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尔德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中渔夫的人格结构分析
——基于荣格原型理论视角

2021-03-08

文化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阿尼玛人格结构自性

王 娟

奥斯卡·王尔德是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童话最受读者欢迎。1888年出版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和1891年出版的第二部童话集《石榴之家》共有9篇童话。虽然王尔德创作的童话数量不多,但已涵盖了他独特的创作思想及道德追求。他利用童话特有的善与恶直接冲突的方法,表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1],表达了他的唯美思想及对美德的设想,赞美了为真、善、美而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他用唯美、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渔夫与小美人鱼之间的动人爱情,展现出他对美、对爱情的赞美。国内外评论家对之高度赞誉,并从唯美思想、死亡意识、伦理道德和哲学等视角解读这篇童话。在这个童话中,王尔德还讨论了人与灵魂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人灵肉和谐的重要性,提出灵肉和谐、充满爱的精神世界才是人类最终的精神家园这一观点,这为学者留下很大的研究空间。

原型文学批评方法旨在揭示文艺作品中人性的意义,是西方五种主要文学批评模式之一,旨在分析人性及人本身[2]。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将研究范围从心理学领域延伸到其他领域,对文学艺术及文艺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荣格认为,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组成。其中,“集体无意识”是荣格首创的概念,指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是千百亿人类集体经验的沉积物,它并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人类全体的、普遍存在的[3]130。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即在人类心理经验中存在某些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他一生共发现了几十种原型,其中最重要的为四种: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荣格原型论的根本宗旨是通过对原始意象的追寻,为现代人找到一条返回人类生命、人类感性的最原始泉源的途径。

荣格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人生的目标就是在原有完整人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多样性、连贯性与和谐性,而避免分散性和相互冲突,这个具有原始统一性和先天整体性的人格称为心灵。人格(或心灵)是一个系统,各成分之间并不是独立分离的,而存在着各种潜在的联系,以补偿、对抗、联合的三种方式交互作用[3]130。本文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分析《渔夫和他的灵魂》中的渔夫。在渔夫的人格结构中,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一直在影响着他的思想、行为及情感,进行着动态的发展变化,最终通过自性化过程将他的人格结构达到平衡状态。

一、渔夫的阿尼玛

荣格认为,阿尼玛是指男性心灵中的理想女性成分或意象,当男子与某名女子邂逅时,如果这名女性与该男性潜意识中的女性形象一致的话,该男子便会对这名女性产生好感,一见钟情,这是由阿尼玛的投射引起的[4]。

有一天渔夫出海打鱼,他打开渔网时发现有一个熟睡的小美人鱼躺在里面:“她有多美啊,年轻的渔夫一见到她,就充满了惊叹。”[5]116渔夫的阿尼玛原型出现并投射到小美人鱼上,他对她一见钟情了。随着她每天的歌唱,渔夫渐渐忘了捕鱼,沉迷于她美妙的歌声,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于是恳求小美人鱼做他的新娘。美人鱼告诉他,要将他的灵魂送走才肯与他在一起,渔夫当即承诺:“我会把我的灵魂送走的。”[5]119由于小美人鱼与渔夫潜意识中的“梦中情人”形象一致,阿尼玛的投射使背负投射意象的人变得魅力无穷,让他对美人鱼产生了爱情,让他为她倾心,于是爱情迅速发展。然而在这种情形下,渔夫的阿尼玛承载者的真实状况完全被所投射的意象遮蔽了,即他所看到的“她”不是小美人鱼本身,而是他的阿尼玛意象。

和小美人鱼一起生活的第三年,灵魂回到海边找渔夫,向渔夫描述了一个光着脚跳舞的少女形象,渔夫想起来小美人鱼因为没有脚而不能和他跳舞,很是失落,于是他的心里升起了极大的欲望,就跟着灵魂上岸去寻找光着脚跳舞的少女。此时,渔夫阿尼玛的载体发生了转变,阿尼玛的承载者从小美人鱼变成了会跳舞的人类少女,渔夫很轻易就被吸引而离开了大海。在寻找光脚跳舞少女的过程中,渔夫通过反思知道了自己最爱的还是美人鱼,渔夫的阿尼玛宿主从跳舞的人类少女回到了美人鱼身上。进而渔夫回忆往昔反复思考,意识到他的阿尼玛与美人鱼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他深爱的是小美人鱼本身而不是他的阿尼玛,于是他回到海湾去呼唤她,恳求她的原谅。这时渔夫才把美人鱼作为真正的个体去了解她、去爱她,阿尼玛的投射回到了渔夫自己身上,实现了爱的自性化。由于爱的力量足够强大,不论灵魂如何引诱,渔夫都坚持在海边等待美人鱼出现,一等就等了两年,直到最后拥抱着小美人鱼的尸体淹死在海浪中,一起埋在沙滩上。一年后,埋葬他们的地方开出了美丽而芳香扑鼻的鲜花,那就是他们的爱化生出来的花朵。

