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仪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08洪艳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焦虑症心理

洪艳

天津安定医院心境障碍二科C-18病区 (天津 300222)

焦虑症是精神科常见心理疾病,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一种,患者临床表现以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为主,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给予焦虑症患者抗精神类药物改善、控制其病情,但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临床医师通常会配合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以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睡眠质量[2]。有研究指出,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仪对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较好[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仪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9~67岁,平均(48.61±5.04)岁;病程3~18个月,平均(9.61±2.12)个月。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9~68岁,平均(48.68±5.10)岁;病程3~19个月,平均 (9.76±2.2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给予阿普唑仑(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578)联合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原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61]进行治疗,前者1.2~2.4 mg/次,1次/d;后者60 mg/次,1次/d。

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1)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疾病诱因、症状、治疗方式、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告知其正视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以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2)心理支持干预:每日查房并与住院治疗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耐心倾听其倾诉,在谈话过程中不打断患者发言,不对其发言进行价值性判断,站在患者角度考虑其内心感受,引导其正确宣泄心中不良情绪及调整心态;对于不住院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病情变化等,同时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告知其多陪伴患者,并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3)心理放松法:医院可选择一些适合焦虑症患者听的轻柔音乐制成DVD让患者回家播放,或是通过二维码扫描方式获取音乐,让患者在睡前和心情不畅时播放,在播放的同时进行呼吸吐纳、冥想等放松方式,使得患者情绪稳定,帮助其进入睡眠状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仪进行干预:选用北京博达电子公司生产的BFGS-600型生物反馈仪,干预前测量患者的基础生理信息,然后选用α波与θ波模式进行训练,仪器启动后记录其EMG值,30 min/次,每隔3 d进行1次,2次/周。

两组连续治疗和干预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症状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1)焦虑症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4]进行评估,共20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总分20~80分,量表分界值为50分,50分及以上表示存在焦虑症状,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2)睡眠质量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5]进行评估,共7个条目,采用0~3分4级评分法,总分0~21分,分数≥16分表示睡眠质量差,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t P对照组32 64.05±5.67 43.61±2.51 12.07 0.00观察组 32 64.11±5.64 37.55±3.05 7.97 0.00 t 0.02 3.94 P 0.99 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t P对照组32 17.01±1.21 10.34±2.13 5.30 0.00观察组 32 17.03±1.20 5.61±0.87 15.99 0.00 t 0.03 3.77 P 0.99 0.00

3 讨论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疾病,其属于神经病症的一种,以焦虑性情绪为主要特征,并可伴有心悸、坐立不安、睡眠质量低下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起居,若患者未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随着病程迁延可发展为病理性焦虑疾病,甚至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6]。

药物治疗是焦虑症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通过服用抗精神类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使得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控制,从而使其病情得到改善。但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因此,临床通常会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更好地改善其心理状况。本研究心理护理主要从认知、心理支持和心理放松3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认知干预可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得其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得到提升;心理支持可提升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帮助其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更好地改善其心理状况;心理放松可使患者情绪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并可帮助其睡眠。

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心理护理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仪进行干预,生物反馈仪干预属于一种物理疗法,主要借助磁场的作用对患者的大脑神经组织进行调节,对其神经元和突触间连接的可塑性进行改善,从而使其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发生改变,改善其脑内代谢及神经功能紊乱情况,从而更好地改善其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加快康复进程[7-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焦虑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仪应用于焦虑症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提升其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焦虑症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心理感受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