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民歌特征及保护与传承

2021-03-14谢丹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4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

【摘要】客家民歌是以客家方言为创作语言,以客家民间生活和习俗为题材,具体表现客家独特的风土人情的地方性民歌。客家民歌主要分布在广东梅州、赣南、湖南浏阳等客家人集聚的地区,这些地区拥有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为客家民歌的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客家民歌逐渐发展成为汉族民歌的一大分支,在中国民歌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客家民歌也随着客家群体的迁移而流传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基于语言、地域、风俗习惯等客观原因,客家民歌随着客家人群的转移也遭遇了一些难题。

【关键词】客家民歌;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4-062-03

【本文著录格式】谢丹.客家民歌特征及保护与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4):62-64.

一、客家民歌概述

(一) 客家民歌從何而来?

客家民歌与其他民歌一样,是在人民群众的劳动和实践中产生的,是反映客家风情特色的一个重要的符号。研究与探索客家民歌的起源,对更完整的保护和传承客家民歌,最大程度上弘扬客家文化的优秀内涵与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研究表明中原汉族人是客家人的祖先,这也说明客家人一直以来都跟随着汉民族庞大的队伍,是其独特而稳定的一大分支。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是孕育出最早中华文明的摇篮,针对客家先民由中原向南迁徙这一历史命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的研究结果却并不一样,由此还引发了各界激烈的辩论,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客家人的南迁之路是从中原开始的,经过江淮一带,再沿着长江一路向东边迁徙,最终进入中国的东部,形成客家聚集的部落。在客家各族谱中,福建几乎都被当作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客家先民告别中原,而开始扎根于中国东边的沃土。了解了客家民系的根源地和迁徙路径,即能间接说明客家民歌是根植于中原地带,经过客家族群南迁到东亚,与东亚地区当地独特的地方性音乐交织融合之后才形成了现在丰富多样、别具一格的客家民歌。

(二)客家民歌前期的发展和演变

从某一种角度来说,客家民歌是在客家族群移民中进行传播的,也是随着客家族群的移民同时发展和演变的。客家民歌的形成发生在客家人南迁之前,也就是客家人还聚集在古中原的时期,所以客家民歌中仍然有中原古民歌的缩影。从客家方言的发音和中原发音之间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其中的联系,如表1。

另外,从表现手法、修辞方式上也可以感受到客家民歌和中原民歌两者的同一性。客家民歌擅用押韵、双关、比喻的手法,并且多为描写男女之间的情爱,这些特点与中原古代“乐府民歌”、《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基本上是一致的。晚唐时期,七言体竹枝词盛行,客家民歌也汲取了这一形式,由原来的四言体发展成为七言体。

二、客家民歌的种类与审美特征

(一) 客家民歌的主要类型

客家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客家民歌之间属于一种求同存异的关系,现在主要从体裁上和地域上对客家民歌进行分类。

从体裁上划分,客家民歌有儿歌和山歌两大类别。

客家儿歌是在客家人民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民歌形式,用以教育、安抚儿童,是客家人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客家儿歌中流传最广的为《月光光》和《天黑黑》,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内容通俗,韵律感强,具有极强的美感,其中还蕴含着教育意义。

客家山歌语言生动形象,多是在劳动时即兴编唱,歌词擅用“赋、比、兴”的手法,韵脚整齐,被誉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拥有长达千百年的历史,既是客家民歌的标志,也是客家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从地域上来划分,客家民歌包括浏阳客家民歌、梅州客家民歌、赣南客家民歌等。虽然不同地区的客家民歌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但客家民歌整体的韵律是相同的。

“三山九岭十八坡,坐坐山上都有歌,那年白军来血洗,血染青山歌不落。”就是用来形容浏阳客家民歌的,浏阳客家民歌是在客家人定居后才慢慢的流传开来的,现存的传唱者已经不多了。

梅州客家民歌流传在现广东梅州地区,有近百种腔调,音调高,节奏自由,并且音域较窄。现在梅州客家民歌已经流传到海外,并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赣南客家民歌流传于江西一带,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过山溜”,技巧很高,难度较大。众所周知江西除盛产茶叶外,还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革命根据地,所以革命红歌也成为了赣南客家民歌中最光辉的一笔。

(二)客家民歌的曲调特征

客家民歌刚开始是从民族五声音阶发展而来的,用的较多的是徵调和羽调,其次是宫调,根据演唱者的不同,歌曲的曲调并不是固定的,地域差异也形成了民歌腔调的多样性。客家民歌和诗词古韵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客家民歌“七字四句,每句都为2-2-3”的格式特点。

