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021-03-11王宝华

课外语文·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当前的中心目标,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重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文化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个性,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红楼春趣》

所谓核心素养,其实与素质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应该仅仅聚焦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的提升和培养,让学生了解包含在语文知识中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格,才能够促进学生深层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促进综合发展。

一、分析教学内容,目标直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展开教学,老师必须站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阅读文本,从教学目标的设立中体现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在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立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理念,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们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屉、鬟、讳、晦、钗、敞、袭、帕、纨、咯、铰、姊。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品味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通过教学目标的引领,能够更好地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同时也落实学科素养对日常教学的要求,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上分析文章,使得目标更加明确,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

二、精彩课堂导入,激活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日常教学,老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部分。在《红楼春趣》的课堂导入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的片尾曲《枉凝眉》,这时引导学生们跟唱,在学生获得更多感官体验的过程中,融入到课堂中,老师引导学生们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从而引出《红楼梦》这一主题。老师再提问学生,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知道《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和著名的电视情节。这时学生们在课堂上畅谈着自己对《红楼梦》的了解,将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等故事表达出来。老师也借此机会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红楼春趣》,并依据题目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讲解,让学生们从课文题目中大致了解本节课的意思出自《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讲述的是春日里宝玉黛玉放风筝的故事,通过歌曲导入和老师的有效引导,为课堂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文学背景渗透,提升文学素养

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性的学科,在《红楼春趣》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文学背景教育,联系《红楼春趣》这一文章,让学生了解《红楼梦》这部文学著作,给学生讲述《红楼梦》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曹雪芹本出生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但是因为家庭的衰败,使他饱经人世间的艰辛和酸楚,但是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作出了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的《红楼梦》。通过这一课外知识拓展,促进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产生,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四、夯实语言基础,培育语用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就在于学生语言积累基础上的语言建构。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阅读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首先,在《红楼春趣》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大致读懂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又能够对人物形象进行有效的分析,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还能让学生的阅读更具感情,更具深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让他们学会语言的运用。其次,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本篇文章中有很多新词,如,窗屉子、齐整、忌讳、巴不得、七手八脚、各式各样、顶线、咯噔、飘飘摇摇、轰然……让学生学会读这些词语,并且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实现学生语言的有效积累;同时,老师还要拓展一些《红楼梦》中的成语,如金玉良缘、无法无天、偷梁换柱、指桑骂槐等等,在语言建构的积累上,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最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通过阅读《红楼春趣》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笔下黛玉和宝玉,两人在春日中放风筝的美好形象,了解文章的大致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下本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通过读写结合发散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同时又引领学生展开想象,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总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有很强的美学价值,具有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人物故事之美。在《红楼春趣》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美,通过审美的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又加强学生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文章的第五段有这样一句话,咯噔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句把病根儿可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下一片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让学生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感受作者笔下风筝放飞之后,向天空中飘扬的景象,这时一幅风筝飘摇图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呈现。老师再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作者笔下风筝飘扬的图画,将《红楼春趣》这篇文言文变成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认知,深化语言感悟,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强化师生互动,增强知识体验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展开日常教学,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学中感悟,在感悟中了解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真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须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在思考中塑造思维品质。在《红楼春趣》学习中,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了解本篇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课文中哪一人物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系统探究这些问题,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展开讨论,亲身经历了问题的解决,又有助于在融会贯通交换思想中,全方位地看待问题,解决语文问题,增强知识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具创新性。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体验、课堂体验,老师还可以积极展开问答式的教学,大观园里面的人物开始放风筝,他们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时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从文章中找答案,在课堂上进行回答,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同时,学生们也亲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既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着眼终身发展,面向全体教学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优化日常教学,老师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正确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在课堂提问中,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就一些较难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对于班级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文章中涉及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所对应的风筝的样式是什么?面向全体进行教学,又有助于让每位学生获得课堂的发言权、参与权,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八、结束语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展开语文教学,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大势所趋。老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質的培养,优化日常教学,强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沟通能力、创造思维、审美情趣、文化意识、文化品格的培养,将学生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兰红娟.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81).

[2]陈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9).

[3]苏玲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

[4]叶福旋.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引导真实、有深度的学习的教学策略介绍——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J].考试周刊,2020(58).

[5]张亚军.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6).

作者简介:王宝华,女,1978年生,福建泉州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