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近代城市“活态”工业遗产更新与保护

2021-03-07张敏

艺术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活态

关键词: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更新与保护;南通颐生酒厂

中图分类号:TS2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1-00-03

1 南通颐生酒厂工业遗产现状与价值评估

南通颐生酒厂由中国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爱国者、晚清頂尖学者张謇先生于1894年创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19年11月获批成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颐生酒厂老厂区现存工业遗产主要有百年老窖池群、张謇扶海垞旧址、酒仓库、老礼堂、老米酒酿造车间、老粮仓、老食堂、水塔等。颐生传统酿造工艺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颐生酒厂所在的颐生村于2019年7月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1.1 工业遗产现状

作为“活态”工业遗产,南通颐生酒厂应特别注意区域内文化遗产的动态利用和保护,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活态”工业遗产,一方面包括“活态”工业遗产的物质遗迹,如工厂、车间、生产设施、生产线、工厂机器和其他工业公共设施,应定期保护和恢复,另一方面要注意工业历史和工业遗产的双向发展。此外,在“活态”工业遗产中,还应在保护工厂物质遗产的基础上保留工厂的设施,优化和适应工厂的功能机制和生产工艺,改造现有工业建筑,加大对模型的使用力度,满足保护“活态”工业遗产和发展创新创业的双重要求[1]。颐生酒厂作为乡村重点旅游对象,要以工业旅游氛围以及游客体验为重点打造对象,以文化与自然双向结合的氛围营造为着手点,进而提升厂区内的工业文化氛围,这才是我们对以颐生酒厂“活态”工业遗产应树立的认知。

1.1.1 地理位置

南通颐生酒厂位于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隶属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基地临近青龙河,在青龙河文脉的延续线上,水运文化十分浓厚。该区域水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属于张謇旅游景区。周边区域已围绕张謇旅游景区形成文化旅游小镇,区域内旅游资源较丰富,产业和就业带动率较高。

1.1.2 厂区内遗产现状

颐生酒厂老厂区现存工业遗产主要有百年老窖池群、张謇扶海垞旧址、酒仓库、老礼堂、老米酒酿造车间、老粮仓、老食堂、水塔等。

颐生百年老窖池群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拥有42口百年以上的老窖池。自建窖以来,其一直保持着原貌原址和传统工艺,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的百年老窖池群之一。张謇扶海垞旧址建于清末时期,属于二层木构架建筑。1946年左右,一楼底部的龙骨已经腐烂,经过改造和维护,其现已成为颐生酒厂的仓库、办公室和展览厅。酒仓库现为酒厂秘方馆,馆内全部为陶坛储藏的用来炮制颐生酒的各种草本。炮制所使用的各种型号陶坛大部分都是清末及新中国成立以前一直使用的老酒坛。老礼堂建于民国时期,原为常乐警察署旧址,建国初期为海门党校礼堂,后陆续作为酒厂仓库、纸箱车间等使用,2016年改建为颐生酒文化博物馆。水塔在常乐历经三年自然灾害后,酒厂为保障水源于1963年建造了可储水10吨的水塔,全厂也因此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打破了长期以扁担挑水的困苦局面。时间的推移让颐生酒厂内的工业遗产充满历史性,聚集式的工业遗产分布营造了整个厂区的文化氛围。

1.1.3 厂区内现状

南通颐生酒厂内分为接待区、生产区、酿造区、参观区以及张謇扶海垞旧址。其中参观项目为颐生酒文化博物馆、陶瓷工作室以及戏曲剧场,生产区以白酒和黄酒为主要生产对象。南通颐生酒厂作为“活态”工业遗产以及乡村重点旅游对象,厂区内所提供的可以旅游参观的线路单一,可供游客交流以及互动的空间较少,所能体会到的工业氛围不浓厚,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生活化气息。其内部建筑在经历改造之后风格迥异,各区域建筑色彩及构造差异较大,同时可改造区域的局限性强,不足以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通过调研,厂区现有工业厂房整体建筑结构质量良好,厂房支撑系统及屋顶采用钢结构,外部采用砖墙砌筑,大多数老工厂都有白色的墙壁和黑色的屋顶,建筑的整体立面相对简单,没有太多装饰,一些旧建筑物的外墙板严重损坏和污损。综合体前部和邻近区域的主要建筑风格为现代建筑,综合体中央的老厂房历史特征更为鲜明,大多为简单的西式风格,还有一些建筑为传统的中式风格。

1.2 价值评估

颐生酒厂作为南通近代轻工业的领袖,在经历数年的不断实践与创新后,在民间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独特且完整的民间酿酒工艺。1898年至今,颐生酒收获了无数称赞与嘉奖,并于2011年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同年,颐生酒的独特酿造技艺也被列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颐生酒业的百年窖池就是典型的泥窖,泥窖酿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并且被国际酿酒专家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颐生酒除了百年窖池可酿造出好的基酒外,更为关键的就是它的秘方。而它的秘方是在吸取宫廷秘方精粹的基础上结合民间验方,通过不断实践创造出来的,颐生酒厂一直致力于生产出健康的酒、养生的酒。颐生酒厂创始人张謇一生励精图治,致力于教育和实业发展。毛泽东曾说,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开创了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道路。著名史学家胡适评价张謇:“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于全国。”[2]由此可知,颐生酒厂具有独一无二的社会价值。

