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08徐颖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低氧动脉血呼吸衰竭

徐颖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普内科 (天津 301700)

急性呼吸衰竭指各类因素共同作用所诱发的呼吸功能障碍,同时并发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的病理性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典型的症状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1]。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方式。然而,关于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试验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53.60±10.26)岁。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3~78岁,平均 (54.20±10.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经动脉血气分析证实为急性呼吸衰竭;年龄≤80岁;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在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病情持续加重,需改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合并肝、肾损伤的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方案,包括抗感染、低流量吸氧、糖皮质激素、解痉及祛痰等治疗。

试验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即实施气管插管后利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通气模式,具体参数:潮气量为8~10 ml/kg,呼气末正压的初始值为0.28~0.48 kPa,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吸氧流量为40%~100%,吸呼比为1∶(1~3)。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适时脱机,同时持续给予鼻导管吸氧。

对照组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即通过口鼻面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合理选择通气模式,压力为0.78~1.47 kPa。

1.3 临床评价

(1)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健康者的血浆BNP正常水平为0~450 pg/ml。(2)于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测定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血浆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BNP水平比较(pg/ml,±s)

表1 两组血浆BNP水平比较(p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4 h试验组 38 542.69±157.43 174.26±75.43 a对照组 38 539.69±161.43 306.19±98.42a t 0.719 17.914 P 0.162 0.000

2.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试验组PaO2、pH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24 h后比较,a 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pH试验组38 治疗前 52.31±3.31 82.49±3.31 7.16±0.03 治疗24 h后 81.16±4.13a 57.62±2.17a 7.36±0.09a对照组 38 治疗前 51.95±3.26 83.62±4.33 7.17±0.04 治疗24 h后 62.04±4.16 67.95±4.15 7.24±0.06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易诱发低氧血症、右心衰竭及高碳酸血症等,甚至会诱发肺性脑病[2]。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此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快速有效地对其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进行纠正,这是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保证其生命安全的关键。

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手段,可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纠正患者机体低氧状态与CO2潴留,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本研究中,两组分别采取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且治疗后各项动脉血气分析值均较治疗前改善,进一步证实,将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能够帮助其恢复通气功能[3]。

BNP和内皮素等相关神经内分泌因子异常激活是患者呼吸衰竭疾病产生及进展的重要参与因子[4]。BNP属于心源性激素,是由心室所合成并分泌,能够对交感神经系统形成抑制作用;同时,可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此外,其还对激素系统形成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患者的循环负荷及肾灌注情况。当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症状时,其机体的心脏负荷量明显增加,并且由于室壁张力的增加导致肺动脉压不断上升,血浆BNP水平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胸内压并降低心室壁张力,进而缓解患者右心室负荷;同时,能够改善静脉回流及心输出量,缓解其左心室负荷。随着患者PaO2的提升,机体缺氧状态得以纠正,并且肺动脉压不断降低,进而改善右心室后负荷。低氧血症可能是诱发BNP合成及大量释放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血浆BNP水平异常上升[5]。通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进而促使PaO2提升,因此抑制BNP合成及释放。随着患者肺通气功能的不断改善,血浆BNP水平将不断下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具备无创性的显著优势,可避免患者行气管插管诱发的疼痛及感染,并且能够降低患者院内感染风险,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在迅速改善其通气功能方面的效果更显著[6-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24 h后的各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血浆BNP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对其循环系统的辅助改善效果明显更优。但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肺通气功能。

猜你喜欢

低氧动脉血呼吸衰竭
勘误声明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低氧诱导的miR-2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价值的探讨
《呼吸衰竭》已出版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