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吸收医用膜与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用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疗效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2021-03-08程中华薛威吴陈欢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肘管前置医用

程中华,薛威,吴陈欢

黄冈市中心医院骨科 (湖北黄冈 438000)

肘管综合征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其临床发病率仅低于腕管综合征。手术是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常用的手术方式囊括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以及内镜下原位尺神经减压等。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是既往较为推崇的治疗术式,然而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手术已然无法满足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需求。可吸收医用膜具有生物相容性、通透性、可吸收性、贴附性较好的特点,且能保障营养物质的正常交换,于体内可彻底降解,有助于肘管综合征的治疗[1]。本研究旨在探讨可吸收医用膜与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用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肘管综合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等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19~72岁,平均(50.23±7.28)岁;病程1~24个月,平均(12.83±5.32)个月;单侧病变36例,双侧病变6例;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及以上2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0~74岁,平均(50.31±7.32)岁;病程1~25个月,平均(12.87±5.34)个月;单侧病变35例,双侧病变7例;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以上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肘管综合征;(2)年龄≥18岁;(3)入院前尚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肘管内囊肿或肘关节创伤后肘外翻的患者;(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的患者;(3)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或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4)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5)正接受其他研究的患者。已获得纳入对象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治疗:术前实施臂丛阻滞麻醉处理,均取仰卧位,并将肱骨内上髁作为中心,做10~12 cm的肘内侧弧形切口;依次分离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肱骨内上髁深筋膜,对尺神经予以适当的分离、牵拉;对于truthers弓形组织予以切除处理,同时切开尺侧腕屈肌两头间的弓状韧带,对尺神经予以充分游离处理;随后,切断尺神经关节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予以尺神经外膜切除,行束间松懈;术毕,松开止血带,予以充分止血处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可吸收医用膜治疗,即在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手术结束后,使用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可吸收医用膜由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提供)对尺神经病变部位进行包裹(建议包裹不超过1.5圈);朝前翻转筋膜瓣,完成尺神经的固定,予以褥式缝合;被动屈伸肘关节,明确无卡压后屈肘45°予以石膏固定;术后3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拆除石膏,并辅以神经电刺激进行相关功能的锻炼。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并发症控制效果。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所制定的上肢部分功能评价标准进行[2]:10~12分即为优,4~9分即为良,0~3分即为差,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通过检测神经电刺激于小指展肌引出的CMAP波幅实现。并发症包括切口血肿、切口附近感觉减退、瘢痕增生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评价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评价

2.2 治疗前后两组小指展肌引出CMAP波幅对比

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小指展肌引出CMAP波幅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小指展肌引出CMAP波幅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小指展肌引出CMAP波幅对比(±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t P试验组42 3.91±2.33 5.91±2.39 3.883 0.000对照组 42 3.90±2.32 4.90±2.18 2.031 0.046 t 0.020 2.023 P 0.984 0.046

2.3 两组并发症控制效果对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切口血肿、切口附近感觉减退、疤痕增生发生率方面对比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控制效果对比[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肘管综合征的治疗主要趋向于短时间内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尽快予以手术治疗。其中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肘管综合征手段,已得到广泛的认可[3]。然而,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神经和周围组织粘连,局部瘢痕组织增生等情况,不利于预后。

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治疗方式可显著提高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吸收医用膜的使用可通过肌膜瓣完成尺神经通道的重建,且具有稳定、牢靠的优势,从而有效避免尺神经的再滑脱,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本研究采用的可吸收医用膜质地柔软,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刺激,在体内可完全降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的风险,发挥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4];此外,治疗后试验组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吸收医用膜主要是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形成具有微孔迷路结构的屏障,将创面与周围组织隔开,避免纤维细胞等透过屏障,从而减少神经粘连的发生,为神经功能的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达到改善神经电生理的目的[5-7]。

综上所述,可吸收医用膜与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合应用于肘管综合征患者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肘管前置医用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尺神经前置肌膜阻挡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的肌电图检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