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汽车拖拉机学》“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1-03-08邓家波韩丹丹吕小荣张黎骅

农业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拖拉机竞赛实训

邓家波,韩丹丹,吕小荣,张黎骅

(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四川 雅安625000)

0 引言

创意、创新、创业型(即“三创”)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高等院校为适应新时期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管理理念、制度、方式方法的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领》的通知,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育人作用[2]。

《汽车拖拉机学》为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质量关系到整个农业机械人才的培养质量[3-5]。随着国内外农机自动化、智能化及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拖拉机结构与技术得到显著提升,在新时期条件下,如何提升学生的价值理念及人生追求,如何使课程教学与社会发展同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6-7]。为了在《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知农爱农”的“三创”农业工程人才。

1 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为进一步转变教学模式,本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断探索《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教学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完善该课程教学体系,实施案例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细化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评价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展的意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课堂知识与实践技能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知农爱农”的“三创”能力[8-10]。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汽车拖拉机学》是面向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掌握汽车拖拉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实现对汽车拖拉机这门专业课程从抽象的概念上升为具体结构的认知,掌握发动机和底盘的拆装技能、维修保养及初步的驾驶技能。该课程内容繁多、结构复杂、知识抽象,若学术实践环节薄弱,对知识理解困难,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另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也会使学习兴趣不够。

2.2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该课程目前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为辅的教学手段,大多数教学方式为教师以线上或线下传授汽车拖拉机学知识为主,授课内容还停留在传统概念和理论层面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拖拉机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且各种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当前单一的授课方式无法满足新工科、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标准。

2.3实践动手能力弱化

近年来,考虑到学生安全及实训设备耗资巨大等问题,部分高校引进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造成本专业学生依赖计算机虚拟仿真试验解决工程问题,无法达到在实践环节中运用与掌握知识的要求,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弱化,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密切。

2.4考核模式不合理

《汽车拖拉机学》考核方式主要沿用传统“课堂+实训+课终”的考试模式,其中课终与课程考核占比最大,实训考核占比不足。而《汽车拖拉机学》教学核心是培养农机应用型人才,更加侧重理论与技术的掌握及学习,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考核要求,需调整课程考核模式,增加课堂参与、实训操作及“三创”等环节的考核内容。

3 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Fig.1 Technology route

4 采取的举措

4.1构建课程思政建设

《汽车拖拉机学》专业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工程类专业的课程思政,主要体现在心系“三农”,知农爱农,具有科学探索和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11]。在教学环节中,通过每一章节的内容,深挖思政元素,教学与思政相结合,把我国农业建设的理念培育融入在学生的人生理想之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立德、立志的思想,培养学生甘于为祖国、社会、农业献身的精神。具体的课程思政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思政路线Fig.2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oute of Automobile and Tractor Science course

4.2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教学体系设计与方案实施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三创”能力[12]。持续更新教学方法及手段,打破《汽车拖拉机学》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创建微课堂,将《汽车拖拉机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以5~8 min的小视频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复习有目的、有重点。综合利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问题讨论及专业竞赛等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创建移动端APP,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通过观看手机视频重温课堂教学内容,并能通过互动交流,强化学习效果。建立试题库,便于学生课后随时检查自身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具体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方法与手段协同育人Fig.3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4.3规划和建设课程的立体教材

立体教材能多方面提高课程的可视度,充实文字叙述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如图4所示。一方面进一步细化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纸质教材内容与数字教学资源的融合[13]。

图4 立体教材规划与建设Fig.4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1)将二维码插放在教材相应内容处,学生在阅读到相关知识点时,可通过手机扫码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2)二维码链接内配置丰富的学习内容,包含教学PPT、重点难点微课视频、动画、复习题解、试题库等数字教学资源。

(3)二维码链接内插入汽车拖拉机发展史的资源,把感人事迹、人文精神通过文字图片及小视频的方式与具体章节环环相扣,同时在课堂中通过引用感人故事的方式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引导学生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4搭建全新的课程实训平台

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搭建车辆零部件测量、三维建模、总成拆装、整车装配与调试的实训平台,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使实训内容能循序渐进地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增添具有车辆新结构、新技术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车辆发动机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底盘结构、车身结构及整车电气系统工作原理,使学生直观且系统地学习车辆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增加设计性实验,为学生讲解目前汽车、拖拉机先进技术,包括先进的车辆结构、远程遥控及GPS导航等先进技术。开设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教学实验项目,不断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4]。实训平台构建如图5所示。

图5 汽车拖拉机实训平台构建Fig.5 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and tractor training platform

4.5构建学习与竞赛协同培养的新模式

在构建实践课程体系过程中,牢固树立实验教学与学生竞赛相结合的整体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智能农机装备竞赛和“飞思卡尔”大学生汽车竞赛等项目。通过竞赛的形式孵化出适合新时代的新产品,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与社会责任感。构建《汽车拖拉机学》课程学习与竞赛有效结合的新模式(图6),实现学生“在赛中学,在学中赛,以赛促学,以学促赛”的目的,从而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过硬的现代农业装备创新创业人才。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让学生在竞赛准备过程中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15-16]。

图6 教学与竞赛协同模式Fig.6 Cooperation mode of teaching and competition

4.6构建相对公平、合理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既要突出以学生为本,又要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同时要增加对“三创”能力考核内容,建立并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课程考评制度(图7)[17-18]。突破传统以课堂参与度和课后作业为主导的考核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融合交叉学科知识及学科竞赛的能力,营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空间,考核方式可参考“课堂参与20%+课后作业20%+期终测评30%+实训/创新创业30%”,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生“三创”意识与精神。考核评价主体占比可参考“教师评价60%+互评30%+学生自评10%”,最大程度满足考核公正、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学习,提高团队协作和“三创”能力。

图7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Fig.7 Construction of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5 结束语

针对传统《汽车拖拉机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并构建了教学与学生融合的系统育人平台,提高了《汽车拖拉机学》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2016—2018级农机专业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即能帮助学生搭建《汽车拖拉机学》的知识构架,又能提升《汽车拖拉机学》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及实践能力也大幅提升,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奋斗精神,为社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知农爱农”的“三创”农业工程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猜你喜欢

拖拉机竞赛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飞上天的“拖拉机”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Around the Farm
小鸭开拖拉机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红色拖拉机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