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期刊修复的实践与思考
——以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金陵光》修复为例

2021-03-11

图书馆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原书脱酸书脊

陈 婧

(南京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23)

民国期刊是指1911 年辛亥革命后至1949 年9月出版单位遵循一定的办刊宗旨,进行组稿、编辑、印刷出版的传播、交流文化科学知识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1]。期刊具有实效性强,内容繁杂的特点,因此其能够真实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情况,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然而其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物,长期以来与报纸一样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随着时间推移,册数不断积累,经常出现丢失或破损,难以完整收藏。民国期刊纸张多为新闻纸,今已严重酸化、脆化,破损程度极高;其装帧形式多样,多经合订或改装;期刊内多附地图、表格、照片等尺寸、材质与书页不一的附件,增加了民国期刊的修复难度。

《金陵光》是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出版的期刊《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Magazine》的中文版增刊。《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Magazine》创刊于 1909 年 12 月,1-3 卷为全英文,1913 年 2 月增刊中文版《金陵光》,此后从第4 卷起一直保持中英文合刊至1930年终刊[2]。《金陵光》为我国早期高校出版期刊之一,刊行的十余年间,既刊登有当时作为学生的陶行知、李小缘、万国鼎等的文章,又有刘伯明、胡小石、陈中凡、赛珍珠、克乃文、贝德士等中外籍教师向其供稿。广泛的作者群使得《金陵光》所刊文章涉及历史、哲学、文学、农学、图书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且兼具中西方特色,极大程度丰富了期刊内容。《金陵光》集中反映了金陵大学时期师生的思想以及学术研究成果,与其他民国时期高校学报相比具有延续时间长、保存完整的特点,是研究南京大学校史、民国时期学术思想史及高校学报发展史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资料。

南京大学图书馆作为目前保存《金陵光》最完整的机构,馆藏《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Magazine》17 卷 77 期,《金陵光》14 卷 55 期,且有复本。馆藏《金陵光》装帧形式有单册本与合订本两种形式。单册本基本保持原刊每期装帧形式,软壳胶装,多已散页,部分以2 枚铁钉简单固定。合订本装帧形式较为统一,硬壳精装,书脊上以烫金方式印有书名与卷期号。书中多有尺幅较大的地图、表格等折叠夹于书内,破损程度较大;书页多为民国时期新闻纸,耐老化性差,酸化、脆化严重,使用与保存的不当更加速了其破损。为保障读者对于纸质本《金陵光》的使用同时保证馆藏及校史资料的完整性,南京大学文献修复中心对破损严重的《金陵光》进行了修复。

下面以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金陵光》卷4-5合订本(以下简称“合订本”)与卷12第1期(以下简称“单册本”)为例介绍精装合订本与平装单册本这两种不同装帧形式的民国期刊的修复方法。

1 《金陵光》合订本与单册本的基本情况

1.1 简介

合订本,卷4-5为1913年2月-1914年1月的1-8期合订本,包含中文版《金陵光》的第一期,合订本内每期皆未保留原封面。

单册本,卷 12 第 1 期为 1922 年 8 月出版,该册为《金陵光》第一次停刊①《金陵光》刊行期间经历过两次停刊,第一次停刊于1919年12月卷11第2期后,第二次停刊于1927年11月卷16第1期后。后复刊的第一期。

1.2 装帧形式

书页为黑白印刷,无彩色。正文双面印刷,部分照片、地图与表格为单面印刷。两册皆中英文合刊,每期分中文与英文两部分:中文部分采用传统古籍线装书的排版方式,文字纵向排布,从左向右翻页;英文部分采用西方书籍的排版方式,文字横向排布,从右向左翻页。

