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

2021-03-08刘越佳

文教资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性学生党员

刘越佳

(牡丹江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党性教育是党员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培育党员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群体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中,有利于锤炼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党员党性培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大学生党员政治修为的现实举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已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遵循。在大学生教育尤其是党性教育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意义重大。在当代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教育过程中强调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在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塑造等方面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1]

(二)培养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有力支撑

党性教育是厚植中国共产党政治品质的重要依托。在当前的信息洪流下,大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思想冲击,能否坚持底色与错误思想作斗争,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确定核心价值追求,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提供基本的理论遵循和理论支撑。

(三)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党员作为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未来必将承担重要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中,对高校培养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接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党性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党员不断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可以帮助学生党员塑造更健全的人格,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还有利于提高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素质,为我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的核心旨趣

(一)政治修养是核心

大学生党员即便包含“学生群体”属性,政治修养的标准也应是一致的、统一的,也就是说,学生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仍需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政治观点,能够洞察、分析和鉴别不同立场的错误观点。

(二)理论修养是关键

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及时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政治素养;自觉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观察事物,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2]在学习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逐步提高理论修养,筑牢理论基础。

(三)作风修养是保证

作风修养不仅包括对道德的坚守,还涵盖对党的组织纪律的敬畏之心。大学生象征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党员必须是道德品质过硬的模范,能够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的“领头羊”。那么,大学生党员更应该自觉提高组织纪律性,以更高的标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四)行动修养是助持

培养党性归根结底要见行动,把对党的崇敬之心化为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作为党员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大学生党员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主力军,要自觉锤炼个人本领,自觉做到“能干、会干、巧干、实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干家”。

三、大学生党性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的积极表现

从党员的增长速度和党员的年龄分布来看,高校是发展党员的主阵地之一,很多有思想、有能力的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自觉与黑恶势力、错误思想做斗争,是时代的代言人。总体来说,大多数大学生党员都能牢记党员身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不断转化为实践。他们对党组织有较强的归属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的突出问题

1.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缺乏对理想信念的深入挖掘。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不可缺乏的精神之“钙”,是党员抵御诱惑、与错误思想做斗争的精神支撑。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一些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面对诱惑时立场不够坚定,经不起考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离不开学校的引导,如果高校满足于组织学生党员集中学习,以通读、研读书目的数量作为成绩,忽视对学生领会内涵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理想信念教育则会浮于表面。

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大学生年轻气盛,对于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等内容掌握不到位,对于党性的认识不深入。第二,组织纪律观念较淡薄。一些大学生党员在认识问题上常见片面性,在组织活动中偶见懒散现象,存在问题剖析得不深刻、纠治问题的态度不端正等问题。第三,大局观念欠缺。在面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抉择上,大部分学生党员能以大局为重,牺牲个人利益成就集体利益,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党员在个人得失面前撂挑子、扯袖子,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奉献精神。

(三)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多元文化价值观对学生党员党性的冲击。新媒体时代,不同的信息流冲击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碎片化的消息瓦解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再是研究课本,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分析案例。[3]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知识的支撑,在其形成价值观念和培养党性修养时难免会出现偏差。第二,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课堂教育、理论讲座、观看红色影视、参观红色文化基地是高校党组织常见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式。对于思维活跃、追求新颖和个性的当代大学生来说,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第三,缺乏实践锻炼使学生党员党性培养不深入。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当前实际来看,针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活动比较少,并且主要以阅读相关书籍、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实践锻炼,否则脱离实践谈党性修养,如同无源之水。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的现实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党性培养的认识水平

首先,要严把入党“关口”。党员的培养和选拔必须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申请入党的学生严格筛选和考察,确保队伍的严肃性、纯洁性,真正打造出有能力、有理想的合格大学生党员队伍,切实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领头羊”“排头兵”的带动作用。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严肃考核。要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作风、道德等多方面的信息,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要在考核中加入日常表现的量化分析,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经过民主测评,让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党员队伍中。最后,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入党介绍人和基层支部书记要切实担负起培养新党员的责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交流,起到表率作用,以老带新,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党员生活、学习氛围。

(二)拓宽渠道,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

首先,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不喜欢研读理论书籍的问题,要因人因时制订新颖的学习方案。比如组织征文比赛、读书节等活动,让大学生党员从目的性研读,自然深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魅力,拉近大学生与党的距离,让枯燥的理论可知可感。其次,在联系群众上多钻研。可以采取大学生党员联系社区的方式,让大学生参与社区党员的管理工作,在服务群众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并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在实践中培养担当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最后,打造红色社团,理论学习转化为行动指南。社团作为大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是与打造过硬党员相契合的。以爱国主义、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演讲团、歌唱团等,通过党史研究活动、角色扮演、争做先进党员、流动支部书记等方式,赋予理论知识灵魂和生命,深挖大学生对党的热情,调动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机制

以当前大学生党员群体呈现的特点来看,高校仍要坚持长期性的培养机制,实现对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及即将转入其他党组织党员的动态管理。一是在接受新党员时不马虎,二是在对正式党员的监督上要严格,三是对即将毕业转走的老党员做好敦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党性修养为内容,全程做好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向社会输送更优质的人才资源。

(四)发挥课堂在大学生党员党性培养中的作用

思政课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要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课堂之中,不仅要依靠任课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党员的带动。一方面,要让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讲授思政课,在学习上引导,同时选用党性强的教师作为大学生辅导员,在生活上影响。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挖掘,突出党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带动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思政课的自觉性,让课堂成为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阵地。

(五)建构网络教育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给文化带来的冲击不可避免。高校应化劣势为机遇,利用大学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特点,打造过硬的网络阵地。比如建立微博话题、微信公众号等围绕“党性”开展讨论,制作微视频、小动画等形式新颖的媒体传播内容,建构党建网络教育平台,利用网络扩大党的教育影响力,调动积极性。

五、结语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广阔的空间为大学生党员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提供了可能,获取知识的便利性使其越发优秀。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因为先进的思想、较高的觉悟和较强的能力成为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本领得以展现。但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大学生党员要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多元的价值观带来的冲击是大学生党员必须面对的难关。高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不仅要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还要关注党性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党性学生党员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