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3-08陈鹏凯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课堂

陈鹏凯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随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发布,书法教学重新获得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课堂中,唤起学生的书法学习热情,正确引导学生开启书法学习的大门,以及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既是责任又是使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分析当下学生书法学习现状后,笔者认为在美术课堂中,教学内容必须实现拓展,教学方法要生动有趣,教学过程要推陈出新。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书法学习的形式并开拓多样化的途径。

随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发布,书法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触书法艺术。目前,大多数学生正在通过参加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进行书法课程的学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优越,孩子也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从客观上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传统书法的学习通常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分学生出现了心浮气躁的现象。

书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财富,在艺术文化领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孩子对书法的学习没有耐心往往是缺乏对书法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对书法的兴趣,不妨从“激趣”的角度入手,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脱离笔墨,寻找新的形式,在有趣的体验中灌输书法艺术的技法与文化。文章对美术课堂中的书法兴趣培养作出浅显的分析。

学生书法学习的阻力分析

书法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书法的学习是枯燥的,教师引导学生静下心来练习书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书法教育者首先要静下心来分析现状,积极思考,激发活力,采取灵活的措施巧妙地应对课堂问题。现在的学生学习书法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兴趣减弱,不能坚持

当代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优越,特别是独生子女,备受宠爱。这从客观上来讲,家庭的溺爱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减弱了独立性,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并非完全有利。书法艺术的学习被赋予如同其他课业一般的性质,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即使是对书法有兴趣的学生,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完全投入到书法学习中;绝大部分学生出现抗拒软笔书法学习的现象,觉得随带笔墨不方便,何况练字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觉得练成之日遥不可及。

居功自傲,沾沾自喜

部分组织和书法培训机构为了谋取经济效益或是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对外宣传各式各样的少儿书法比赛。许多学生学习书法不久便屡获佳绩,在这之后,学生往往会满足于现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且不说如今除了权威组织举办的赛事之外还有多少书法赛事公平而真实,哪怕踏上了“获奖专业户”的道路,学习书法的动机也从一开始自发的兴趣慢慢变味了。我们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常说的为了写作品而写作品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学生如果失去了对学习书法的新鲜感,对书法的兴趣也就渐渐降低了,书法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见异思迁,不够专一

的确有的学生从开始接触书法就表现得十分感兴趣,并且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很强。这样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入门,用不了多少时间软笔的书写就能有模有样。但有时由于过度活跃,对其他的新鲜事物也抱有兴趣,于是三心二意,对书法的学习便不能一直坚持下去。

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尚浅

软笔书写对刚接触书法的学生来说是新鲜的,书法是什么?书法有着怎样的历史?为什么要学习书法?这些问题对孩子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这时有一位专业素质较高的老师就显得非常重要,会书法与懂书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学生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除了在毛边纸上体会书写的感觉以及感受字形结构等,就很难再体会到书法内在的精神以及审美趣味了,孩子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尚欠,这样的书法学习过程也必然是枯燥无味的。

基于兴趣的书法教学策略创新

追本溯源,拓展教学内容

当下,很多书法课堂往往忽略了审美、精神、历史及文化方面的提升,书法教学应该首先重视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知、学生的书法素养以及对书法的审美意识。书法的本源是汉字,是其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底蕴。书法教学的内容不能脱离书法艺术的本源,同时书法教学的内容需要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1.培养书法审美意识

书法的境界,不仅是心灵的净化,而且还是心灵的深化。书法的审美是有时间和空间局限的,古人和今人对书法的认识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书法的审美对于学生学习书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书法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美、欣赏美,关注学生对某一书法内容的审美理解,每一位学生的审美意识必然大不相同。同学们相互交流有利于通过欣赏发现书法之美推动创造美。

在引导学生学习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时,可以首先引入颜真卿的生平,简单地阐述唐代颜真卿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课堂上渲染浓厚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巧妙创设情境。之后可以例举颜真卿“黄泥习字”“慷慨赴死”等故事来还原颜真卿的性格特点。分析《祭侄文稿》的社会背景并解释其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对作品笔墨的观察,领悟作品的审美特征以及作者的人格之美。

2.注重学养

学养是书法笔墨技法之外,渗透在书法学习的全部过程,最后将反应在学习的结果之上。有人称学养为“字外功”,即不与书法技法直接相关的知识,可以理解为人的阅历、见识和道德修养,统称“学养”。想要学好书法,必须要内外兼修。因此,书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提升学生的学养。

讲解书体演变时,以书体演变的历史为主线,添加其他方面的内容,诸如,书籍装帧的演变、书写载体和书写材料的变更等。这样,既能解决学生掌握书体演变实质的问题,还能了解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达到丰富学养的目的。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书法专业的知识,还能够增加知识储量,丰富学生的个人修养,激发学生对于书法课堂的学习兴趣。

3.挖掘未知,拓展学习内容

书法的教学与同为艺术学科的音乐、美术相比确实少了一定的趣味性,所以不少学生渐渐对书法的学习减少了兴趣,甚至表现出抗拒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充满趣味性的气氛。