合订本为硬壳直背精装,封面与封底用深绿色漆布包裹黄纸板中间部位,四角包裹黑色漆布,书脊全部为黑色漆布,书脊上烫金内容自上而下依次印刷: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Magazine,金陵光,Vol.4-5,Nos.1-8,Feb.-Jan. 1913-1914,University of Nanking Library。 书 壳 长21.2cm,宽 13.4cm,厚 0.4cm;书芯长 20.6cm,宽13.3cm,厚3.4cm。书芯包含折叠地图与折叠表格各一张:地图与书芯连接,地图展开后长36.7cm,宽21.1cm;表格与书芯未见连接,表格展开后长83.3cm,宽50cm。书页为浅黄色机制纸与白色铜版纸。

单册本为软壳平装,书壳为灰色机制纸,书壳厚度为0.208mm,书芯与书壳大小相等,书长25.7cm,书宽17.7cm,书厚0.8cm。英文版封面印刷有期刊英文名称、卷号、期号、出版日期及本期所刊英文文章名称与作者,在Winning Speeches of the Intercollegiate Debate 与Religious Bearings of Bergsonismand Neo Realism 两篇文章标题下有钢笔画波浪线。中文版封面印刷有“金陵光范源廉题”、卷号、期号、出版日期、所用纸类、发行机构及定价。中文版封面有英文题字,与英文版封面所画波浪线笔迹一致,书写内容目前无法完全辨认。书脊上印有中英文期刊名称与卷期号。书页材质与单册本一致。

1.3 破损情况

合订本书壳的脊背部粘有透明胶带,与封面分离,与封底连接极为脆弱。书壳四角磨损,黄纸板裸露。书芯脊背部有4 条凹槽且背胶脱落,线柱缺失,装订线散断,书帖分离。书页脆化,柔韧性较差,书页破损主要为边缘无字部分的缺损与中心有字部分的碎裂。地图与表格的折痕处有断裂,边缘有少量缺损与开裂。地图与书芯连接部位脆弱,表格与书芯分离。修复前情况见图1。

图1 合订本修复前情况

图2 单册本修复前情况

单册本书壳与书芯完全分离,书壳的脊背部位残缺。英文版封面有大面积褐色斑点,地脚处有破损;中文版封面边缘有少量褐色斑点,靠近书脊部位有两处黑色焦脆破损,地脚处有破损。书脊背胶脱落,书页部分散落,书脑处用2个铁质马蹄钉平钉[3]固定,钉子已完全锈蚀发黑,铁钉周围纸张焦脆发黑。书芯的地脚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缺损与黑色霉污,书芯的书脊部位有紫色霉污;书页边缘有破裂。修复前具体情况见图2。

2 制定修复方案

2.1 合订本

对书页多点进行酸碱度测试,所得结果为3.95-5.44。书页脆化严重,轻轻翻动,书页边缘会掉落小块纸张。综合以上情况,需要对书页进行脱酸处理,加强书页的柔韧性,为后续修补书页做好准备。

该书修复后读者的使用频率较高,需要加强环衬与书芯的连接以防书壳脱落。拆解书页时将前后环衬一并揭下,在配帖时与首尾书帖配在一起,加强环衬与书芯的牢固程度。

书页为民国时期机制纸,无法找到与其质地、颜色、厚度等方面都完全匹配的补纸。在配纸时选择颜色、厚度与书页接近的手工纸对破损部位进行修补,脆裂处选择韧性与拉力较强的薄皮纸进行加固。书页修复完成后,按照原书的书帖进行配帖并用皮纸加固书帖折叠部位,按照原书结构以麻绳作为线柱进行锁线装订。更换新的书脊,再将原书脊上有烫金文字的部分揭下粘贴于新书脊表面,保留原书封面信息的同时加强书脊的牢固程度。

尺幅较大的地图和表格,根据传统字画的修复方法,先用皮纸条在背面对断裂处进行加固,再以皮纸整托背面。考虑到修复完成后读者的使用以及对附件的保护,决定将地图保持与书芯相连,表格修复完成后随书独立保存。

