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齿发生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2021-03-08张利珍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顺义区健康检查含氟

赵 静 张利珍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口腔科,北京 101300

牙齿对食物的切磨程度直接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儿童的生长发育[1]。近年来,乳牙、年轻恒牙龋齿及儿童牙颌畸形的发病率极高,这些疾病可以影响儿童颌面部发育和口腔的正常功能[2]。口腔健康是整体健康的组成部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依赖于良好的健康行为,儿童阶段是口腔健康行为和观念培养的重要形成时期[3]。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认知能力直接影响自身的口腔卫生健康状态[4]。近年来,关于口腔健康行为是否会影响儿童龋齿发生的研究已有展开,但目前口腔健康行为是否会直接影响儿童龋齿的发生尚无定论,且相关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北京市顺义区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齿发生状况的相关性,旨在探明口腔健康行为是否对儿童龋齿的发生产生影响,从而为儿童龋齿的防治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469 名11~12 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2 名,女217 名;年龄11~12 岁,平均(11.53±0.31)岁;身高138~152 cm,平均(146.87±2.94)cm;体重30~42 kg,平均(36.74±1.62)kg。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儿童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市区常住人口;②接受检查时的市区居住时间>6 个月;认知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牙齿畸形;②精神障碍;③其他原因缺失牙齿(先天性缺失、牙周病或外伤等丧失);④无法完整提供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数据问卷。

1.3 方法

1.3.1 口腔健康行为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卷评估纳入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24,包括有效刷牙情况、开始刷牙的年龄、每天刷牙次数、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每天甜食进食频率、过去1 年里是否有过牙痛或不适及是否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等。

1.3.2 龋齿发生评价方法 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5]判定龋齿发生情况:①牙齿存在明显龋洞或明显釉质下破坏或明显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病损。②牙冠上存在1 个或多个由于龋洞所造成的永久填充物且伴有1 个或多个部位龋损。③牙冠存在1 个或多个由于龋洞所造成的永久充填物且无任何部位龋损。

1.3.3 基线资料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收集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条件、家庭月收入等基线资料,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83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各健康行为对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龋齿发生情况

469 名11~12 岁儿童中,有85 名儿童患有龋齿,发生率为18.12%(85/469)。依据龋齿发生情况将469 名儿童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

2.2 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儿童性别、年龄、家庭条件、家庭月收入、父母工作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3 两组口腔健康行为比较

发生组的有效刷牙情况(偶尔刷或从不刷)、开始刷牙的年龄(>5 岁)、每天刷牙次数(1 次)、未使用含氟牙膏、每天甜食进食频率(≥2 次)、未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P <0.05)。见表2。

表1 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例(%)]

表2 两组口腔健康行为比较[例(%)]

2.4 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龋齿发生影响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将儿童各口腔健康行为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3。将儿童有无发生龋齿作为因变量(1=有,0=无),分别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有效刷牙情况(偶尔刷或从不刷)、开始刷牙的年龄(>5 岁)、每天刷牙次数(1 次)、含氟牙膏使用情况、每天甜食进食频率(≥2 次)、未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均是顺义区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OR >1,P <0.05)。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表

表4 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龋齿发生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儿童存在患龋齿率高,口腔健康行为养成率低等现象[6]。而龋齿可对患儿产生多方面的危害,不仅会对儿童自身产生较大影响,还会大幅度提高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7-8]。研究表明,尽早给予儿童合理有效的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口腔环境,降低龋齿发生率[9]。

健康行为是为了保护、促进及维护健康所采取的预防疾病的行动[10]。口腔健康行为主要包括口腔卫生行为、预防保健措施行为、自我口腔保健行为及口腔健康体检或就医行为[11-12]。目前,关于儿童龋齿发生的相关研究已有展开,口腔健康行为可影响其发生已被证实,但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仍需要加以明确。

本研究通过观察并对比了顺义区469 名11~12 岁儿童的龋齿发生情况,依据龋齿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并将全部可能的因素纳入,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效刷牙情况(偶尔刷或从不刷)、开始刷牙的年龄(>5 岁)、每天刷牙次数(1 次)、未使用含氟牙膏、每天甜食进食频率(≥2 次)、未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均可能是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刷牙可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从而减少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13]。同时刷牙还可加强牙周防御能力,保持牙龈健康[14]。并且有研究表明,刷牙次数与龋齿发生呈正相关,为控制牙菌斑,应建议家长叮嘱孩童保持口腔卫生,每天至少应刷牙2 次[15]。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开始刷牙的时间与龋齿发生有密切的关系,2 岁之前开始刷牙的儿童发生龋齿的概率较低[16]。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刷牙年龄早、每天刷牙次数多,可有效清除细菌及食物残渣,从而减少龋齿的发生[17]。氟化物与牙体中的钙磷等矿物盐形成含氟矿物盐,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且能够促进早期龋齿再矿化,修复牙釉质,进而减少龋齿的发生[18-19]。甜食是引发龋齿的主要因素之一,进食甜食次数较多时,糖长时间存在于口腔中,糖代谢后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破坏牙齿钙质,最终形成龋齿[20-21]。龋齿的形成速度较快,且早期无明显症状[22]。而未接受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儿童无法及时发现龋齿的发生且父母无法提前预知发生风险,部分甚至对早期预防性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故增加龋齿发生风险,甚至进一步推动龋齿的发展[23-24]。关于未能接受定期口腔健康检查这一影响因素,早在201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便在《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25]提出,儿童应每6 个月需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以尽早发现龋齿,早期治疗。

综上所述,顺义区儿童普遍存在口腔健康行为较差的情况,这可能是导致该地区儿童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尽早评估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能力及执行情况,并针对性采取合理干预,以减少龋齿的发生。

猜你喜欢

顺义区健康检查含氟
成都市13468名育龄男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分析
顺义区总工会慰问支援防疫医护人员
顺义区总工会积极慰问抗疫一线职工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北京市顺义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北京市顺义区许连生名师工作室介绍
POSS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含氟芳香族腙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化学转化
含氟农药的研究进展
陕西省旬阳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预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