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21-03-08何松蔚王俊宏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过敏原华裔皮质激素

何松蔚 王俊宏 赵 骞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45;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北京 100700

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以皮肤对称性可触性紫癜为主要临床表现。还可以合并消化系统、关节、肾脏、神经系统等多系统损害。一般来说儿童HSP 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通常在6~8 周内缓解[1],总体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反复发作,目前关于HSP 复发率无统一意见,从25.00%~69.57%[2-3]均有报道,频繁复发导致患儿病情呈慢性化进展,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及生活质量[1,4]。国内外多项研究[3,5-8]认为,皮疹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年龄较大、初次治愈后呼吸道感染、肾脏损害等是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 分析,旨在探讨儿童HSP 复发的风险,为临床决策、改善HSP 预后提供证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全面检索2005 年1 月—2020 年1 月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有关儿童HSP 复发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检索策略:中文检索词有“过敏性紫癜”或“IgA 血管炎”并“复发”并“因素”。英文检索词有“Purpura,Schoenlein-Henoch”并“recurrence”并“risk factor”。文献限中文和英文,对纳入文献进一步筛查,以求获得更多信息。

1.2 文献筛选

①由两位评价者根据检索要求在相关文献数据库中进行初筛,并列出初步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②阅读摘要,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并阅读全文,确定文献数据是否符合研究标准及是否纳入研究;③预提取文献资料,筛查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补充符合要求的文献;④提取文献一般资料包括:第一作者基本情况、样本量、年龄、观察随访时间及相关因素的各研究结果数据。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2005 年1 月—2020 年1 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HSP 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的文献,包括学术论文,期刊,硕、博士论文等。②所纳入研究对象均符合2005 年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和欧洲儿童肾脏病防治委员会(ESPN)及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共同制订的HSP 诊断标准[9],且全部为初次发病,发病年龄<18 岁。③复发被定义为:HSP 临床症状,在消失2 周至3 个月或以上再次出现。④无复发被定义为:治愈后至随访期满无HSP 症状出现。⑤保证研究中影响因素数据完整。

1.3.2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②数据不完整;③研究结果与研究目标不一致;④无对照试验研究;⑤对照设置不合理;⑥会议、摘要、个案报道、综述类文献。

1.4 数据提取

按照标准化数据收集方案从原文中提取数据,由两名评价者交叉核对,并由第三位评价者解决分歧。提取的数据包括:研究特征(发表年份),研究设计特征,受试者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发病季节、病例数等),复发危险因素(如:持续皮疹、病程长、消化道出血、肾损害、过敏原阳性、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等)。采用NOS 量表[10]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7~9 分为高质量文献,4~6 分为中等质量文献,0~3 分为低质量文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 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 分析。采用M-H 法、随机效应模型、比值比(OR)分析,计算95%可信区间(CI),并绘制森林图。用I2值及P 值进行各研究异质性评价,并认为I2>50%或P<0.1 时异质性显著。如果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行亚组分析;以评估每项研究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文题和摘要符合研究的相关文献290 篇(英文136 篇,中文154 篇),剔除重复文献、个案报道及综述类等无关文献,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26 篇文献[2,6-7,11-33]。其中英文文献12 篇,中文文献14 篇。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本研究共纳入患儿6933 例,其中HSP 复发患儿1457 例,随访时间超过2 个月(个别文献未限定)。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根据NOS 量表评分,从研究人群的选择、结局指标的确定、组间可比性如何、随访是否充分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相对高质量文献14 篇[2,6-7,11,13,15-16,18-19,23,27-28,32-33],中等质量文献12 篇[12,14,17,20-22,24-26,29-31],所有文献NOS 质量评分均≥4 分。见表1。

2.3 meta 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HSP 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有:初次发病皮疹反复次数≥3 次、初次发病伴肾损害、过敏原阳性、初次治愈后呼吸道感染、初次治愈后无预防用药、初次治愈后未饮食控制、初次治愈后未运动限制、初次发病伴关节肿痛。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因素在复发组发生率虽高于未复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表2 儿童HSP 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 分析结果

根据实验人群将其为华裔或非华裔,且组间存在异质性,进一步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华裔人群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年龄较大、初次发病时严重腹痛为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1);在非华裔人群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1),因年龄较大、初次发病时严重腹痛只纳入1 篇参考文献,结果可能发生文献偏移,尚不能认为他们是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见图2~4。

2.4 文献偏倚分析

各研究的效应点基本对称分布,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限制,未能从漏斗图中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以年龄较大和初次治愈后呼吸道感染因素的漏斗图为例。见图5。

