无法靠这个提高生活质量。相关部门可以加大投资力度,例如提高保护文化工作者的收入、增加培训费用,给予年轻人才更多的选择性。

7.合理的商业化运行,鼓励形成相关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出现,让人们通过精妙的故事、立体的呈现、多元的互动,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文物和文物故事,更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烟墩镇人民还善于竹编,将竹编工艺与大鼓特点结合起来,编织大鼓竹编,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竹编产品,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创造了经济价值。

创造出符合现代大众喜闻乐见的烟墩大鼓文化项目活动,借鉴原有大鼓音乐特点,创造与时俱进的音乐;根据大鼓特点,制作适合小孩使用的迷你鼓,让小孩子能参与其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大鼓的魅力,进而使大鼓得到传承。

根据烟墩大鼓的模型及特点,创造烟墩大鼓衍生文创产品,例如钥匙扣、明信片、手册等,利用新型产业作为烟墩大鼓保护和传承的发展方向,增加知名度,扩大消费市场。

8.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烟墩旅游体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烟墩镇到钦州市、南宁市等城市的距离近,灵山县更有著名景点——六峰山、烟霞山,在这些地理优势和景点优势下,凭借独特的大鼓文化资源,我相信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烟墩、灵山参观旅游,接受非遗文化熏陶。

打造以烟墩大鼓为主题的旅游基地,开发旅游产业,让烟墩大鼓非遗文化财产 “活”起来,也让烟墩经济“活”起来。

三、结语

近年来,政府、社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墩大鼓的保护与发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烟墩大鼓的保护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成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汇聚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墩大鼓,绽放新的光彩,让更多的人认识烟墩大鼓文化,让非遗技艺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了解、热爱、保护、创新、传承。在宣传烟墩大鼓文化、发扬大鼓传承精神的同时也激发烟墩镇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

[2]人民日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建立与公众的“超级链接”

作者简介:农佩文(2000—),女,广西灵山人,南宁市兴宁区南宁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盘珍珍(1999—),女,广西东兴人,南宁市兴宁区南宁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陈俐瑛(1998—),女,广西容县人,南宁市兴宁区南宁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

基金项目:南宁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10603175

3149500338267

猜你喜欢

传承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