2.2 单册本

经多点检测,书页酸碱度为5.34-6.80,酸化程度较轻,且书页柔韧性较好,因此不需要进行脱酸处理。书页表面霉污较多,需要进行清理。书脑处的铁钉及书页锈蚀严重的部位都需要去除,以防止锈蚀面积扩大。使用颜色、厚度接近原书的补纸对破损书页进行修补。铁钉会锈蚀书页,平订的装帧形式在书籍翻阅时会对脆弱的书页造成损伤,而恢复其原来的无线胶装又不能确保其牢固性。综合考虑修复后书籍的保护及使用,将装帧形式改为锁线装订,在保护书页的同时方便读者的使用。

3 修复过程

3.1 合订本

3.1.1 拆解

封面部分,首先去除书脊表面粘贴的透明胶带,用棉球蘸75%的乙醇溶液轻轻擦拭胶带粘贴过的部位,进一步去除残留的胶。揭取前后环衬,用起子或抹刀在环衬边缘轻轻分离环衬与封面板的连接,中心部位用微湿的毛巾覆盖,毛巾上放置加入热水的容器,利用热的水气使黏合剂软化,以达到分离环衬与封面板的目的。

书芯部分,书脊的背胶已完全脱落,原书帖间无胶粘连,按照原书书帖的顺序依次拆分书页,并记录顺序。地图与表格取出,单独放置。

3.1.2 洇化测试

因书页需进行脱酸处理,常见的方法为水溶液脱酸法,即将书页浸泡于脱酸溶液中,故在脱酸前需要对书页进行洇化测试,检测其写印材料是否会发生变化。

用棉签蘸取少量清水,在书页选取多点有字迹的部位,轻轻擦拭,各点均未出现掉色及晕染的现象,说明该书的印刷与书写材料均不溶于水,可用水溶液法进行脱酸。

3.1.3 脱酸

将单张书页展平放置于竹帘上,按照书页顺序依次将每张放有书页的竹帘叠放于水槽内。先将常温RO 纯水①反渗透纯净水,不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注入水槽,浸泡书页20 分钟,将水倒掉。在水槽中加入浓度约为5%的甲基纤维素溶液②经测试该溶液酸碱度为8.12。,浸泡书页20分钟。取出竹帘和书页,置于常温RO纯水中浸泡10分钟,将水倒掉,依次取出书页,放置于吸水纸上,撤潮压平。对脱酸后的书页进行多点酸碱度测试,所得结果为6.82-7.58。

3.1.4 修补

书页部分,用纸张测厚仪对书页进行厚度测量,书页厚度不一,范围0.087-0.131mm。选用补纸为厚度0.047mm的浅黄色竹皮纸。由于补纸厚度远低于原书页,为保证修复后书页平整,使用两层补纸进行修补。先将第一层补纸与原书破损边缘相粘粘,书页纸张较为脆弱,粘连处宽度可稍大于2mm[4],以防修复后破损处再次开裂。再将第二层补纸在破损部位的另一面沿着破损边缘粘贴于第一层补纸背面。使用这种碰接的方法修补破损部位,可最大程度保留书页上图文信息,同时保证书页修复完成后的平整度。选用厚度0.023mm 的仿古色楮皮纸,用针锥划成宽度约为4mm的长条,粘贴与书页脆裂部位。书页修补完成后,喷湿置于吸水纸中压平。

书壳部分,将原书脊表面有烫金文字的部位揭下,喷水压平。用黑色漆布制作新的书脊,书脊内衬卡纸作为背条,外贴原书印有烫金文字的漆布。

3.1.5 装订

按照原书书帖进行配帖,为加固书贴折叠部位,用皮纸条粘贴于整帖书页的外侧与内侧折叠处。将前后环衬分别用皮纸条粘贴在首尾书帖前后,使环衬与书帖连为一体,以此加强书壳与书芯的连结。配帖完成后,撴齐书芯,以细麻绳作为线柱按照书芯脊背处的凹槽位置进行锁线装订。用小麦淀粉浆糊进行浆背,再粘贴纱布与搭头布。待书脊完全定型干燥后,将前后环衬与封面封底粘合,使书芯与书壳相连结。

