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应用

2021-03-08邢星潘杰锋王继伟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室左心室多普勒

邢星,潘杰锋,王继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心内科 (新疆库尔勒 841000)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常因心脏负荷加重和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发生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引起心肌顺应性下降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相关研究显示,尽早发现高血压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及时予以临床干预可降低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1]。以往临床主要应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以此判断左心室的舒张功能,但该检查技术存在分辨力低、范围局限等不足,检测结果假阳性率高。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够通过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当前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旨在明确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常规超声测定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常规超声测定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IVSd(mm) LVPWT(mm) LVEDD(mm) LVMI E峰 A峰肥厚组 41 13.02±3.95 12.18±2.25 39.10±2.97 126.35±21.25 67.30±19.25 90.74±17.23对照组 49 10.40±1.66 10.75±1.25 37.62±1.84 120.02±10.88 79.75±11.24 81.55±9.70 t 5.332 5.101 3.444 3.186 6.351 4.715 P 0.000 0.000 0.001 0.002 0.000 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存在左心室肥厚(室壁厚度≥12 mm)的高血压患者设为肥厚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9~80岁,平均(64.20±4.19)岁;49例无左心室肥厚(室壁厚度≤11 mm)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45~81岁,平均(63.83±4.4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参与研究前患者均未曾服用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并排除超声检查图像质量欠佳的病例资料[2]。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仪器为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器,型号IE33;使用S5-1探头,将探头频率设置在3.5 MH。

1.2.2 检查方法

先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检查,受检患者取左侧卧位,取其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进行观察,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 = (IVSd+ LVPWT+ LVEDD)3-LVEDD3;同时,取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受检患者二尖瓣成像血流频谱图,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峰)、二尖瓣舒张末期最大流速(A峰);然后,转换到组织多普勒显像模式,取受检患者的心尖四腔切面观察,根据图像显示状况适当调整帧频、增益参数,并需让室壁运动与声束的夹角≤20°,嘱受检患者屏住呼吸,医师截取组织多普勒图像,测量心肌舒张早期速度(e’)、瓣环最大运动速度(a’)、心肌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s’),同时计算舒张早期速度与瓣环最大运动速度比值(e’/a’)。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常规超声测定结果;(2)比较两组组织多普勒技术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常规超声测定结果比较

肥厚组IVSd、LVPWT、LVEDD、LVMI及A峰均大于对照组(P<0.05),E峰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组织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比较

肥厚组e’、s’、e’/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组织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组织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e’(cm/s) a’(cm/s) s’(cm/s) e’/a ’肥厚组 41 7.96±1.99 12.98±1.59 12.04±2.39 0.61±0.1 0对照组 49 8.82±1.24 12.02±1.22 13.09±1.39 0.74±0.11 t 3.142 3.065 3.759 4.356 P 0.002 0.003 0.000 0.000

3 讨论

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压使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升高,增加心室的收缩力,出现心肌代偿性增加,进而造成心室壁增厚,心室顺应性降低,影响心室舒张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形态学改变为左心室重构,其早期表现多为正常的构型、肥厚或向心性重构,但在后期则会发展为离心性重构[3]。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长期居高,心室压力会持续性升高,导致心室形态发生异常,心室松弛功能降低,进而影响舒张功能,因此,及时诊断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对于早期判断患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声心动图为临床诊断心脏疾病最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手段,其中,M型超声心动图为最常规的、基础的诊断模式,主要通过测定左室舒张期血流播散速率来定量评估左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也是临床常用的测定舒张功能参数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探测心肌组织低振幅的血流频移信号测量其运动速度,但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极易受心脏负荷、心率等多因素影响,导致检测假阳性率升高。本研究将组织多普勒技术应用到心室舒张功能检测中,结果显示,肥厚组各项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均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组织多普勒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心肌组织的运动频谱进行实时定量分析,以精确分析心肌运动速度,为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提供影像学依据[4]。相关研究也证实了组织多普勒技术对心脏负荷、心率无依赖性,故其检测心室舒张功能的灵敏度较高[5]。但需注意的是,左心室舒张功能会受左心室机械运动影响,故在采用该技术检查时需准确选择测量角度,并嘱患者屏住呼吸,以减少吸气影,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具有相对不依赖心脏负荷的优势,可通过检测二尖瓣环的血流频谱,客观、定量地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为临床评估高血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心室左心室多普勒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一种改进的多普勒雷达跟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