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03-08程景山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椎间盘

程景山

天津市第一医院 (天津 300000)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 不断增高,发病时患者可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表现,且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几年呈现年轻化趋势[1]。症状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椎间孔镜手术是较为常见的术式,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在征求患者意愿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6~73.0岁,平均(62.3±3.21)岁;病程0.6~13.0年,平均(4.89±0.23)年。试验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2.7~73.5岁,平均(65.7±4.8)岁;病程0.5~13.0年,平均(4.83±0.2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经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排除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合并腰椎肿瘤、腰椎滑落、腰椎外伤手术史、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

试验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协助患者于手术床上取侧卧位,于其腰下垫一软垫,然后行硬膜外麻醉,确定穿刺进针位置,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病变椎间隙,以此定位穿刺点;经穿刺针将导丝放入其中,然后顺着导丝做切口,逐级进行扩孔,使用环锯去除上关节,在突出椎间盘内放入7 mm工作套管,安置冲洗系统(wolf 30°广角椎间孔镜系统);于椎间孔镜下,经过工作通道摘除突出变形的髓核组织,再扩大患者成形椎管,减压患者神经根管(使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椎间盘减压);若观察到患者黄韧带和后纵韧带增生肥厚需要切除扩大椎管直至神经根松弛,最后进行反复冲洗直至视野所及无明显血迹,退出通道系统,缝合皮肤,送患者回病房,注意消肿、营养,并嘱患者多休息。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术后神经损伤、硬膜囊破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疗效评价: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肢体活动自如;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活动情况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恢复时间(d)30 9.4±2.2 62.2±8.8 3.4±0.8对照组 30 93.1±11.8 121.0±12.5 10.3±2.5 t试验组38.19 21.06 14.39 P <0.05 <0.05 <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显效16例 (53.33%),有效12例(40.00%),无效2例(6.67%),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33.33%),有效12例(40.00%),无效8例(26.67%),治疗有效率为73.33%;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作腰椎间盘纤维症,发病率较高,诱因包括外力性创伤、腰椎退行性病变、损伤、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遗传因素、腰骶先天异常[2]。该病经CT、MRI影像学检查可以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型。该病是由于软骨板、纤维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尤其是髓核),然后受到外力影响,椎间盘纤维环发生不同程度的破裂,致使髓核从破裂的地方脱出。一旦患病,将导致相邻的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患者出现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肢体疼痛等临床症状[3-4]。

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针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病情,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为了缓解患者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恢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及劳动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开放手术需要切割分离包围在病变椎间盘周围的肌肉,才可以将手术部位暴露出来,加大了手术创口,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增加了患者出血量[5-6];然而椎间孔镜手术切口小,实施过程全程可视化,降低了神经根损伤发生率,且可以随时掌握患者实际情况,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可较早下床活动。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