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食品安全学》评述

2021-03-10于洋

食品与机械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国民职业道德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伴随食品行业发展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此形势下,了解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对帮助国民健康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陈卫平等编著的《食品安全学》一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当前包括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三大危害在内的中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了食品安全的检测、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等措施,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对国民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该书既可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及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食品安全学》一书共11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细菌、真菌等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栅栏技术。第2章以农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为例介绍了化学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第3章针对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作了简要概述。第4~7章分别从环境污染、转基因生物、原料及食品加工过程4个方面介绍了其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第8章主要介绍了食品安全的各类检测技术。第9章从食品安全性毒理学与食品安全风险两方面对食品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第10章介绍了良好生产规范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第11章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控制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HACCP计划的原理、制定步骤及应用实例。

结合该书,高校实行食品安全学课程,加强食品安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实践,该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行业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食品作为人类社会传承发展的重要物质因素,其安全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食品安全问题的规范不仅仅要靠法律的制裁,更应从个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道德约束出发,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行业认知观。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定期举办食品安全研讨会,并在课堂中针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将思政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做好正确引导,使学生在自我观点输出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和保障中国食品安全。

(2) 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与自身道德的反思。食品安全课程中的思政改革要着眼于思政教育对人类道德规范的深入挖掘与梳理,将隐性的思政教育融入显性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食品安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对涉及道德与诚信伦理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并在交流讨论中了解学生的观点,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强烈的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的行业自律,使学生自觉将国民健康与食品安全放在发展的第一位。

食品安全问题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保障问题,将高校食品安全课程体系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能够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及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备军。《食品安全学》一书从专业知识角度为读者解读了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能够提高读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对促进中国国民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国民职业道德
一直难忘
高地
"国民健康监测"专栏导读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