二、渔夫的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机能表现,使得一个人去扮演社会所要求的各种角色,在各种公共场合有比较恰当的表现,能够使自己与他人相处较为融洽,满足彼此的需求。人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立场表现出应有的样子,荣格将这种倾向命名为“人格面具”[6]。

渔夫在童话中表现出了三种人格面具:一个是作为渔夫这个职业的人格面具,第二个是作为美人鱼爱人的人格面具,第三个是作为有道德感和美德的善良的人格面具。

第一个面具是作为渔夫职业的人格面具。渔夫非常勤劳,他每天晚上都要出海去打鱼。在答应放小美人鱼回大海时,他满心想着捕鱼的事:“因为鱼儿都喜欢听美人鱼的歌声,这样我的网就会装满了。”[5]117于是,在她承诺为渔夫唱歌后,渔夫放她走了。“在她唱的时候,所有的金枪鱼都从水底下窜上来听她的歌声,年轻的渔夫在它们的周围撒下网,把它们一网打尽”[5]118,渔夫满载而归。他利用美人鱼的歌声,实现他打鱼谋生的个人目的,以此换得物质报酬,此时渔夫职业的人格面具掌控着渔夫的生活,是渔夫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成分。日复一日,他觉得她的歌声越来越动听了。“她的歌声是那么的美妙,连他也听得常忘了鱼网和手中的活计,甚至连本行也忘了。”[5]119成群的金枪鱼游过来也引不起他的注意,他眼中只有小美人鱼,耳中、脑海中只有她的歌声,只想跟随她去海里一起生活,渔夫职业的人格面具在他的人格面具中不复存在。

第二个面具是作为美人鱼爱人的人格面具。渔夫不顾一切想尽方法地要送走灵魂。他向神父和女巫请教送走灵魂的方法,在市场上让商人买走自己的灵魂,不论别人说什么,渔夫仍执意要将其送走。这一系列行为都是在渔夫作为美人鱼爱人的人格面具驱使下进行的,渔夫做这些是为了和美人鱼在一起,成为美人鱼的爱人,与美人鱼长相厮守。在送走灵魂后,他与小美人鱼幸福地生活在海里,不论灵魂用智慧还是财富来引诱他,他都不为所动。当他认识到去寻找光脚跳舞的少女是对小美人鱼的背叛这个错误后,他回到海边每日呼唤小美人鱼,希望得到原谅。尽管小美人鱼没有出现,但他对她的爱愈加坚定、执着、热忱,直至最后一起死去,开出美艳的花朵。在渔夫职业的人格面具褪去后,作为美人鱼爱人的人格面具在整个童话中几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说明了渔夫对爱的忠诚。

第三个面具是作为有道德感和美德的善良的人格面具。渔夫捉到美人鱼以后很是喜欢,但当美人鱼恳求他放她走并承诺每晚都会来给他唱歌的时候,渔夫将她放回了大海,这是渔夫善良、有慈悲心、遵守承诺的道德人格面具的体现。在灵魂以寻找光脚跳舞的少女为引子,诱惑渔夫让灵魂回到他身上、并诱导他做坏事,当灵魂让他抢钱、杀人时,渔夫善良的人格面具立即出现,阻止了行恶的举止。此时渔夫知道自己做了社会道德所不允许的事,所以很生气、后悔、内疚,这是渔夫的人格面具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感。紧接着,灵魂引诱渔夫带上黄金去寻乐子,渔夫再次拒绝了他,并说要像以前一样将灵魂送走。得知人一生只能送走灵魂一次,无法再将灵魂送走时,他说:“我要绑住我的双手,免得我会照你的吩咐去做,我还要闭紧嘴巴,免得我说出休想让我说的话,我要回到我所爱的人居住的地方去。”[5]156这里是渔夫道德的人格面具的体现,渔夫想让自己不再受灵魂的指使做坏事,而是以一个“好人”的形象展示给别人。“尽管他的灵魂一路上不停地引诱他,可是他却从未答复,他也不愿去做他的灵魂要他去做的任何坏事。”[5]157渔夫的道德感和美德的人格面具一直在渔夫的无意识中处于主导地位,并且以强大的力量与阴影抗衡,并取得了胜利。

三、渔夫的阴影

阴影是指潜意识中负向的一面或是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是人性的阴暗面、兽性面,阴影带有很大的心理能量[3]130。阴影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若不是用面具加以掩盖,人就难以逃脱社会的批评指责。当阴影原型冲破人格面具时,就会表现出违反社会规范、法律或犯罪的暴力行为。然而阴影是可以升华的,人可以通过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加上自身的努力,潜移默化地将阴影所潜藏的心理能量转化为高尚境界的行为目标,做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事。

