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苏小剧场发展对策

2021-03-07高明江苏开放大学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小剧场演艺剧目

高明 江苏开放大学

小剧场具有场景小、投入少、规模小的特征,且运营灵活,可将城市文化内涵转变为小剧场剧目,为民众及旅游者提供精炼而内涵丰富的小剧场内容。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江苏小剧场助力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出江苏小剧场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发展对策,旨在以小剧场为载体,突出江苏文化,促进文旅融合,为城市赋能,讲好江苏故事。

小剧场具有产业、文化的双重属性,既可推动江苏文艺创作,又可带动旅游消费。在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苏小剧场剧目创作广泛融合当地文化特色,赋予小剧场文化内涵,使旅游者可通过小剧场感受江苏文化。江苏文化资源丰富,为天下文枢之地,相较于大剧场,小剧场可带给人们大剧场所没有的亲和感。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应挖掘与整合自身文化资源,以文化为切入点推动江苏小剧场发展。

江苏小剧场助力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

(一)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流经江苏省8个地级市,运河沿线文旅资源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期发展中,江苏现已形成了完整连续的运河文旅产业链条。在江苏小剧场发展中,需抓紧运河文化机遇,将江苏运河故事写入小剧场剧目中,使居民及旅游者从小剧场中感受江苏运河文化,并借助小剧场助力文旅融合的发展,加强运河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小剧场的方式健全江苏运河文旅发展机制,挖掘运河文化细节,走精品运河产品路线,将“千年运河·水韵江苏”运河文旅品牌进一步打响,同时也可借助该传统运河文旅品牌推动江苏小剧场的发展。江苏现阶段运河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应用已逐步成熟,为进一步推动运河沿线文旅发展,需创新文旅业态,此时可运用小剧场剧目演绎的方式拓展运河文旅业态。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江苏小剧场发展应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指导,将运河文化作为沿线小剧场发展主基调,并适当融入江苏其他文化特色,带动江苏整体文化的发展。江苏运河沿线小剧场可围绕“运河之史”“运河之魂”“运河之忆”等主题,并依托“运河文化嘉年华”等大型文旅活动,打响江苏小剧场品牌,丰富运河文化运用方式,使居民与旅游者可从小剧场演艺中领略运河魅力。

(二)文艺创作

江苏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璀璨的文化体系,同时也为江苏小剧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在历史长河中,与江苏有关的文艺作品形式多样,涉及影视、小说、音乐、诗歌、舞蹈、戏曲、话剧、散文、杂谈等不同类型,可通过原味传承、内容改编、古文今话等方式创作剧目,来丰富小剧场的文化内涵。为突显江苏特色,促进文旅融合,小剧场剧目需做好文化采风,并对所创作的小剧场剧目作品进行宣传推广,设置演艺主题,使小剧场与当地文旅发展相协调,以此增强江苏小剧场综合效益。

(三)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民族思维观念及价值精神,为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江苏小剧场需以当地非遗文化为依据,以剧目的形式活化非遗,扩大非遗影响,并可通过小剧场市场手段适当解决非遗保护的部分资金问题,使江苏非遗更好地传承。现阶段江苏国家级非遗共125个项目,非遗示范基地共5个,被联合国认定为人类非遗的项目共10个。由此可见,江苏非遗文化丰富。在江苏小剧场创作时,可将非遗文化内容融入到剧目中,挖掘非遗特点,开发非遗文化,使非遗元素良好融入到江苏小剧场内容中,使居民及旅游者真切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江苏非遗特色。

(四)红色文化

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江苏在“旅游+红色”发展模式下逐步挖掘自身红色文化资源。在长期努力下,江苏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促进文旅融合,带动江苏产业经济全面发展,现已建设红色文旅融合示范区,以张家港为红色旅游核心,用以呈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出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对于江苏小剧场而言,可把握当下新的热点话题和关键节点,策划优秀剧目,将江苏红色故事及文化精神内涵融入其中,为加强江苏小剧场及红色文化发展,可在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文化场馆内开设红色小剧场,推出红色主题系列音乐剧、戏剧、话剧,传承江苏红色文化,助力江苏小剧场发展。