总的来说,客家民歌在曲调上保留了中原民歌的诗风特点,具有浓郁的诗词韵味,后经流传又与各地的民间音乐相互糅合,在当地民歌中汲取养分,形成多彩的民歌形态,比如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就糅合了畲族民歌的民族色彩,丰富的客家民歌在汉族民歌中绽放着光彩。

(三)客家民歌的审美特征

复杂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客家民歌一种神秘的生命力,优美动听的旋律,舒缓自由的节奏,贴近生活的唱词,客家方言散发的浓郁的乡情,比兴、双关的手法将客家民歌的意境渲染得含蓄而耐人寻味。

“我可以唱,我可以听,我还可以创作”是客家民歌与其他门类歌曲最大的不同,每一首客家民歌都在动情的演绎着人们身边的故事。正是因为客家民歌大多没有经过艺术加工,所以还有很多人对这种原生态歌曲充满质疑,认为它不符合大众的审美,但不容置疑,民歌是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与倾诉。

另外,客家民歌特别注重歌词的对仗与平仄,像古诗一样工整,这种标准更加强化了客家民歌的韵律美,用客家方言演唱使得每一首客家民歌都朗朗上口,客家文化的底蕴在客家民歌的应用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客家民歌艺术特色的重要体现。

三、客家民歌的现状

(一)客家民歌的发展现状

历史上客家族群的一次南迁成为客家民歌走向大众的起始点,这次民族的融合是客家民歌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迁徙之前,客家民歌只在客家族群聚集的地方传唱,这种闭塞的环境严重的阻碍了客家民歌的传播,民族大规模迁徙为客家民歌的流传打通了一条宽广而光明的道路。自从打通了这条道路之后,客家民歌也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客家民歌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民歌队伍,走进人们的视野,深入人心。随着客家民歌关注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客家民歌做出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并获得了诸多可喜的成果,使客家民歌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客家民歌从产生到客家人相互传唱,从客家领土走向非客家领土,从无人问津到引发众多学者探索研究,这一长期的发展过程使客家民歌的体系越来越完整。随着时代潮流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客家民歌的魅力,这种地方色彩浓郁的歌曲形式渐渐地走出了客家人的圈子,被世人理解和接受。

(二)客家民歌在传播中遇到的问题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客家民歌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与其他民歌音乐一样,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民歌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及时代潮流的进化速度,受众局限性很大,朴实的旋律和歌词无法再引发现代人的思考,流行音乐占据了市场的绝对分量,除部分客家民歌的传承人与研究学者外,这种形式的歌曲在现代人眼中变成了沾满灰尘的文物,被尘封在历史的匣子里无法得到新新人类的喜爱。据统计,对客家民歌的熟悉程度随着年龄的降低而降低,5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客家民歌的认知度远低于50岁以上的人群,这也是客家民歌传承中的一大鸿沟,年轻人更乐意接受新的东西,拒绝这种他们认为老土的艺术,所以客家民歌失去了群众这一舞台,从民间产生的艺术没有办法回到民间去,就像飞机没办法着陆,令人堪忧。

其次,客家民歌的传播中还有一些更为突出的困难:

第一是语言不通带来的障碍,客家民歌都是使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客家话作为客家民歌的一大特色,是客家民歌中不可省略和更改的,非客家人难以听懂歌词的意思,更难激发人的兴趣。

第二是生活方式的差異,从人们实践中产生的文化要传递给从事其他劳动实践的人也是很困难的,采茶的可能没有办法欣赏号子的豪放和粗犷,同样,非农业生产者也没有办法真正理解农民寄托在民歌里面的情感。情感是歌曲的灵魂,只看到了歌曲的躯壳没有碰触过歌曲的灵魂会大大减少人们对客家民歌的喜爱程度。

第三是风俗习惯的差异,客家人在逢年过节都少不了庆祝,庆祝就少不了唱歌,由于每个地区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标志着当地人民的信仰,是神圣且不可侵犯的,客家民歌也代表了客家人民的信仰,虽然可以和其他文化相互融合,但始终是不可代替,这也成为客家民歌传播中的一块坚硬的绊脚石。