王尔德在这部童话中讨论了灵魂是什么,这里的“灵魂”即荣格所指的阴影。不同的人对“灵魂是什么”有不同的看法。神父说世上没有比灵魂更珍贵的东西,商人却说灵魂连半个破银币都不值,女巫觉得送走灵魂是件可怕的事。当渔夫如愿以偿从女巫那里获得了送走灵魂的方法后,渔夫的阴影原型首次出现,再三恳求渔夫不要送他走。此时,渔夫的阿尼玛及爱人人格面具与阴影呈敌对状态,他的阿尼玛及爱人的人格面具的力量太强大,他不顾灵魂的恳求,背对月亮站在沙滩上:“你没有做对不起我的事,只是我不再需要你了。”[5]132然后,渔夫狠心地用刀将双脚周围的影子切开,将灵魂从自己身上割离了。此时阴影在人格结构中处于弱势,阴影必将反弹,出现报复性行为。

灵魂离开渔夫身体的第一年,为了混进商人的队伍,他谎称自己是某个国家的王子,并在伊勒尔市神社中对僧侣说了两次“快带我去见神,否则我一定要杀了你”,以此来威胁僧侣,这里体现了人性的阴暗面,这时的灵魂是狡诈的、虚伪的。灵魂在这里获得了智慧之镜,并且告诉渔夫拥有这面镜子就拥有了智慧,渔夫却说“爱情比智慧更好”,渔夫在智慧面前选择了爱情。在渔夫的人格结构中,作为爱人的人格面具及阿尼玛原型的力量大于阴影。

灵魂离开渔夫身体的第二年,为了进入爱西特的城门,他谎称自己是回教徒,然后在皇宫中杀死了皇帝的护卫,并向皇帝索要他一半的财产,如愿之后才肯离开这座城市,最后他获得了皇帝的财富指环。此时的灵魂已经变得贪婪邪恶了。接着,灵魂又以无尽的财富来引诱渔夫,可渔夫还是说“爱情比财富更重要”,渔夫在财富面前依然选择了爱情,渔夫和作为爱人的人格面具及阿尼玛稳定、持续地影响着他,占主导地位,在渔夫的人格结构中战胜了阴影。

灵魂离开渔夫身体的第三年,渔夫受灵魂的诱惑,让灵魂回到了自己的体内,跟他一起去寻找跳舞的人类少女。在珠宝街,灵魂指使渔夫将银杯子藏起来,渔夫照做了;在草鞋街,灵魂让渔夫打路边的小孩,渔夫也照做了;接着去石榴园,灵魂又指使渔夫杀死留自己过夜的恩人并抢走他的黄金,但渔夫只是抢走了商人的黄金并没有把他杀死:这一系列行为都是渔夫阴影原型的体现。每次做完坏事之后,渔夫都会质问灵魂为什么要让他这样做,说“你真是太坏了”[5]155。此时渔夫的阴影主导着渔夫的行为,利用阿尼玛宿主的变化诱导渔夫随阴影的心意做事,以寻找渔夫心中的阿尼玛为幌子欺骗渔夫,将渔夫带离大海,远离小美人鱼,试图削弱渔夫作为爱人的人格面具的力量,以达到主导渔夫人格结构的目的。

在阿尼玛作为爱人和道德的人格面具的强大作用下,渔夫抵御阴影的各种诱惑回到海边等待美人鱼。第二年,灵魂恳求渔夫让他进入他的心中,渔夫怜悯他之前受到的无“心”的苦头同意了,但是阴影发现渔夫的心被爱缠得太紧无法进入。美人鱼死在渔夫脚下,渔夫痛不欲生,所以决定与她一同死去,这时灵魂出于人求生的本能恳请离开,但是渔夫不肯。“他的心呀都碎了,就在他的心充满了太多爱而破碎的时候,灵魂找到一个入口就进去了,就像从前那样与他合为一体了。”[5]162灵魂意识到渔夫的身体必然是他最终的归宿,他也被渔夫的爱所感动,所以他心甘情愿与渔夫为伴,与渔夫一起死去。因此,阴影原型是可以升华的。灵魂完成了一个个性及道德的动态变化,从狡诈变得邪恶最终变得善良。最终,渔夫作为爱人和道德的人格面具及阿尼玛都愿意接受心存善念的阴影,渔夫的各个人格结构成分合而为一。

