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1-03-08王俊强

文教资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创客互联网+教育

王俊强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创客”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的,指向的是不以营利为追求,而是在个体喜好驱动下将创业转化为现实的人。在安德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客队伍,掀起了规模盛大的创客运动,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创客空间的拓展和延伸。

国内创客空间建设起步较晚,如今已然在北上深形成了创客空间生态圈,随着创客运动向高等院校的融入,创客教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从内涵层面而言,创客教育旨在通过创客活动的开展,实现艺术创作、技术开发、科研工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融入,培养学生质疑、批判、探索、创新、协作等综合能力。然而,现阶段高校创客教育仍面临一系列困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创客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必要立足“互联网+”背景下探索高校创客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美国STEM教育计划的全面推行与实施,创客教育一跃成为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关注焦点,然而,认知层面的误区与实践层面急功近利、形象工程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创客教育并未达到预期成效。如火如荼的创客教育表象后仍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涵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悄然而至,创客热潮迅速席卷各行各业,并在高等教育领域深入融入,以“激发创新与分享”为目标的创客教育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面对烈火烹油般的创客教育热潮,我们应该正视的是创客教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沦为部分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噱头,纵然对创客教育认识不足,也未深刻把握其本质内涵,很多高校还是不管不顾,一味推行各种各样所谓的“创客”工程,这导致创客教育并未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效应,反而沦为院校之间的一场竞赛。一方面,部分高校领导因政绩观、面子工程思想作祟,不顾学校实际条件允许,一味要求各学院必须建立若干高层次创客空间。另一方面,受利益驱使,不少高校将创客教育赋予浓重的行政化色彩,过于追求比赛奖项、科研项目成果等“收益”,这导致创客教育由大众平民化教育沦为少数精英化教育、由公益化教育沦为商业化项目、由内涵建设沦为炫酷秀场。[1]

(二)重硬件轻软件

创客教育是伴随着3D打印、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发展而产生的,很多高校自然而然地将创客教育与高大上的硬件设施相挂钩,并在实验室、创客工坊建设中过于强调高档设备仪器的引入,这无疑是片面的理解。高端设备与技术的确为创客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诸多支持,但并非必要充分条件。要提高创客培养质量,关键是要推进软件资源建设。然而,少数高校重硬件轻软件问题严重,一方面,创客课程建设严重滞后,缺乏头脑风暴、创意共享等创客要素的体现;另一方面,创客师资匮乏,缺乏兼具扎实的学科基础、广博的多领域知识、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及丰富的创造性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传统教师受落后观念及教学风格的局限,在创客实战项目指导中力有不逮,无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激活创意付诸实践。

(三)重实践轻创造

观念误区引发实践困惑,一方面,不少高校将创客教育视为一场运动而非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沦为技术的炫酷而非教育理念模式的重塑;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将创客教育视为培育创客的教育而非创客式的教育,过于强调创客人才培养导致创客教育沦为小众精英式教育,不注重通过“创造学习”引领全体大学生提高创造力、培育开创性个性。此外,一些教师强调单纯的动手实践而非创造过程,一味以已知具体的模型与程序进行引导,缺乏学生的创造性设计与价值选择,这无益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培育,更与创客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2]

(四)重空间轻生态

作为创客教育的基本载体,创客空间被视为创客群体的集聚地,通过该实践空间实现其知识的共享、实践的协作,共同创造新事物。在高校创客教育体系中,创客空间固然必不可缺,但并非创客教育的核心,仅仅是创客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然而,一些高校却将创客空间的建设视为创客活动的开展、创客教育的实施,不注重创客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配套资源要素的完善、创客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这导致创客空间失去了其他生态元素的支持而沦为一种形式、一种资源的浪费,无法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难以充分释放大学生的创造力,无益于促进大学生由单纯的“知”进化为“知、行、创”的统一。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优化路径

在“双创”教育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无疑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系统”,针对关于创客教育的“精英教育论”“培养老板论”“创办企业论”等狭隘论调,关键是要对创客教育内涵与本质的错误观念进行价值澄清,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以精准的定位与科学的认知指导创客教育实践,全面推进软件资源建设、创新实践教育模式、优化创客教育生态,激活大学生的创造基因,持续提高创客教育的实效性。

(一)精准定位,确立创客培养内涵

针对现阶段创客教育重形式轻内涵的问题,高校要科学认识、精准定位创客教育的价值与功效,确立创客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推动创客教育的内涵建设。

具体而言,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高校的优秀创客教育经验,倡导“基于创造的学习”,认识到创客教育在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动机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国情、社情所需,调整创客教育的内容与模式,以培育适应我国市场所需的优秀创客群体。

