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研究

2021-03-07苏慧雯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装帧图画儿童文学

苏慧雯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近年来我国文学界处于多元化环境,衍生出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除了需要传承本土文化之外,还需接纳外来文化。现阶段,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愈加成熟,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更是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围绕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供参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我国儿童文学才进入黄金时期,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不断完善、健全,进入新世纪后顺应时代发展,融入多样性文化。大致可以将儿童文学作品分为高雅类和大众类,虽然两种文学作品在形式上有所差别,却在发展中相互影响,是儿童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两种文学作品都站在儿童年龄、实际认知水平角度渗透文化内涵,提供儿童阶段所需的心理食粮,培养儿童健全人格。

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审美特性

(一)精神美

儿童文学作品是全面结合儿童实际情况创作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都非常有趣,人物角色、故事情节的构思十分巧妙,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精神则更加贴近儿童实际。许多作品拥有精神美特性的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励志性和趣味性上。纵观儿童文学界可以发现,许多文学作品都会在人物、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加强描述,以此来体现励志精神[1]。比如,《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在二十多年的荒岛生活中通过勤劳、坚毅品质取得了一系列成功。通过主人公悲惨的经历,向儿童传达“即使处于艰苦环境下也应勇于面对、解决困境”的坚强精神。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则是以幽默故事情节向儿童渗透文化内涵。比如,我国优秀的职业作家周志勇,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就是以无厘头、搞笑风格向儿童读者们传播思想价值观,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深受启发。如《花花木兰》系列文学作品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在该作品中既通过有趣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吸引儿童阅读,又从故事人物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来渗透作品本身想要传达的精神。通过有趣幽默的语言带领儿童进入梦幻世界,儿童在阅读时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为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在经历事情后逐渐改变原本养成的坏习惯,利用智慧、勤劳不断战胜困难。从作品中逐渐激励儿童,渐渐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思维美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艺术的体现形式之一,其中释放的文化内涵拥有较高的审美特性。有些儿童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和景物来体现思维美,有利于培养儿童树立正确审美观。比如,我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兼作家曹文轩表示,美拥有力量,甚至这种力量已经超越了思想意识带给儿童的能量,即使经过时间和时代变迁美依然不会遭到破坏[2]。在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将思维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儿童构建了一个虚拟但美好的童话世界。蓝天、白云、太阳、流水在曹文轩的笔下都变得富有诗意起来,从大自然景物中陶冶儿童情操,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令儿童的思维美逐渐得到激发。

(三)心灵美

在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中,部分作品是深入儿童内心来实施创作的,这类作品的特点就在于抚慰儿童内心,从而体现心灵美特性。比如,被称为“阳光姐姐”的伍美珍,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斥着真挚情感,无论儿童的内心是否受过伤害都可以在作品中寻得一丝慰藉。儿童文学的创作对象是儿童群体,但伍美珍和其他作家的区别就在于她更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如缺失亲情或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通过文学创作将这类儿童的真实情况展现在世人面前。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往往比较简单、质朴,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却塑造得十分鲜明、真实,作品的背后是作家想要传达的关爱特殊儿童思想。例如,《妈妈的爱在门背后》讲述的是主人公尹钢从小被妈妈过度宠爱,无法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他懦弱但又没有办法。妈妈对他非常溺爱,溺爱背后却导致了尹钢逐渐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全的孩子,故事中流露出压抑的氛围[3]。在创作时,伍美珍没有对“妈妈”这一角色加以美化,这位单亲妈妈,在生活压力下迫使她对孩子非常严格,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这类父母大有所在。伍美珍的文学作品总是浪漫与现实并存,将生活现状以儿童文学作品为载体加以揭示,警示父母应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天性,让儿童的心灵受到关怀。

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表现策略

(一)在主题策划时融入文化内涵

在儿童文学作品表现文化内涵时,除了可以在文字、人物塑造、事物等方面有所体现外,还可以在主题策划时融入文化内涵,为后续故事的创作奠定文化根基。纵观儿童文学可以发现,许多作品的主题策划都和三大母题有关,分别是“爱”“顽童”“自然”。在策划主题时应丰富其文化底蕴,使故事创作更具文化价值,从主题中得到文化升华。在实际的策划中应确保文化内涵的真实性,通常,主题的文化内涵真实度可以为后续故事的编写奠定真实基础,从真实的社会生活、历史事实等引发儿童共鸣,让儿童的思维得到激发。例如,在《洗衣服》这一生活故事中讲述了阿蓬想帮妈妈洗衣服,但不但没有洗衣服,反而将其搞得一团乱,妈妈知道后没有批评他,反而表示谢谢。在该作品的主题策划过程中以非常简单日常的事宜表达故事后的文化内涵,让父母意识到无论儿童的年龄大小都应得到尊重。同时,让儿童意识到每个人都需得到尊重,突出大众文化心理,赋予了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4]。

(二)在图画设计时融入文化内涵

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会添加许多图画辅助儿童理解。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图画发挥着积极作用,优秀的图画不但可以让儿童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还可以起到文化价值点缀作用。图画的穿插位置有许多,不同的穿插位置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各不相同。比如,在《阿凡提的故事》作品封面穿插的图画,从阿凡提的服饰、表情以及背后的建筑物中都可以看出西域风格,流露出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在设计图画时应提高图画的直观性,考虑儿童认知特点。如果图画设计得过于抽象,不利于儿童理解;如果图画非常直观,则容易产生视觉冲击。在文图并茂的作品中,进一步渗透文化内涵底蕴,有利于丰富儿童文化认知水平。

(三)在装帧设计时融入文化内涵

装帧设计是每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正式出版前的必要工作,从装帧设计中可以体现文化艺术。在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文学作品在阅读、保存等方面的价值之外,更要考虑到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文化追求。在设计版式的过程中,如果图文的排列十分均匀,整体视觉感简洁大方,可以营造有利的阅读氛围[5]。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本就蕴含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得到良好的版式支撑后可以快速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幼儿感受文化内涵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选择装帧材料时也可以融入文化内涵。如宣纸已经拥有一千多年历史,使用该材料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装帧材料时,从图文印刷背景中便可以真切地感受文化色彩。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拥有精神美、思维美和心灵美的美学特性,作家们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来揭示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主题策划、图画设计及装帧设计等过程中均可以融入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内涵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引领价值,为儿童筑起一个和平、美好的精神城池,培养儿童健全的性格、心理。

猜你喜欢

装帧图画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
书籍装帧配色设计研究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