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经典:对谈王晓明《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2021-03-12王都

名作欣赏 2021年3期
关键词:鲁迅研究王晓明传记

王都

2021年1月23日晚7点,由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的“今天为什么需要读鲁迅?——《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读书会”在上海朵云书院戏剧店举行。雷启立、倪文尖、罗岗、倪伟、毛尖、周展安等学者参与了本次读书分享。

活动伊始,雷启立回顾了《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下称《鲁迅传》)的出版历程,指出王晓明的《鲁迅传》对现代文学界在两方面的示范意义:一是以心态史的方式勾勒了鲁迅的生平和思想,二是为鲁迅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范式、一条新的途径。在雷启立看来,《鲁迅传》与其他的人物传记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作者时时刻刻都是贴着地面、贴着实际、贴着状况在思考,并试图通过一种设身处地的方式将鲁迅更加真实更加丰富的思想面貌呈现出来。最后,通过联系《鲁迅传》的结尾,雷启立指出这一著作最初在台湾出版时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向我们揭示了我们今天重新阅读鲁迅的意义:“不为时俗所惑,保持对广阔和高远的向往。”

倪文尖则通过回顾自己对王晓明文章与著作的阅读史,指出《鲁迅传》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对鲁迅“痛苦”的描写。倪文尖认为王晓明所塑造的“痛苦”的鲁迅形象构成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普遍的“鲁迅观”,同时《鲁迅传》借着与鲁迅的共情,构建了与读者共情的可能。通过对王晓明写作中频繁出现的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分析,倪文尖指出这样一种独特的语法恰好证明了《鲁迅传》力图将历史关节与读者进行勾连的努力。倪文尖认为,王晓明的《鲁迅传》本身将那些散落在鲁迅著作中的极具历史洞见的意象捕捉了出来,从而在事实的意义上成了如今年轻人接受鲁迅的一种精神底色。这样一部充满了王晓明独特的个人精神气质的《鲁迅传》在倪文尖看来,实则已经成了鲁迅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已经融入当代鲁迅形象的建构之中,而在这一意义上,我们今天的鲁迅阅读,也必须穿透王晓明才能回到鲁迅本身。

罗岗通过梳理《鲁迅传》的版本史与修订史,向我们揭示了王晓明在《鲁迅传》三次修订中所经历的思想变化:第一,王晓明非常强调鲁迅的内在主体性,这样一种姿态和研究视角可以避开鲁迅研究史中许多纠缠不清的话题,进而使得《鲁迅传》可以直入本性;第二,20世纪90年代版《鲁迅传》与80年代中期开始的“重写文学史”联系紧密,同时由于9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所遭遇的精神与思想上的挫败,因此重塑“痛苦”的鲁迅形象、重写文学史与这种挫败感便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第三,2019年王晓明重新提出的“绝望的抗争”的概念则重新赋予了鲁迅极其重要的当代意义。罗岗进一步指出,这种“绝望的抗争”实则表明了王晓明思想上一个重要的变化:从被虚无吸引最终想要逃离但又无法逃离虚无,到最终不把虚无作为鲁迅思想的终点,到虽然面对虚无的吸引却要转化为抗争的力量。在罗岗看来,面对鲁迅,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的是,如今王晓明站在了一种更为积极的立场之上。最后,在如何通过鲁迅研究回应当下问题的层面上,罗岗认为王晓明极具个人精神品质的《鲁迅传》不仅仅是一部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经典”,同时也是对鲁迅研究界或者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一次很重要的警醒。

倪伟通过追溯自己20世纪90年代对于《鲁迅传》的阅读史,指出与其他刻画鲁迅的传记不同的是,王晓明的《鲁迅传》对于鲁迅心灵世界的刻画十分细腻而深刻,将鲁迅这样一个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展示了出来,这种深度在以往的鲁迅传记中是没有达到的。倪伟认为今天重新阅读《鲁迅传》的意义并不在于去了解其为我们描摹了一个怎样的鲁迅,而在于这一传记本身袒露了传记作者的主体状况与精神样态。前后三次的修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王晓明对自己思想精神的一次整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传》是王晓明整个学术工作和写作生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捩点。在倪伟看来,《鲁迅传》中通过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出现的主体其实是王晓明在自己的写作里面制造出来的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带有他自身思想性格当中的某些方面,但不等于王晓明全部。通过制造出这样一个和自我多少有点分割的主体,王晓明实则展开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分析。在倪伟看来,《鲁迅传》某种程度上便是王晓明某种人格的化身,这一传记本身不仅仅叙述的是鲁迅,传记作者个人的魅力和精神气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这一传记不仅对王晓明来说是他学术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另一次对20世纪90年代初时代氛围的忠实描摹,是那一代人某種精神困境的真实写照,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部极其优秀的传记。

周展安则聚焦于修订版的《鲁迅传》中对鲁迅影响极深的晚清思想家内容的增补。通过分析,周展安指出:第一,在新版《鲁迅传》中,王晓明透过晚清一代思想家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将鲁迅相对化的视角,进而将鲁迅放置进了一个更长尺度、一个更大格局中去;第二,修订版特意补充了晚清思想人物和鲁迅的关系,这个意义上可以把这本书看作王晓明进行新研究的准备,对贯通性地理解王晓明的思想有着很大帮助。同时,周展安还通过对比鲁迅的思考模式与王晓明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指出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并没有使用概念的方式思考问题,不仅如此,鲁迅甚至故意拒绝使用概念的方式进行思考,而王晓明的《鲁迅传》便是在这一思考方式的延长线上进行写作。在《鲁迅传》中,定型化的命题与固定的概念也同样被作者有意拒绝,而这其实提示了思想的另外一种形态,即非概念化的思想体系。而这样一种“将心比心”的表述方式暗含的是对使用既有的概念体系来阐释历史变动的不信任,因此王晓明这样一种“朴素”的书写风格实则包含了对于思想的重新理解。从章太炎到鲁迅再到《鲁迅传》,他们所共享的便是对另一种思想或者思想的特殊形态的非概念化的把握。同时,周展安指出,王晓明在《鲁迅传》中呈现出的鲁迅思想中强烈的及物性使得他已经没办法停留在既定的思想当中,在这个过程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忠诚和艰苦给予了读者很深的印象。

毛尖主持了本次对谈。其间,她也谈到,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鲁迅传》,可以看出,原本存在于书中的许多感叹号消失了,变成了句号。在毛尖看来,这样一种变化其实也表征了王晓明自身的思想转向,而《鲁迅传》时隔经年再版也表明王晓明终于又愿意借着鲁迅与读者进行深入对话了。由此,此书的重版,不仅仅是市场、学界的需求,同时也是王晓明自己的需求。从“虚无”到“绝望的抗争”,内在地包含了王晓明的“再出发”。新版的修订,也体现了王晓明身上的多个声部,亦是他对于自身思想状况的最新呈露与描摹。

猜你喜欢

鲁迅研究王晓明传记
别把八卦当传记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读失败者的传记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
鲁迅研究中的歧路
咚咚咚
鲁迅研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