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的高校舞龙课程改革

2021-03-07徐二毛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常赛舞龙教会

徐二毛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文章围绕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具体要求,对高校舞龙课程从多个实践维度进行分析,提出详细可操作性的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舞龙课程建设,提升高校舞龙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达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最终实现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新要求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部涉及学校体育的重要政策,保障和完善了学校体育的顶层设计。学校体育全面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学校体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设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基础性、重要性作用。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对包括舞龙等项目在内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梳理,因地制宜开展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在“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中指出要“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将成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新时代课堂教学、课余训练、运动竞赛将成为教师成就事业的主阵地。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项目基础,让学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熟练技能、培养兴趣、磨练意志、提升品格,最后让学生在运动竞赛中成就自己,找到成就感,收获幸福感。最终实现身心全面发展的效果,发挥体育在育人过程中的基础性、独特性作用。

高校舞龙课程“教、练、赛”的现状与问题

每一门课程的开设发展都会受到政策、环境、人、物等因素的影响,舞龙课程也是如此。舞龙课程以公体选修课的方式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已有20余年,受区域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校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现状。

“教”的方面,教学场地设施、器材道具、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是主要影响。舞龙教学在场地方面没有特别要求,只要具备边长18米以上的正方形平整场地就可以。器材道具方面,目前高校教学主要使用国标竞技九人龙(九把一珠),学校为课程需要也购入了一定数量的器材,大部分学校的器材都能满足教学需求。教师水平一直是一项运动开展的决定性条件。随着各级舞龙赛事活动频繁开展,舞龙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数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大补充了学校舞龙的师资,外聘、临聘的舞龙教师在高校占据一定比例。另外,各级龙狮协会对教师的专项培训也在经常开展。高校舞龙教师的质量较之前明显提升,人员数量上也得到较大补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受内外因素影响较大,教师在拟定教学大纲,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以及在实施中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教学内容难度不适宜一般学生,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考核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

“练”的方面,舞龙运动的开展受器材的限制较为明显。一条国标龙需要10名队员配合完成。舞龙课上的练习是大部分学生为数不多的持龙练习机会。另外,一条较好的舞龙道具金额都在数千元以上,费用较高。学校的舞龙器材只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很难再满足学生课余练习。因此,存在器材缺乏、人员缺乏,甚至面临时间难统一、场地难寻等困难。

“赛”的方面,运动竞赛是展示成果和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能参加和组织的舞龙比赛上到国际级国家级,下到校级院级。全国龙狮锦标赛和中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是目前国内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大的赛事。由于经费的制约,部分学校对参赛次数有一定限制。舞龙开展较好的学校也在积极组织校级院级舞龙比赛。校园赛事的组织灵活性较高,学生参与度受校园环境影响较大,但赛事水平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总体来看,高校舞龙课程在“教、练、赛”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若不能很好地改善和解决,舞龙课程很有可能会在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大潮中慢慢褪去。

高校舞龙课程“教会、勤练、常赛”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遵循“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舞龙课程应该完成培养什么样的舞龙人、用什么途径培养、用什么形式检验成效的基本论证,逐步完善课程目标、内容、途径、形式等内容的设计及延伸,加强体系建设,遵循“教会、勤练、常赛”的基本要求。

从“教会”角度,舞龙是一项融合了武术、戏曲、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民族性、文化性、集体性、表演性项目。教师需要把握课程建设的总目标并细化多个子目标。在目标制定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条件,根据课程等级(基础课、提高课)对教学目标进行区分。教学内容影响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适宜的内容能够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并不断激发学习动力。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应结合舞龙的特点,从技术特征、文化特点的广角选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说明教学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不同的内容、对象、环境下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非常重要。舞龙中,每名舞龙者位置不同,舞法和动作上有较大差异,这种特殊性对教师能力和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保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健康职业状态,提高自己的能力。考核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舞龙考核需要学生通过团队多人协作的方式,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规定的时间完成由一定数量的动作组成的表演套路。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表演进行一次性评分。几分钟的表演看似简单,但学生需要在考核前完成编辑音乐、编排套路、练习技术等环节,有效组织、分工合作都需要一定的手段。

从“勤练”角度,目前高校学生的“练”主要集中在课上和课余时间。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通常每周只有一次,因雨雪等天气也造成课程的时间大打折扣。若要满足“勤”的要求,必须利用学生集体在校的课余时间。在具有运动氛围的高校,学生受到影响往往能够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但在大部分学校要想让学生锻炼做到“勤”,就还需要发挥学校有关部门的决策作用,建设学校特有的体育制度,培育“勤练”的种子。在实践中,在专业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多次动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了舞龙课程学生课余锻炼的实验。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超过80%的学生能够在早上6:30到达指定场地进行舞龙练习,7%的学生能够在队友的带动下克服早起困难进行练习,仅有3%左右的同学完不成练习要求。在高校,只要有可行的制度,有保障,有组织,学生的“勤练”是可以完成的。

从“常赛”角度,由于舞龙运动的小众性和团队性,要满足比赛条件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队伍基础。目前开展舞龙的学校还是以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比赛为主,自办比赛的基础和条件都还未成熟。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半年之久的组织和2个月的训练完成了涉及18个二级学院、30余支队伍、超过350人参与的校内学生舞龙比赛的尝试,将标准的赛事组织模式和流程引入校园。参赛人员中超过90%的学生来自舞龙选修课,这更是课程的一次成功实践。

展望

“教会”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勤练”是课程发展的保障,“常赛”是课程目标实现的动力。舞龙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项中华传统文化。为了舞龙课程的长久健康发展,我们仍需不断地进行探索,更好地把握舞龙运动发展的时代方向,切实提升舞龙课程的时代价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达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最终实现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常赛舞龙教会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舞龙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中秋舞龙
初恋教会我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