四、客家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一) 客家民歌的保护

客家民歌的保护首先要对客家风俗文化进行保护,客家文化是客家民歌的思想,脱离了客家文化的客家民歌只是一堆空壳,体现不出客家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客家民系的风俗习惯是客家民歌精神的主要体现,客家民歌传到哪里都带着浓浓的客家味道。作为地地道道的浏阳客家人,关于浏阳客家民歌也有许多的亲耳听闻,最常见的就是逢年过节,尤其是传统春节,客家人民都会“盛装打扮”,有的扮成何仙姑,有的骑着马,有的抬着轿,男女老少聚集着,走街串巷的敲锣打鼓,并且边唱边跳,进到各家各户分享过年的喜悦,用唱和演的方式送上自己的真挚祝福,同时也传承客家人民的一些道德礼仪和信仰,这种习俗已经流传了几百年,无论在客家人南迁之前还是南迁之后,春节在客家人心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其次应该对客家方言进行保护,中原南迁后客家人与外族人混合居住,客家语言也渐渐地被当地方言同化,地地道道的客家方言已经越来越难听到,虽说同是客家话,不同地区说出来的味道并不一样,客家方言是客家民歌的重要标志,所以客家民歌的保护应该以客家方言的保护为基础。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从小学习普通话,在这一过程中方言保存下来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虽然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但是方言更像是从出生就一直印在人们身上的符号,“他乡遇故知”会让人们感动和温暖,这就是方言的魅力。

民歌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唱,只有将客家民歌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就不会让这个传统的艺术形式消失在时光的车轮里。现在会唱客家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老,保留的传唱者大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他们对新科技网络很陌生,只能靠年轻一代完成客家民歌在媒体和网络上的传播,使客家民歌趋向市场化,将它推出去并且保存下来,杜绝这一民族艺术的消亡。

(二)客家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说到客家民歌的传承,受众人群的分布是很大的障碍

其一,地域分布的障碍,由于迁徙打破了客家人大规模集聚的状态,客家人在不同的地方落脚、定居、繁衍生息。在这种现状下更应该利用客家人与外族人杂居的优势,将传唱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当地人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对客家民歌的了解和感悟。也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打响,群众认知度的提高,绝对会成为客家民歌得以传承的一大支点。例如在发展前期,客家族群在闽、粤、赣三省安定下来后,客家民歌就融入了福建本地民族畬族民歌的一些音乐文化,并且利用移民人口的优势,将畬族民歌的大部分同化,发展成新型的客家民歌,是一种既保留中原民歌的特点又糅合本地民歌风格的独特的客家民歌。在客家人民与本地居民长期杂居的局面下,客家民歌和本地民歌互取长处,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山歌也成为三地居民与移民交流感情的纽带。久而久之,客家民歌就在移入地稳定下来,形成了中国民歌体系中重要的也最富有特色的一道风景。

其二,年龄分布的障碍,针对这个问题要对症下药,年轻人热衷于流行音乐,未来的客家民歌可以尝试将民歌旋律融入到流行音乐中,使民歌跟上现代音乐的步伐又不失自己的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让年轻一辈也体会到客家民歌的魅力。这一过程并不困难,某卫视的一档歌唱类节目中,就成功的将京剧与摇滚乐相结合,将地方戏曲和抒情歌曲相结合,那么客家民歌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也指日可待,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必将擦出火花。

其三,人们对客家方言接受程度的障碍,因为听不懂,因为用不上,因为不时尚,很多家长只顾着教会孩子实用的普通话,几乎忘记了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族语。人不能忘本,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民族、自己家族的精神都不认可,如何对外宣扬自己民族的文化?所以说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扎根于自己民族的土壤,这样才能让客家民歌这株大树枝繁叶茂。

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客家民歌,才能使得客家民歌源远流长。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当中,人是这样,歌也是这样,客家民歌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从中原音乐的襁褓到中国音乐的摇篮,客家民歌的发展过程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在成长中汲取自然、人文的养分,不断地壮大自己,历经千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客家民歌已经有了十分灵活的演唱形式,客家人民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民歌的创作中去,使每首民歌都活了起来。在未来的日子里,客家民歌必定会在中国音乐的圣坛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胡希张. 客家山歌史研究[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2]王耀华. 客家山歌音调考源[J]. 音乐研究,1992(4).

[3]周凯模. 客家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论纲[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1).

[4]温萍. 谈湘东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3).

作者简介:谢丹(1977-),女,汉族,贵州金沙人,硕士,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研究。

3862501908253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