图2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患儿HSP 复发影响的亚组分析

图3 年龄较大对患儿HSP 复发影响的亚组分析

图4 初次发病严重腹痛对患儿HSP 复发影响的亚组分析

图5 文献偏倚漏斗图

3 讨论

本研究共纳入6933 例患儿,为研究儿童HSP 临床及复发特征建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很多与HSP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皮疹反复发作、关节肿痛,腹痛,肾损害,使用糖皮质激素,过敏原阳性,初次治愈后呼吸道感染、无预防用药、未饮食控制、未运动限制,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但均未得出统一的结论。因此,本研究通过有效的荟萃分析,得出:①初次发病皮疹反复(≥3 次)、伴关节肿痛、伴肾损害,过敏原阳性,初次治愈后呼吸道感染、无预防用药、未饮食控制、未运动限制,初次发病时伴关节肿痛是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②华裔人群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年龄较大、初次发病时严重腹痛为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在非华裔人群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

紫癜样皮疹反复出现,与儿童HSP 复发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初次发病时皮疹反复次数≥3 次是HSP 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可能的原因为:起病初期皮疹频繁反复说明患儿易出现变态反应性血管炎,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激活导致血管严重损伤,因而更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活动[25]。与上述观点相似,Calvo-Río等[34]对417 例HSP 患者进行多中心随访分析,指出复发患者首次紫癜样皮疹持续时间≥7 d 者占比为80%,未复发患者占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但由于其纳入对象有成年患者,故未纳入本研究。

肾损害是HSP 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据统计,20%~50%的HSP 患儿可出现肾受累,多发生于发病后4~6 周[35-36]。本研究结果显示,初次发病伴肾损害,为HSP复发的危险因素。还有报道称,蛋白尿阳性是引起HSP复发的危险因素[37-39],Byun 等[40]称血尿的发生与HSP复发有显著相关性。故HSP 患儿早期出现肾损害,应注意及时治疗干预,警惕疾病复发的可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次发病时伴关节肿痛,是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但其是否与HSP 复发相关,在其他报道中存在争议。如胡向东[41]、郑芳[42]研究结果显示,关节肿痛对HSP 复发并无明显意义。尚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显示,过敏原阳性是HSP 复发的诱因。过敏原种类繁多,特别是食物类过敏原如牛奶、鱼类和虾蟹等[26,43]易引起HSP 复发,其原因在于食物进入消化道之后会被消化道氨基酸、甘油以及单糖转化为能量,但是诸多食物因缺乏相应酶而无法被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并被视为外来物质所识别,继而引起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与食物分子结合之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诱发Ⅲ型变态反应[44],进而引起HSP 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次治愈后呼吸道感染为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HSP 的发作与感染密切相关,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前1~3 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其病原包括腺病毒、A 群β 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细小病毒B19 等[45-46]。目前感染诱发HSP复发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易感个体感染病原体后可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导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机体免疫平衡被打乱,B 淋巴细胞被激活,刺激以IgA 为主的大量免疫复合物产生,并沉积于全身小血管壁,最终引起HSP 复发[23]。

疾病缓解期预防用药,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失衡状态,有效预防HSP 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治愈后无预防用药是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应用脾氨肽[47]、匹多莫德[48]等药物,均有可预防HSP 复发的报道。饮食控制主要指食量及种类的限制。食物中90%的变应源是蛋白质,鱼、虾、牛奶及鸡蛋等含丰富的异种蛋白,HSP 患儿进食此类食物或过量饮食,易刺激处于高敏状态或消化功能尚未恢复的胃肠道,引起HSP 复发。因此有效的饮食控制对避免疾病复发有重要作用[7]。

初次治愈后未运动限制,为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剧烈运动增加毛细血管损伤机会,引起机体过度疲劳及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有关[23,28]。在HSP 临床症状消失后,受损血管并未完全恢复到正常,此时突然增加运动量势必会加速血液循环,可能会使处于修复期的毛细血管再次受损,从而增加了HSP 复发的风险[49]。

根据华裔及非华裔人群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华裔人群中,起病年龄大者HSP 容易复发,年龄下限略有差异。冯艳梅[24]提出起病年龄≥10 岁患儿更容易出现复发,与胡海玉等[25]研究结果一致,高树东[6]选取符合HSP 诊断标准的348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复发组年龄≥7 岁构成比明显高于未复发组,与李淑娟[26]、史希武[28]所述结果相似。但原因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年长患儿免疫反应较年幼患儿强[6],或年长患儿暴露机会多,更易接触感染源及过敏原有关。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作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HSP,已是较公认的治疗方法。但本研究按华裔、非华裔亚组分析发现,两组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均为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可能与用药影响患儿免疫功能有关。亚组分析还发现,在华裔人群中,初次发病时腹痛程度较重患儿,更容易出现HSP反复发作。严重腹痛患儿血管炎程度较重,可能与高复发率相关。

综上所述,对引起儿童HSP 复发的危险因素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HSP患儿,应给与高度重视,加强随访,有助于预防HSP的复发。但因纳入文献的质量及研究所涉及以华裔人群为主的限制,上述结论需开展更多高质量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过敏原华裔皮质激素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查出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