大多数学生认为书法就是笔与墨的交融,笔与纸的摩擦。但是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书法课堂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时需要把握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创新、材料的多样性等。可在传统艺术中挖掘,如汗砖汉瓦的摹刻、拓片的制作与仿画、篆刻印章等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跳出结果,创新教学过程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同时书法也是抽象的艺术。书法教学内容普遍关注笔法、技法、字形结构,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因此停留在了这一层面,课堂的教学过程也始终如此。要想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升书法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与挖掘。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书法教学的目的。

1.书法与美术创作结合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把“书法教育”定义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与书法的关系更多的是识字与硬笔书法的关系,而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美术与书法的教学关系更多的是审美与软笔书法的关系。书法和美术现有的课程框架虽具有不同内容,书法是指运用线条和结构的高度统一、和谐融合来表达主题思想或展现外观主体的独特情趣,审美个性,它是线条的艺术;美术是指运用色彩、形状(包括线条)等来描摹或者反映客观世界并显现主体感受,是超越线条的象形艺术。但笔者认为,书法还是可以利用一些其他表现手法来体现书法艺术的某一要素,这样能开放教师的思路,拓展教学的手段,不断的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把生硬的理论讲授变得可观、可赏、可玩、可悟。

当下生硬的书法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残酷的,在多人班级授课制下,几乎很难看见班级学生的个性与成长呈现。书法教学在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共性的同时,也要突出字体、书体的个性,突出学生个体审美取向和生理表现的个性。《新“福”时刻》一课,主要是学习“福”字的写法,学生可以通过所不同材料将“福”字表现出来,教师首先讲述中国的“福”文化并提供十余个篆隶楷行草风格迥异的范字,让学生观察,自行挑选出各自感兴趣的“福”字,再结合能使自己觉得幸福的福字进行“福”字创作。学生的思路可立刻被拓宽,书法课也不再局限于墨迹书写,学生们有的进行刻刀雕刻,有的采用剪纸镂空,有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他们选择的表现方法以及创作的方向与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相一致,这恰恰顺应了孩子的审美价值取向和个性表现需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通过书法课堂发现自我,培养主观审美和主观创造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个性和审美能力。

2.给书法插上音乐的翅膀

书法和音乐都是作为艺术课程来分类的,书法与音乐艺术存在通感。通感是从英语、希腊语等外文翻译过来的哲学术语。钱钟书先生曾经在《通感》一文中解释道,所谓通感是用形象的词语使得感觉转移,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即用形象的词语使感觉转移,使听觉、视觉、嗅觉及触觉等彼此相通。

音乐以音符节奏为载体,书法以线条笔墨为媒介,二者皆表达和会意某种艺术形象、情态和意境。音乐要求对立化为和谐,书法讲究矛盾化为统一。音乐要求声断气连、如泣如诉,书法讲究计白当黑、笔断意连。音乐有音乐的节奏,书法有书法的节奏,二者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范畴,但都是通过相似方面或不同手段的艺术特点来表达情感。而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学生带入视听交融的场景之中,引起师生的共鸣,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纵观古今,礼乐文化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书法又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笔者认为,书法课堂教学可与中国古典音乐相结合。音乐可以启迪书法,张旭听鼓吹之调而悟草法,怀素品水潮之声而知草韵。例如:欣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此帖的特色非常明显,散发着一种不可抑制的激情,此书法是手卷的形式,恰是这种形式的书法使观者如同移步换景。开始接触书法的学生很难体会出第一首诗与第二首诗的情感状态是有区别的,更难以体会第一首诗的前三行和中间书写情感又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用音乐去表达这种类似于音乐节奏的情感,更形象地将跌宕起伏的心境与情感展现给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品味书法的美感。

3.善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书法课堂可以借助PPT、微视频、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直观、形象地展示书法的点画美、结构美和章法美,让静止的汉字动起来,调动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以传递书法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更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书法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

走出课堂,延伸教学空间

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模式,书法的教学也不例外。但是课堂教学不可能是书法教学的唯一形式。有人说:“教师是牧羊人,应该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盛的地方,让他们自由觅食。”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虽然能够教出乖巧的学生,但是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视域变得狭隘。把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放出去或许会收获另外一番效果。

1.博采众长,书法教学走出课堂

孩子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走出课堂,学生可以开拓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把美术课堂搬进博物馆或者美术(艺术)馆,通过教师的导览或学生自主参观,欣赏书法艺术作品,体验不同的艺术风格,自己填写欣赏报告。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临摹感受,或者定期邀请或参加书法名家的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让丰富多彩的书法内容提升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与对书法课堂的热情。

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拓展了学习途径,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学习平台,还使学生对书法课堂不再抗拒,提升积极性。

2.潜移默化,重视隐形艺术的作用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事物感兴趣,才会移情于物。作为教师,应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搭建平台,玩转现代信息技术

大数据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已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运用过程中不仅要开展课堂教学,还要实现对教学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引导学生去搜索经典的书法作品或者网络教学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搭建书法博物馆学习平台,供学生下载资料和学习分享。借助丰富的资源优势,为“虚拟游学”提供便利。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法课堂
书法
书法欣赏
甜蜜的烘焙课堂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美在课堂花开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所谓书法艺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