江苏小剧场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发展策略

(一)培育剧场品牌

江苏小剧场的发展需逐步培育自身文旅品牌,总结现有剧场建设经验,挖掘江苏文化特色,借助文旅品牌提升小剧场影响力。品牌的建设可提高江苏小剧场在全国文旅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提升认同感、辨识度及市场号召力。而江苏文化在历史中自有腔调,拥有众多文化IP,例如:苏州吴文化、古典园林;南京秦淮文化、文学之都;无锡码头文化、苏南模式发祥地等。江苏小剧场发展期间,需立足于当地整体文化风貌,建立主IP品牌,并在主IP品牌下建立各子IP品牌,形成IP群,以此完善剧场文化品牌。以南京秦淮文化为例,其以“风雅秦淮”为主IP品牌,陆续推出了“秦淮有戏”“秦淮故事”“夜泊秦淮”等子IP品牌,并通过品牌LOGO设计,剧目创作与项目签约,以小剧场为载体,将秦淮特色全面呈现给民众与旅游者。江苏小剧场品牌的建立需讲述自身文化故事,挖掘文化资源,与旅游业产生联动,从文化中挖掘具有特色的江苏故事,同时以内容为核心,丰富小剧场剧目,并围绕主IP品牌创作系列化故事,以越剧、戏剧等方式讲述江苏故事,还可举办剧评会,在主IP品牌带动下打响子IP品牌,由小剧场将品牌内容串联,使小剧场发展结构更为完整。

(二)运用数字技术

为增强江苏小剧场文旅市场竞争力,需对现有剧目演出形式进行升级,在当前小剧场基础上明确主题特色,灵活运用数字技术,并将数字技术贯穿于小剧场建设的各个方面,打造沉浸式小剧场剧目表演,如以小剧场为核心打造集主题街区、古风市集、实景娱乐为一体的多业态街区。江苏小剧场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可创作出更具文化风味的剧目作品,借助数字技术将剧目打造为沉浸式表演,在江苏充满古典气息的环境中,感受江苏独有的文化韵味。江苏小剧场剧目的创作需以“本土文化”为核心,引入古琴、南京白局、评话、昆曲、扬剧、淮剧等传统文化形式,丰富小剧场剧目,使居民与旅游者可在一场表演中领略不同文化风情。江苏小剧场沉浸式演出方式将江苏小剧场活力呈现出来,可改变人们对剧场的原有看法。江苏旅游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文旅建设为江苏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在支持性文旅融合政策下,江苏小剧场需引进适宜的小剧场项目,依托于数字技术策划沉浸式剧目。江苏小剧场可与演艺网络科技企业达成合作,拓展线上渠道,使江苏小剧场以线下演艺、线上播出的方式进行传播,以此推动江苏小剧场的发展。

(三)搭建剧场联盟

江苏小剧场的文旅融合发展应形成区域集聚效应。打造江苏小剧场联盟,深化彼此间交流,并寻找项目伙伴,打破小剧场间的发展界限,同时融合多方资源及思路建设、制定江苏小剧场整体发展规划。此外,以联盟的形式发展更易形成规模效应,对剧目演艺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联动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共赢。剧场联盟的建设可进一步拓展江苏文旅IP,例如:以“城市记忆”为江苏小剧场主IP品牌,由各地级市围绕“城市记忆”主IP品牌创作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剧目,以“城市记忆”为线索,连接江苏省小剧场联盟成员,以此实现小剧场内容串联,突出主题,彰显地方特色。江苏小剧场联盟可促进文旅融合,可激发江苏小剧场活力,同时也可促进江苏文旅融合政策的落实。以小剧场为纽带,衔接江苏不同地区文旅建设,引领江苏小剧场规范有序发展。

