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桐木虱的发生与防治

2021-03-08杨风帆金新梅张倩倩姚张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蜡质木虱吡虫啉

杨风帆,金新梅,张倩倩,姚张良

(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桐乡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桐乡 314500)

梧桐木虱(Carsidaralimbata)是浙北桐乡地区梧桐上发生最重的虫害,通过刺吸梧桐树的汁液,严重影响梧桐树的生长。梧桐木虱若虫可产生大量蜡质分泌物[1],当梧桐木虱大发生时,大量的蜡质分泌物随风飘落,严重阻碍视线,对居民出行产生安全隐患。通过对桐乡市梧桐树上梧桐木虱的系统观察,并开展了药剂试验,以期为防治梧桐木虱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以桐乡市农业综合服务大楼(E 120°32′,N 30°37′)旁边近30棵梧桐树作为系统观测和试验的对象。梧桐树种植间距为5~10 m,树高约10 m。梧桐树下有种植灌木(金边黄杨Euonymusjaponicus或者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和不种植灌木2种类型。2020年5月6日至5月28日每个工作日逐日对10棵树观测,观测梧桐木虱的发生。

1.2 药剂试验

试验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棵树为1个重复。

药剂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杭州泰丰化工有限公司),每棵树制剂用量10 g,加5 kg水混匀后灌根施用;7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棵树制剂用量10 g,加5 kg水混匀后灌根施用。施药时间为5月18日下午,天气晴,4 d内无雨。10 d后(5月28日)调查药效。通过望远镜目测叶片背面梧桐木虱,以成虫数量为指标,在每棵树中下部随机选择3片树叶调查虫口数量。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Statistica 6.1统计数据,采用邓肯氏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两样本间显著性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梧桐木虱为害与发生

据系统观测发现,梧桐木虱主要为害叶片背面,若虫在叶柄、叶片背面、叶脉附近等位置分泌大量蜡质分泌物,为害严重的叶片有失水状,叶柄变褐色,易脱离;蜡质分泌物如柳絮般漫天飘落,严重影响视线(图1)。桐乡市梧桐木虱发生为害的主要时间为5月上中旬,5月20日之后梧桐木虱的蜡质分泌物逐渐减少,飘落渐少,5月25日之后基本不再飘落。

2.2 药剂防治

由表1可知,70%啶虫脒或者10%吡虫啉灌根防治梧桐木虱后,虫口数量较对照均有所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防效较差。图2显示,相比对照,梧桐树下种植灌木的药剂处理虫口数量减少明显,差异显著(P=0.018<0.05)。

虫口数量为平均值±标准误,*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表1 啶虫脒和吡虫啉灌根防治梧桐木虱

3 小结与讨论

梧桐树体高大,常用的喷雾法防治梧桐木虱比较困难;而梧桐种植在路边,行人较多,喷雾防治也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梧桐木虱防治难度较大。灌根防治是一种较为方便安全的方法。有研究发现,噻虫嗪用于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有较好的效果[2],吡虫啉等药剂灌根对梧桐木虱具有较好的防效[3]。但本试验发现,吡虫啉等药剂灌根对梧桐木虱基本没有效果,这可能与试验时梧桐木虱已发生较重,并产生大量蜡质分泌物,飘落到树下的蜡质分泌物对药剂进入土壤可能也有较大影响。由于有些梧桐树下种植了大量的灌木,灌根施药不能像报道的那样打孔注药。试验发现,施用吡虫啉和啶虫脒灌根防治梧桐木虱,与梧桐树地表种植情况有关,这个发现可为后期用药防治梧桐木虱,以及园林绿化中灌木与乔木结合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蜡质木虱吡虫啉
烟草对柑橘木虱的诱杀效果研究
果实蜡质的研究进展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气候变化对柑橘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亚洲柑橘木虱带菌率的周年变化动态
冬末春初是防治柑橘木虱好时期
无蜡质芥蓝突变型叶表面蜡质超微结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