另一方面,高校要认识到创客教育乃素质教育的具化,是未来高等院校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的改革方向,要推动创客、素质、专业、就业等多元教育的深度融合与交叉融入,结合学生意愿、专业特色培育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创客人才,既要明确创客教育的平民化、大众化特点,致力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意识,又要选拔具有创造创业潜质的部分学生,着重培育其创造能力与创业能力,还要面向少数具备创业意愿的学生展开更具针对性的知识技能培训。

此外,高校还要建章立制,将创客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具体而言,要将创客教育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引入专业课程建设中、将学分纳入专业总学分中、将实践并入专业实践中、将创客孵化融入就业指导工作中、将创客空间建设融入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中,形成多主体协作、多要素互动、横纵向贯通的创客培养体系。[3]

(二)软硬兼施,加快软件资源建设

针对创客教育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高校要注重“软硬兼施”,在保障基础硬件水平的同时,依托“互联网+”着力推进软件资源建设,以更好地提升创客教育实效性。

1.加快推进立体多元的“互联网+创客课程”建设

确保课程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实现课程线上线下同步实施。具体而言,所构建课程要涉及三方面:一是基础类课程,通过趣味方式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之掌握“互联网+”时代创客所需具备的技术技能;二是拓展类课程,提供“互联网+”关联技术介绍,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VR等,鼓励学生利用高新技术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三是创造类课程,此类课程面向高层次创客学生,为其提供设计实践指导,鼓励其自主研发或开展项目实践。

1.加快推进“互联网+创客师资”队伍建设

要求创客教师既要具备一名合格创客的综合素质,又要熟悉“互联网+”教育环境;既具备线上线下创客教学设计能力,还具备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启迪并指导学生开展创造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要全面实施创客导师培育工程,推进校企互聘,引入经验丰富的行企专家、精英人士来校教学,同时要加大既有教师的培养力度,既要定期组织创客师资外出参与培训、教学研讨会,考取“创业咨询师”等专业资质,又要聘请专业创客及研究人员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打造一支优秀的创客师资队伍。[4]

(三)技术赋能,创新实践教育模式

针对创客教育重实践轻创造的问题,高校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探索基于创造的创客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高校要面向学生创造性的培养,结合体验式学习理念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以创客教育情境构建为支持,建构基于创造的“互联网+”创客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知识的创造过程,提升知识经验与技能方法。同时,要根据连接式学习理论,在学生创客与创业者之间构建连接,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使之在实践中持续积累创造经验、创业技能,完成创客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过渡。另一方面,高校要依托创客项目,创新创客教育模式,基于项目的“做中学”是创客教育的主要特征。

因此,创客导师要结合社会需求、学科内容、专业所需等,科学设计和开发创造性活动课题——创客项目,并从专业角度为学生提供创新、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专业基础上开发创意思维,实现“做中学”“研中学”“学以致创”。此外,高校还要推动创客教育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的融合,借助云平台、电子书包等教育平台推出线上创客课程,以多元、灵活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选择性弥补短板。[5]

(四)突破空间,优化创客教育生态

针对创客教育重空间建设轻生态建设的现状,高校要打破传统的“唯空间论”,要全面贯通创客空间与创客、导师、教育资源、环境要素等,推动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稳健运行。一方面,高校要创设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创客教育生态体系,既要吸纳和培育具备相同兴趣的大学生创客群体,又要吸纳专业背景相似的跨界师资参与,还要汇聚创客学习工具及实训基地等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竞赛及沙龙等多元化创客活动。学生利用该生态体系展示创客产品、分享“双创”经验,与社会创客生态体系进行资源、能量交换,共建双创项目团队。另一方面,为了推动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高校既要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双创”竞赛,以赛促教,持续提升高校创客教育水平,又要积极推进创客文化建设,通过“双创”校园论坛、“双创”校园行、创客科技杯等活动酝酿良好的创客文化,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激情,为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行注入无限活力。[6]

三、结语

现如今,创新已然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乃至整个时代进步发展的基本标准。面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迅速席卷,高校要深化高等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就必须以创客教育和培育为引擎,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创客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创客教育并非一个单纯的噱头,亦非一个老生常谈的冰冷口号,而是一个内蕴深刻内涵、充盈无限活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程。因此,高校创客教育要立足“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前端,既要把握依循创客教育的基本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融合“互联网+”前沿技术,全面聚合、优化配置创客教育资源,从创客空间、课程、师资、项目、产业链等各个方面出发,全面推动创客教育内涵式发展,确保创客教育工程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创客互联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