3.1.6 修复附件

本书附件为地图和表格,均为单张机制纸,单面印刷。修复时,先将纸张展开,印有内容一面向下贴于桌面,喷水润湿纸张。用排笔蘸清水刷于纸张背面,待纸张完全展平后,将皮纸条粘贴于折痕与开裂部位,再用皮纸托于纸张背面,用棕刷刷实,撤潮后贴于木墙上绷平晾干。待纸张完全干燥平整后,沿原件四边裁齐。地图按照原折叠顺序配叠至书芯原位。表格按照原折叠顺序折好放入用无酸纸制作的纸袋中。

3.2 单册本

3.2.1 拆解

该书书壳与书芯已完全分离,仅需拆解书芯部分。取下钉于书脑部位的铁钉,用抹刀轻轻清理书脊背部位残存的老化胶质。将书页按原书书帖顺序依次取下。

3.2.2 清理

使用修复专用清洁海绵轻轻擦拭书页表面有霉污的部位,难以擦除部位,用蘸有少量75%的乙醇溶液轻轻擦拭。用抹刀刮除铁钉钉眼周围锈蚀的部分。

3.2.3 修补

书页部分,除原有破损外,钉眼周围刮除掉纸张的部位也需要修补,修补方法与合订本相同。书壳部分,书壳为灰绿色机制纸,厚度为0.208mm。选用厚度为0.178mm 的夹宣作为补纸,并用国画颜料进行染色处理,使其与原书书壳颜色接近。用染色后的补纸在书壳反面对破损部位进行修补。

3.2.4 装订

将修补后的书页按照原书书帖进行配帖,与合订本一样,用皮纸条粘贴于整帖书页的外侧与内侧折叠处。配帖完成后,将书芯撴齐,用铅笔在书脊背处做线孔标记,用针按标记扎眼。依据针眼位置进行锁线。锁线完成后进行浆背,再贴一层皮纸加固。待书脊完全定型干燥后,将修补完成后的书壳与书芯粘粘。

4 修复后效果

4.1 合订本

全书书页经过脱酸处理,柔韧性增强,表面整洁干净。书页破损部位均用颜色接近的传统手工纸使用双层修补的方法进行修复,书页平整且边缘整齐。书帖折痕处均使用皮纸加固且将环衬配入书帖,书籍整体结构牢固且易于翻阅。封面修复后颜色和谐同时保留原封面所有信息。附件平整完好,置于无酸纸袋中与书分开保存,加强了对附件的保护,同时便于读者使用。修复后效果见图3-5。

图3 合订本修复后效果图

图4 有字处修复后效果图

图5 书帖折叠部位修复后效果图

4.2 单册本

书页表面整洁平整,封面补纸经染色后与原封面颜色和谐。改平钉为锁线装订后,书籍整体结构牢固,读者可以完全打开书籍同时不会损伤书页,使保护与使用相结合。修复后效果见图6。

图6 单册本修复后效果图

5 修复总结

5.1 适度进行脱酸处理

民国文献纸张脱酸的必要性与方法目前多是参考档案修复与古籍修复的一些标准与常用方法。根据《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与《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纸张酸碱度小于4.0属于破损级别中的最高等级,应当具备脱酸的必要性。在古籍修复中,文献的酸碱度低于5.0 就必须进行脱酸[5]。但是民国文献的纸张受到当时造纸工艺的影响,遇水后伸缩严重,会影响修复后书籍的结构与效果,因此需考虑脱酸对于文献的影响。

