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教学提升思维能力初探

2021-03-11何林鲜

课外语文·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摘要】思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力,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如今学校教育的重大使命之一。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无论在语文教学还是语文各级考试中,阅读都占据相当的比重,所以,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成了每个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笔者发现,群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提升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就语文学科而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中思维的重要性早就作了如下阐述:“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可见,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并将思维能力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初中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到:“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那么,占据语文学习半壁江山的阅读理解,必然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学习技能,更是学生筛选搜集处理信息、认识感知世界、发展提升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中考的升学压力下,多年来,思维在教学中成了“戴了镣铐的舞蹈”。从学生层面上来讲,为了应试教育“大一统”的局面,在阅读训练时,僵化思想认识,忽视思维品质的养成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只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甚至只谈答题技巧而忽视表达,出现了教学“应试化”的局面。从教师层面看,一些老师只会按照教参或网上的教案照本宣科,以灌输为己任,缺乏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能力。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单个文本解析,而缺乏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意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知道要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向何方,形成了解读“教参化”的现象。这些不仅禁锢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纵深。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真正读懂文本,并在阅读中形成思考、发现、领悟、应用、创新的体系,势在必行。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1+x”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教学包括“议题”“文本”“行为”“方法”“能力”等要素,具有“议题引领”“多文本阅读”和“意义建构”三大特征,拥有独特的教学基本规程,更具有着单篇阅读所不能企及的教学效果。

一、“1+x”群文閱读的多篇目,提升了学生阅读速度,从而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敏度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了首届语文教育论坛——“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在这次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就语文高考命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展望,他指出,语文高考命题可能发生“六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将来会有意识地考查学生平时的阅读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以及阅读品位。与此同时,也要有意识地考查阅读速度。他还预测,未来的语文高考阅读材料的量会大大增加,如果没有比较强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根本完不成高考语文试卷的情况。

群文阅读所训练的略读、速读、跳读等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恰恰能够让学生不断尝试在40分钟的时间里读完三篇、五篇甚至更多的文章。这种以一定速度来阅读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更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敏度。

二、“1+x”群文阅读的文本呈现形式,更利于训练学生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思维能力

怎么理解真实的阅读材料?一是完整的,二是多种呈现方式的,三是复杂的。

教材里的文章,虽然往往经过删减,但结构相对简单,内容相对完整,基本都属于连续性文本。而在这个海量阅读的时代,我们更多的会遇见那些呈现方式复杂多元,内容跳跃,穿插倒叙、插叙,结构呈网络状的非连续性文本。

群文阅读,强调对真实的阅读材料的模拟,它会在文本组合上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真实而多元的文本,包括像说明书、调查表、网络跟帖等非连续性文本,但群文绝不是多个文本的杂乱堆砌或简单叠加,而是将具有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形成由议题统领的阅读整体。然后以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来帮助学生筛选整合散乱无序的信息。

三、“1+x”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有意识的总结反思又有助于学生立体地建构知识体系

在单篇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第二,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其他情境、文本,甚至是现实生活中去。但是,我们课内完成的往往是第一点,二三两点的落实情况堪忧。

但在“1+x”群文阅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依凭“多文本”的独特优势,在开放的阅读环境中,通过对“1”的讲解引领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激励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行应用迁移,自主完成对“x”的阅读。这种对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迁移,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的所得变成真正的能力,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拓展了阅读视野,培养了阅读思维,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加上群文阅读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在多文本之间进行求同存异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所以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答题技巧和思维方法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反思,帮助学生立体地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四、“1+x”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是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体现,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是学生独创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教材里单篇文本的教学,往往缺乏对于学生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培养。课文中的学习内容往往止于课堂,学生们往往习惯于寻找正确答案,而缺乏对文本的独特解读,更难于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或应试表达中去,以致学生在学习中的迁移能力难以有效提高。

但在“1+x”群文阅读教学,致力于打造具备探究性、讨论性及思考性的课堂,在议题引领下,用“1”来带动“x”,通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以引发对学生思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感受到体验、思考、发现的乐趣。所以群文阅读非常需要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1+x”群文阅读教学“比、对、读、议、整”五种基本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建构特定类型文本的基本阅读方法,从而提升他们语文阅读必要的思维能力

“比”即比较,是对多文本言语内容或形式同和异的比较、辨识和筛选。

“对”即将议题带来的笼统认识与多文本中相对应的语言文字材料相对照,以获得相应的理解、体验和感悟。

“读”是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本特质,有意识地采用相应DE 阅读方法。

“议”就是在“比、对、读”基础上对议题设计的人、事、物、理进行主观评判和反思,形成尊重学生个体认识差异的知与行成果。

“整”即是整合,是在“比、对、读、议”基础上的成果统整,在此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建构。

“群文阅读”不单需要让学生获取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还需要克服阅读价值追求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形而下”弊端——适时引导学生“举三反一”,从文本的群像中抽象归纳,形成缘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思维理路和方法,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尝试多上上群文课,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有百利而无一弊。

参考文献

[1]胡峻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胡玮玮.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邵水潮,赵阳.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价值与问题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7).

[4]于泽元,袁伶逸.群文閱读的内涵、精髓与核心价值[J].基础教育课程,2016(11).

[5]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6]树人教育研究院.群文阅读起步走教学设计集(初中)[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

[7]树人教育研究院.群文阅读语文新课程1+x读本[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何林鲜,女,1982年生,四川绵阳人,哲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