四、自性化

自性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核心,是体现心灵整合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所有的原型保持一种相对稳定与和谐的状态,它也是意识自我得以维持人格统一的基础[3]130。自性化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及螺旋上升的过程:人的人格一开始是一个平衡的整体,随着人的成长,其他人格成分呈多样化发展,表现出独立、失衡与冲突的状态,必须等到人格结构中的其他各个部分都得到充分发展和分别独立后,才能达到自性,再次回到平衡统一的状态。只有通过自性化,矛盾冲突的人格结构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平衡境界。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的自性的完善和实现。渔夫的各个人格结构成分经历着从相互冲突抗争到最后和谐统一的动态的自性化过程。

当渔夫爱上小美人鱼并成功送走灵魂时,他成功抛弃了渔夫职业的人格面具和阴影,以阿尼玛和作为美人鱼爱人的人格面具为主导。根据荣格理论的等值原则,由于心理能量是守恒的,所以对心灵的某一部分过度重视就会以其他部分的损失作为代价[3]130。此时渔夫的人格结构处于失衡状态,人格面具和阿尼玛的投射支配着渔夫的行为,阴影则处于弱势,这导致阴影日后必将反弹,做出报复性行为。灵魂离开渔夫后的第一年及第二年,渔夫在智慧和财富面前选择了爱情,渔夫作为爱人的人格面具及阿尼玛稳定、持续地影响着他,占主导地位,在与阴影的角逐中取得了胜利。灵魂离开渔夫身体的第三年,渔夫受灵魂的诱惑做坏事,此时渔夫的阴影主导着渔夫的人格结构,利用阿尼玛宿主的变化削弱作为爱人的人格面具的力量,此时渔夫的人格结构处于阴影一家独大的失衡状态。这遵循了荣格理论的平衡原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方向——当两个心理系统的能量不同时,能量从较强的系统流向较弱的系统中,直到平衡为止,不过要达到完全一样只可能是一种理想状态[3]130。当渔夫回到海边等小美人时,渔夫的阿尼玛及作为爱人和道德的人格面具与阴影作斗争,不能接纳心存恶念的阴影回归,不能与其和解,所以渔夫的人格结构仍然处于失衡的状态。这遵循了荣格理论的反相原则,即每种概念都存在一种与之相反的对立概念,生活的目的就是在这些对立、冲突的事物中寻求一种均衡[3]130。

渔夫首先开始进行爱的自性化。渔夫回到海湾去呼唤美人鱼,他认识到他的阿尼玛与美人鱼是有区别的,渔夫把阿尼玛从阿尼玛的载体上收回,开始真正爱着美人鱼本身,此时渔夫的阿尼玛和作为爱人的人格面具合二为一,达到统一,实现了爱的自性化。这时渔夫的道德面具、阿尼玛和爱人的面具在他的人格结构中占主导,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阴影处于弱势,所以这只是一个虚假的、短暂的平衡,并不持久。

失衡的人格结构状态等待自性化的调解。王尔德在童话中给自性化取名为“心”。当渔夫质问灵魂“你为什么这么坏”,灵魂回答道:“不要生气,过去你把我送到世界上去的时候,你并没有给我一颗心,所以我学会了去做这一切事情,而且也喜欢这样。”[5]154此处的“心”相当于调节各个原型之间互相平衡的枢纽,因为没有“心”在灵魂身上,所以灵魂在外游荡时无恶不作。当渔夫觉得灵魂在没有“心”的日子里受苦了,决定让他回归到人格结构中,自此开始自性化。他不但能够控制自己不受灵魂的恶的诱惑,还用爱和善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感灵魂。当灵魂最终变得善良,所以渔夫的人格面具和阿尼玛愿意接受阴影,阴影终于进入了“心”里,此时渔夫的人格结构达到平衡状态,各个原型达成了一致,实现了人格结构的自性化。自性把人格统一起来,给人格以一种稳定感和一体感。

五、结语

本文从荣格的原型理论视角分析王尔德的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主要人物渔夫的人格结构中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的具体表现及自性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以探究渔夫人格结构失衡的原因以及最终实现自性化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王尔德在童话中生动展现了渔夫人格结构的发展,充分探讨了人与灵魂之间的关系及“心”的重要性,倡导人类只有回归灵肉和谐的精神世界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充分认识自己,承认和接受阴影,不扩张人格面具的力量,让人格结构成分和睦相处,达到平衡状态,形成健全人格,以回归健康、充实、宁静、充满爱、灵肉和谐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阿尼玛人格结构自性
重思慧能的“自性”
——从体、相、用出发
阿尼玛卿,常在于险远
摄影《阿尼玛卿冰川》
如何读《坛经》
以荣格原型理论分析《天之骄女》中马琳的悲剧
《八月之光》中乔安娜的人格原型分析
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阿尼玛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以精神分析批评方法解读施蛰存《将军底头》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