(四)制定空间规划

江苏小剧场的发展应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在秦淮河畔、运河沿岸建设小剧场群,围绕江苏各大景点组建小剧场演艺集聚区,将小剧场演艺剧目呈现给广大旅游者,使其通过小剧场感受不一样的江苏文化魅力。为良好带动江苏小剧场的发展,可依托于现有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江苏小剧场专项管理机构,以此形成完整的江苏小剧场产业空间规划。江苏各地具有历史街区、园林景点、河厅河房、文博场馆等各种载体资源,均可将其转化为江苏小剧场演艺载体,并可在秦淮河畔、运河沿岸等“条状”线路左右建设小剧场剧院,以此逐步完善剧场体系,形成小剧场演艺群。江苏小剧场剧院建设改造时,应注意与周围景区、街道相呼应,在相互带动下形成联动效应。在调整园区业态、改造提升街区时,需将小剧场规划在内,预留小剧场空间,还可将老园区、老厂房、绿地游园等改造为新型剧场载体。同时还可以借助5G技术、全息影像、3D投影等先进技术,完善剧场演艺形式,形成剧场室内、室外相配合的剧目演艺形式,打造开放性、立体化的小剧场演艺空间。此外还可与博物馆、书屋驿站、古籍书店等具有文学内涵的景区景点形成联动,串点连线成片,以此形成江苏特色文旅片区,使江苏小剧场良好融入其中,兼顾文化传播、文旅消费等功能,在江苏各地形成完整的文旅融合发展网络。江苏历史悠久,存在诸多传统老宅子、历史建筑、园林等,如现有太傅第剧场,最初为江苏老宅,将其改造建设后成为太傅第剧场。在对江苏小剧场展开空间规划时,可将经营相对惨淡的园林茶室改造为小剧场,为园林茶室增添新的附加值;除此之外,还可在曲园等传统空间内开发小剧场,为小剧场的发展提供助力。采用该方式,使江苏传统建筑呈现给民众及旅游者,有利于实现文化传承,还可为小剧场剧目的演艺营造良好氛围,为沉浸式剧目演艺奠定基础。

(五)加强传播营销

现阶段江苏设有青戏节等节日,极大地推动了江苏戏剧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江苏小剧场提供了助力。为实现规模效应,可举办各类不同形式的戏剧节,如国际艺术节、当代戏剧节、大学生戏剧节等,在江苏内形成完整配套的戏剧体系,并以小剧场为载体,以戏剧方式促进文化传承。小剧场虽小,但可带动江苏文化大舞台,因此不难看出,小剧场将带动江苏当地戏剧戏种的发展。

为加快江苏小剧场的发展,可借助造节办会等活动加强小剧场传播营销。江苏为文旅大省,旅游人次众多,造节办会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加快小剧场发展,产生较大现实消费力。第一,造节活动可使小剧场拥有不同的演艺背景,依托于黄金周、节假日、灯会等节日策划不同主题的小剧场剧目系列,将江苏文化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还可依托于大学生演出季、话剧展演季、音乐剧演出季等节展活动,为小剧场剧目演艺提供良好内容。第二,办会活动同样可带动江苏小剧场发展,策划“大咖故事会”“小剧场高峰论坛”等活动,邀请业界名人大咖共赴江苏,围绕小剧场展开研讨交流,对江苏小剧场的发展建设提供思路。第三,加强江苏小剧场营销,围绕小剧场文旅IP品牌进行统一运营,开发文创衍生品,在互联网主应用下加强网络管理,如小剧场票据线上线下销售、演出剧目线上线下宣传等,实现江苏小剧场的多元营销;此外,可设计“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等宣传语,激发旅游者对江苏小剧场的兴趣,同时细分市场,做到精准营销,不断提升江苏小剧场国民认知度,以江苏文化为助力,推动江苏小剧场的可持续发展。

(六)涵养剧场情怀

小剧场拥有自身发展经营规律,不仅需以经济效益为发展目标,更需关注小剧场中的文化内涵及社会责任,不可将目光集中在小剧场经济效益中,需立足于长远,发现小剧场在带动客流经济、形成品牌价值、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小剧场的发展建设需有大情怀。首先,需志存高远,致力于将江苏小剧场打造为文旅精品,在小剧场发展中融入江苏文化元素,使人们可透过小剧场发现江苏风采;其次,融入暖心内容,运用先进技术、独特创意,将暖心故事进行传递,使表演者与观众产生共情;最后,将江苏文化故事以更为真实亲切的方式进行传达,增强观众代入感,以此提升小剧场表演效果,促进其发展。

综上所述,江苏文化底蕴深厚,使小剧场的发展建设带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但小剧场的发展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不断打磨完善,同时运用具有文化内涵的剧目进行充实,辅以适当的旅游宣传,将小剧场打造成江苏文旅新品牌。小剧场文旅融合的发展不仅可围绕剧目创新开展,还可通过改造空间场地,使居民及旅游者在充满江苏韵味的场景中感受江苏文化。

猜你喜欢

小剧场演艺剧目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舞台剧目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小剧场
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