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创伤急救在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08丁杰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外伤器官程度

丁杰

天津市泰达医院 (天津 300457)

严重胸腹外伤(STT)的致残率高,患者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多伴有脏器损伤,危及其生命安全,治疗关键是及时且有效的救治,以赢取最佳救治时机。该病患者多需进行多科室救治,普通急诊急救效率低,易导致不良后果[1]。综合创伤急救(CTFA)是新型的救治模式,可优化人员配置和救治流程,使患者的救治工作更具专业化和高效性,其目的是提高急救成功率,规避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CTFA在ST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体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来院治疗的48例STT患者(试验组)和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来院治疗的48例STT患者(对照组)。试验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17~76岁,平均 (39.45±0.24)岁;入院时创伤严重度(ISS,总分75分,轻度创伤为16分以下,重度创伤为16~25分,严重创伤为25分以上)评分18~23分,平均(19.65±0.45)分;腹部外伤20例,胸部外伤2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6~75岁,平均(40.21±0.22)岁;入院时ISS评分19~25分,平均(20.16±0.44)分;腹部外伤21例,胸部外伤2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传统急救模式:为患者行清创与包扎处理等院前急救干预,创建静脉通路并行心电监护,评估病情变化;入院后协助患者完成检查并转至专科病房。

试验组选用CTFA模式:急救人员接收到出诊信号后,于5 min内出诊,途中与现场人员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的疾病程度,指导现场人员科学实施急救措施;到达现场后,检查患者呼吸功能,并行心电监护,仪器为Drager Infinity Delta XL监护仪;有效固定胸腹部肠管脱出部位,并覆盖致伤利器,避免其长时间暴露;消毒并包扎外伤部位,行止血操作;创建静脉通路后行补液与输血治疗,确保患者电解质平衡;若患者有缺氧表现,应使用呼吸机治疗;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系统损伤程度及病情,并记录患者表现,上报上级医师;患者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血型、血凝、生化、传染病筛查、CT检查,保守治疗患者根据病情转入ICU或者普通病房,密切监护观察其意识、生命体征、受伤局部情况,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疗法。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急救成功率。(2)比较两组就诊-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3)比较两组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发生率。(4)比较两组器官衰竭程度、病情程度、昏迷程度评分:利用序贯器官衰竭预估(SOFA)评分测评患者的器官衰竭程度,总分48分,分数与器官衰竭程度正相关;利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测评患者的病情程度,总分60分,分数与病情程度正相关;利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测评患者的昏迷程度,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活动等维度,总分15分,分数与昏迷程度负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急救成功率

试验组急救成功率为95.83% (46/48),高于对照组的83.33% (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45)。

2.2 就诊-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试验组就诊-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就诊-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就诊-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就诊-确诊时间(min)急救时间(min)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 )8±4.66对照组 48 41.05±4.95 82.18±10.22 138.65±15.43 22.16±4.72 t试验组 48 29.68±4.65 67.55±10.15 121.58±14.62 16.0 11.599 7.037 5.564 6.35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并发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器官衰竭评分、病情程度评分和昏迷评分

试验组器官衰竭评分、病情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昏迷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器官衰竭评分、病情程度评分和昏迷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器官衰竭评分、病情程度评分和昏迷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器官衰竭程度 病情程度 昏迷程度试验组48 7.45±1.16 15.34±2.34 3.77±0.34对照组 48 9.08±1.18 17.59±2.46 2.45±0.28 t 6.825 4.591 20.763 P 0.000 0.002 0.000

3 讨论

STT多为突发性致伤,病因为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部位较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该病最佳救治时间是伤后1 h,于该时间段实施急救处理可改善患者预后。该病患者病情复杂,损伤类型多样,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需要多科协作,急救环节包括现场急救与院内急救,精准、及时地进行协作救治能够控制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3]。传统急救模式的院前急救极为简单,重点在于院内急救,通过医师的出诊与专家会诊确定患者病情,然后进行分诊救治[4],但该模式易发生配合不到位等情况,科室间的协调性差,可能会延误救治时机,患者预后较差。

CTFA是新型急救模式,能够通过多科室共同会诊确定损伤范围和累及器官,进而提高确诊率[5],其能够协调多个科室,有效配合急救工作,使患者尽快会诊与检查,进而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该模式要求院前与院内急救并重,院前急救可通过电话联系科学指导现场人员做好创口保护,如覆盖创面,禁止搬动患者等[6];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和呼吸支持,并在急救车中实施创建静脉通路等操作,记录患者主诉,若其处于昏迷状态,应评估昏迷程度;入院后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协助其进行相关检查;各科医师应共同会诊,以缩短会诊时间,而后确定治疗方法,做好手术准备或病房监测准备[7]。该模式可有效整合创伤外科、专科救治与急救流程,协调多个部门,科学调度急救人员,通过一体化问询与系统化操作开展急救工作,可缩短就诊、会诊与急救时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高效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就诊-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器官衰竭评分、病情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昏迷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与陈金霞[8]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STT患者行CTFA治疗的急救成功率高,且可优化急救流程,减少并发症,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猜你喜欢

外伤器官程度
类器官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ORGANIZED GIVING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