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旅游英语语言使用调研分析

2021-03-08陈倩茜

文教资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译法景点旅游

陈倩茜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一、城市旅游英语语言研究的必要性

1964年,美国学者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在《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首先阐述了城市旅游研究的重要意义。但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起时间要推延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早期,城市旅游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城市整体性的旅游发展,集中于对国际主要旅游城市的描述性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旅游的研究对象得到细分并随着时代进步逐渐发展,研究范围不断拓展,主要包括城市形象与营销、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管理与规划、游客认知与满意度、城市复兴、旅游城市类型及个案、交通与基础设施等,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

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城市旅游相关研究直至20世纪90年才逐步兴起。国内对城市旅游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据统计,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旅游概念及发展趋势研究、城市旅游开发规划、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城市旅游实例调研、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关系、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城市旅游形象、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城市旅游发展评述等。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城市旅游研究的对象从当前少数旅游热门城市扩展到其他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旅游业潜质的各省市区。

综合国内外针对城市旅游业的研究成果来看,城市旅游业的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涉及城市经济学、城市历史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都市园林学等,但在城市旅游业语言研究上存在缺口。纵观近几十年来旅游英语方面的研究,文献资料主要关注旅游文本翻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翻译报告、翻译策略、翻译勘误、翻译对比分析、翻译理论分析、翻译综述等,如陈刚的《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顾维勇的《实用文体翻译》等,极少从城市学视角做关于城市旅游业语言的使用调查及研究。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旅游大国,旅宣资料的语言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上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不仅有助于旅游观光者在城市的沟通与交流,给人们带来各种便捷,还能塑造极富亲和力的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因此,从城市旅游英语语言的使用调查和研究入手,深入了解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现况和前景,完善城市旅游业理论体系,可以说是当前急需着手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城市旅游英语的语言特征

(一)词汇—语法特征

城市旅游英语作为专门用于旅游行业的英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和表达规律,旅游活动在发展变化的同时促进旅游英语词汇的演变和拓展。在实际应用中,城市旅游英语的词汇使用较普通英语更专业化,涉及大量的旅游行业专业英语词汇和习惯用语,如itinerary(行程)、circular tour(环程旅行)等。同时大量使用缩略语,如bed and breakfast(B&B住宿加早餐),以及复合词,如single room(单人间)、tripe room(三人房间)、double room(双人房间)、presidential suite(总统套房)等。由于旅游英语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外国游客,在翻译中会出现无法确定对等的词等情况,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旅游词汇,尤其是国内的一些著名的景点翻译,如即将在2022年举办亚运会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将南屏山译为“Nanping Hill”、雷峰塔译为“Leifeng Pagoda”等。

(二)交际特征

就语句风格来说,旅游英语的语句要求是简洁明了。旅游英语应通俗易懂,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和记录比较具体的事实和材料。旅游英语的文体一般简洁、明快,结构上严谨有层次感。在遣词造句方面,能准确地传达信息,实用性要强,不能拖沓冗长,无须太多华丽辞藻。与文学创作相比,旅游英语更倾向用客观、简单的语言描述。如西湖景区慕才亭(《杭州旅游指南》):Her poems have enjoyed great popularity.It was said that she was buried at one side of the Xiling Bridge after her death. Later, Mucai Pavilion (the pavilion for admiring the talented housing), her tomb was set up by people who admired her literary talent.(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后人于墓上覆建慕才亭,历代“题咏殆遍”,为其所撰之名篇佳作亦不可胜数,“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传为佳话。)这段关于杭州西湖慕才亭的介绍简洁易懂,汉语介绍引入古诗词,注重辞藻文采。

(三)文化特征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城市旅游语言的使用应当围绕文化输出展开。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语言是联系游客之间的纽带。在旅游语言使用中,应当充分发挥语言的跨文化交际功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背景,体验异域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从这一层面讲,旅游不仅给游客提供视觉享受,还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理感知,游客的体验感正是判断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在旅游语言使用中,导游人员只有在掌握旅游景点背后的文化典故后,才能在为游客讲解中正确传达文化的韵味,让游客真正享受精神共鸣的愉悦。

