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期无偿献血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影响

2021-03-09王亚男王孟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献血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

王亚男, 王孟坤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涉及诸多方面,包括过度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大量饮酒、长期吸烟等等,其中最主要的高危因素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1]。而血液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临床用血在治疗、战备中都起着重要作用[2]。现阶段血液不能人工生产,也没有替代品,医疗临床用血只能通过公民无偿献血来解决[3]。无偿献血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活动,不仅能够为需要的患者减轻病痛的折磨,还能挽救急重症患者的生命[4]。虽然定期无偿献血具有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意义,但是依然有部分民众担心定期无偿献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也是现阶段临床中一项研究重点[5]。目前诸多研究报道证实定期无偿献血不但不会伤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助于人体调节血糖水平、血压水平、血脂水平[6],这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规避疾病高危因素具有重大的意义[7]。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2020年献血档案中,选取45~55周岁的公民定期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调查。

1.2 方 法

1.2.1 对定期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追踪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85份,回收率98.5%。调查问卷按以下内容进行:性别、年龄、体重、参加献血年限、献血次数、献血总量、有无脑血管病家族史、是否有脑血管病发作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年龄、治疗及恢复情况。定期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分别按献血总量进行分组,共分为4个组。第1组献血总量≤1000 ml的献血者;第2组为献血总量≤3000 ml的献血者;第3组为献血总量≤5000 ml的献血者;第4组为献血总量≤8000 ml的献血者,计算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病率。

1.2.2 从生活习惯、条件相同、同一地区非献血者中选取300人份样本作为对照组。进行健康调查。调查问卷按以下内容进行:性别、年龄、体重、有无脑血管病家族史、是否有脑血管病发作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年龄、治疗及恢复情况。

1.2.3 将观察组按照献血总量进行统计、计算各个组别的发病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3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信息 经过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入组标准:所有观察对象的基本资料齐全完整;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无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在当事人知晓研究目的意义的基础之上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家族遗传史;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功能性障碍;精神病史;文盲、智力低下或聋哑而无法正常配合;血液系统疾病。

1.4 数据统计处理 统计学软件以SPSS 17.0版本为主,进一步检验分析本研究课题获得的计量数据,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观察组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献血总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并低于对照组(见表3)。

2.3 观察组的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随着献血总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并低于对照组(见表4)。

2.4 观察组的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献血总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并低于对照组(见表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信息对比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3种疾病的发病情况对比

表3 献血总量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

表4 献血总量对高脂血症发病率的影响

表5 献血总量对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

3 讨 论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规律饮食、长期的熬夜加班、作息时间的紊乱,导致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攀升,一旦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就会极大的增加人们的伤残率和病死率,严重的可以危害到人类的身心健康[8]。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则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3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总胆固醇水平的高表达、低密度脂蛋白的低表达,很容易促使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9]。现如今,大部分研究者发现定期无偿献血能够有效避免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病的发生[10],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此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献血者随着献血总量的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并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定期无偿献血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有益于身心健康。无偿定期献血类似于放血疗法,献血后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然后再通过补充水分、增加营养物质,补充了血容量,达到了自然稀释血液的目的[11]。这样也对血脂、血糖、血压进行了调节。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机体代谢越来越慢,摄入的大量营养物质的消耗也越来越慢,久而久之,胆固醇、脂蛋白便会大量堆积于血管中,导致血脂、血压、血糖增高[12]。倡导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无偿献血,不仅能够挽救患者生命,献血量<400 ml/次,还可以减低血黏度,稀释血液,增加人体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壁上的脂质沉积,从而增强血管弹性,预防血管内皮下层粥样斑块形成而堵塞管腔[13]。并且间隔6个月献血能够对造血器官进行良好的刺激,促使人体造血功能始终处于旺盛的状态。

定期无偿献血者强烈的献血意愿也促使其本人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崇高的社会行为、积极的心理情绪,这些均能够有效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促使人体平衡代谢,将各项指标严控在标准范围内。本研究表明,定期无偿献血者的糖尿病[14]、高血压[15]和高脂血症[16]的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

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保障机制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医保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17];加之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在不断提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得临床对血液制品的使用量、需求量也不断增加[18]。由于献血量满足不了用血量的快速增长,故而出现了“血荒”的现象,导致临床用血的紧张,逐渐显现出了血液的供需矛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19]。扩大宣传途径,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并普及献血知识政策,提高献血服务质量及献血者献血意愿[20]。纠正人们对献血知识的错误认知,消除误解,让人们明白献血益处,提高人们献血热情,从而满足临床用血需求[21]。

总之,不论男性或者是女性,只要符合国家献血法的规定,定期到血站进行无偿献血,有助于有效调节血糖、血压、血脂指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维持定期献血,对督促献血者规律作息、正常饮食、合理运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提高社会民众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我国献血事业,我们应当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活动,为现代医学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猜你喜欢

献血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