在《金陵光》的修复中,合订本书页纸张酸碱度为3.95-5.44,单册本书页纸张酸碱度为5.34-6.80,二者纸张皆酸化,都需要进行脱酸处理。翻动书页,合订本纸张脆化严重,书页边缘出现碎裂与掉渣的情况;而单册本纸张柔韧性较好,可以正常翻动,书页完好。综合纸张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并权衡脱酸的影响与保护的紧迫性,对合订本书页进行脱酸处理,单册本书页则无须脱酸。脱酸时,基于甲基纤维素在纸质文献修复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6],使用浓度为5%的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浸泡的方式,基本满足了纸质文献脱酸要求[7]。

5.2 灵活选择修补方法

民国纸质文献多用近代机制纸双面印刷,在选择补纸时,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补纸,多用颜色厚度接近的手工纸进行修补,而传统手工纸往往比机制纸薄,需要双层或者多层补纸修补。修复需要保证补纸粘贴牢固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文字信息。

在《金陵光》的修复中采用了双层补纸修补的方法,在修补时,挑选破损位置边缘图文信息较少的一面用补纸与书页破损边缘粘接,粘连处应在保证搭口牢固的前提下尽可能小,如果一味按照《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补纸与书叶粘连处控制在2mm以下,可能出现搭口边缘碎裂或者补纸脱落的情况。而在另一面仅将补纸沿破损边缘粘贴在第一层补纸的背面,不粘贴于书页上。这种做法最大化保留了原书信息的同时保证了修复后书页的平整。

5.3 合理改装,增强保护

民国文献的装订方式主要有平装和精装两种,平装书芯采用折帖锁线或书钉平订的方式来固定,再将纸粘贴在书背上形成书皮;精装则是用厚的纸板作为封面和封底,用环衬将书芯与封面、封底相连[8]。铁钉平订的方式使书籍在铁钉处无法完全打开甚至撕裂书页,铁钉的锈蚀也会致使书页酸化;精装书中的附件折叠后与书页一起进行装订导致书籍合起后无法平整致使书脊部位产生压力,导致书籍变形甚至书页损伤,这些附件往往尺幅较大,翻阅时也会对书页造成一定伤害。因此在修复时需要考虑改装来增加对文献的保护。但改装与《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中“整旧如旧”的修复原则相悖,因此在民国文献修复时,需要尽可能遵循“整旧如旧”原则,同时去除不利于文献保护的因素,合理进行改装,增加对文献的保护。

在《金陵光》的修复中,合订本与单册本都对原书进行了一定的改装。合订本将与原书相连的附件保持连接,保留原有装帧形式不变,与原书分离的附件则单独制作封套保存,使得全书平整易于翻阅,保护附件的同时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单册本将平订的铁钉去除,改为配贴锁线装订,避免了铁钉锈蚀对书页的伤害,同时便于读者使用。

6 结语

民国期刊是民国文献的一种类型,因其装帧形式多样、纸张选用复杂,包含附件丰富,修复时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多方参考档案与古籍修复的相关标准与方法,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金陵光》的修复以传统古籍修复方法为基础结合西方文献的修复方法,同时借鉴我国传统的书画修复技艺,综合考虑修复后书籍的使用与保存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修复方案的制定与修复方法的选择。

民国文献的修复目前尚无具体的准则,在严格遵守古籍修复的“修旧如旧”“最少干预”“过程可逆”及“抢救为主,治病为辅”原则[9]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文献,延长文献的寿命,同时满足读者的使用是修复民国文献应遵循理念。

猜你喜欢

原书脱酸书脊
负载MgO固体碱对聚甲氧基二甲醚脱酸精制性能的影响
白马和马可以是同一匹马吗
医疗废物焚烧脱酸技术的应用思考
我读过这样一本书
姚雪垠:卡片读书法
Bookkeeper脱酸应用效果评价
一种基于文本检测的书脊定位方法*
湿法脱酸系统尾部烟气换热器酸腐蚀分析与解决方案
湿法脱酸系统尾部烟气换热器酸腐蚀分析与解决方案
《水浒传》在日本江户时期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