三、城市旅游英语的使用

从实地调研来看,城市旅游英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方面,即景点语翻译、交通语翻译及商品语翻译。景点语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信息,应考虑目标语国家交通公示语惯用方法,以传达准确的信息为主要目的。交通语翻译通常按国际惯例、直译法、音译法加以翻译,如单程/往返按国际惯例翻译为one way/round trip。商品语的翻译需富有号召力,在一定程度上应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观,不同的产品即便功能相同,也会因为目标客户群不同而翻译成不同的译本。在翻译时,应从消费者心理出发,突出翻译产品的特点和卖点,意在吸引眼球,刺激消费欲望。商品语翻译以音译、直译为主,一般来说传统商品的翻译建议音译,如狗不理品牌翻译为Go Believe,当然部分品牌也可选择直译,如天堂伞翻译为Paradise。景点语的翻译较复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改写译法

由于中英文化差异,中英语言上存在一些词汇空缺和文化不对等等现象。增添补译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景点的知识背景,对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容,可以通过增加字、词、句,或对原文某些内容进一步解释,帮助游客理解译文,有效传递文化信息,增强旅游趣味性。当然,中国文化渊源广博,补充解释景点背景知识并不是为了普及历史知识,而是为了突出景点特色,吸引游客,因此,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兴趣,了解其接受程度,切忌过犹不及。

例如:这是新建的罗汉堂。中国的石洞和寺庙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西湖景区罗汉堂)。

This is a newly built temple to arhats. In Chinese stone caves or Buddhist temples there are “16 Arhats”“18 Arhats” or “500 Arhats”. (The arhat is a Sanskrit term which means a Buddhist who has reached the stage of enlightenment.)

该句中,出现“罗汉”这样带有文化意义的名词。翻译时建议加译,对“罗汉”进行描述,帮助游客理解。

(二)省译译法

中文旅游文本经常借助名人诗词、名言等抒发感情,渲染气氛或者加深读者印象,这类信息通常都不是真实的景色描写,英语旅游文本语言偏平实,注重真实描写。因而,翻译的时候需要采用删减的方法,即省去或者删除原文本中不重要的、重复的或者会增加读者理解负担的信息。正如目的论翻译理论所论述的,翻译并不意味着传递原文本所有信息,而是要根据翻译目的合理删减冗余信息。

例如:虎跑梦泉 Tiger Spring。

将虎跑梦泉这一经典翻译成“Tiger Spring”(虎泉)还是比较得当的。此处用了缩略译法,将“跑”“梦”两字意思省去。因为这个经典名字的由来是一个传说,讲述了一高僧在梦中得到神的暗示,只要引来两虎入穴,便会有泉水。所以缩略译中,突出“由虎得泉”这个概念,两个单词就可以了。然而有的译者翻译为Pao Hu Meng Quan,将“虎跑”作为一个名字译,尚可接受,但将“梦”字也作名称译,不太得当。

(三)归化译法

归化翻译作为重要的翻译策略之一,在涉外旅游领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原文本存在对应的目的语意象时,选用归化译法,把源语本土化,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本的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例如:西溪草堂 Xixi Straw Villa。

此处“草堂”实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祯故居,因此翻译为Villa较好。

(四)直译译法

旅游景点很多地点名词具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使用直译法能原汁原味地传达原文本内容,展示景点本身的韵味,为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提供途径。因此,很多景点名称翻译采用直译译法。但使用直译法时应考虑具体环境和游客的接受度,不能滥用直译法。

例如很多景点名的翻译:

湖心亭 Mid-lake Pavilion

孤山 Solitary Hill

湖滨公园 Lakeside Park

宝石山 Precious Stone Hill

冷泉亭 Cool Spring Pavilion

白塔 White Pagoda

黄龙洞 Yellow Dragon Cave

直译法简单易懂,可在介绍景点时加注景点名字的来由。

四、结语

城市旅游英语作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具体实践中却屡屡出错。从景区的实地调研来看,城市旅游英语的翻译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城市旅游英语的翻译必须真实展现景点的特征与内涵,一些景点翻译因译者对景点不熟悉而贻笑大方。其次,城市旅游英语的翻译应适当运用改写法,多加注解,帮助游客正确解读景点信息。再次,城市旅游英语的翻译应灵活运用省译法,尤其是国内很多景点都大量引用诗歌词赋,译者在翻译中应当自行斟酌省译。当然,不仅仅是景点语,一些交通语和商品语的翻译也存在一定问题。交通语的翻译可以适当运用增译法或图解法,以达到准确传达信息的目的。商品语的音译翻译虽然在文化传播和产品定位上占有先机,但可能会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建议详细翻译产品说明和使用方法。

猜你喜欢

译法景点旅游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好”字译法种种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