2 南通颐生酒厂“活态”工业遗产更新的必要性

调研发现,在被纳入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之后,南通颐生酒厂这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企业,厂区内缺乏工业氛围和产业特色,对产业和企业文化重视不够,不能体现“活态”工业的深刻历史遗产。

首先,职员对其“活态”工业遗产缺乏认识、重视和保护意识,导致工业价值的保护和利用不足。作为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必须履行教育示范责任和义务。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及其在“活态”遗产中的作用,响应保护工业遗产的号召。

其次,厂区现有工业建筑风格、特点不明显。经过时间的洗礼,一些老工业建筑污染严重,地域特色不明显,缺乏特色,厂房的立面风格不协调,包括新旧建筑。厂区与周边建筑风格不协调,厂区周边以白墙黑瓦为主要建筑特色展开以张謇旅游小镇为主题的建筑风貌。这与厂区内部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甚至存在差异。目前,一些临时增加的建筑物占用了原有绿化,导致原有绿化和厂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3]。因此,对于“活态”工业遗产,我们要兼顾工业生产与遗产保护,做到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并重,坚持特色恢复与延续保护规划,充分利用“活态”工业遗产。

3 南通颐生酒厂“活态”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策略

南通颐生酒厂无论是历史沿革还是建筑风格都存有其本身的韵味,深入研究其本身的历史文脉特点,挖掘颐生酒文化在厂区内的表现形式,保护颐生酿酒厂的“活态”工业遗产,既是对“活态”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延续,也是企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更新主要集中在设施的整合和优化方面,包括生产线的组合、功能区的集中调整和辅助功能的完善,以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优化和改造建筑结构,能改善空间环境,强化建筑风格,提高工厂形象和企业形象。

3.1 保护策略

第一,重点保护对象为被纳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录》的重要厂房,如百年老窖池群、张謇扶海垞旧址、酒仓库、老礼堂、老米酒酿造车间、老粮仓、老食堂、水塔等。要按照原址原样进行整体的修复与定期检查,以恢复历史信息为主,重现历史场景。

第二,对于在保护区范围之外与保护区紧密相邻的区域,要做到与保护区内的工业建筑相协调。主要是运输通道、储酒区域以及附属建筑的色彩,同时运输工具要与保护对象相协调。

第三,对于毗邻环境而不接近工业历史保护区的风格匹配区,要统一建筑风格和颜色,要在同一颜色系统中选择饱和度和亮度较高的颜色。立面设计应采用现代简约的风格,提炼出与工厂传统建筑相关的元素。

3.2 更新策略

3.2.1 路线设计

颐生酒厂作为生产型厂区,以生产流线、运输道路为主,厂区面积较小,导致可供游客参观的线路较少,游客之间的互动性较弱。因此,有必要对厂区线路进行优化。厂区线路可以分为运输线路和游客观光线路,运输线路以红色作为标识,观光线路以黄色作为标识,以避免人流量较大的时候出现堵塞误工的现象。在空间上则可以加入抬高元素设计。由于地面面积有限,可以利用竖向空间增加浏览面积。

3.2.2 完善厂区附属功能

厂区内现有陶瓷工作室、酒文化博物馆以及戏曲社,但这对于历史文脉重现来说是不足的。陶瓷工作室仅针对储酒器的制作,而酿酒是需要游客实际操作的。开放式的酿酒体验区域,以互动体验区的公共设施展现,增强游客对酿酒工艺知识的了解,是传播酒文化的途径。但是现在的酒文化博物馆关于酿酒的工具、流程、原料以及年份酒储藏的功能仅限于观赏。为了增强游客与厂区的互动性,要设置文化体验长廊,以互动式景观小品的方式展现酿酒流程。

3.2.3 建筑风貌提升与改造

对于保护区内风貌被破坏的厂房改造,可以提取传统元素进行立面改造。以颐生酒商标“远行的帆船”为元素,将帆船的形象融入厂区内部改造,寓意张謇倡导对外开放,吸收国外先進经验和科学技术。帆船运动的形式体现了民族工业在这个特定的主观意志时代的理想,展现了中国民族工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美好期待[5]。对于与保护区相邻的区域,则需要在颜色和屋顶的形式上与老厂房保持一致。建筑结构采用铁锈红,建筑面采用灰色,互动区域的建筑则可以采用半透明式的建筑风格,颜色采用铁锈红,以玻璃为材料,增强区域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3.2.4 空间环境提升工业氛围

延续以庭院空间为主的空间形态,延续肌理。空间色彩要与材料相统一,颜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颜色的色相、饱和度、明度等方面。要采用与“活态”工业遗产相似的颜色,达到协调的效果,同时要在新的景观小品中融入“活态”工业遗产的对比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对立统一的效果。建筑材料对空间的影响主要在原料、纹理、厚度与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体现。融入富有肌理感的元素,如带有纹理的钢化玻璃、清水砖等,都可以为环境带来不一样的色彩和肌理。

3.2.5 强化教育功能

目前,厂区内具有教育功能的区域为酒文化博物馆,相比周边教育资源丰富的区域来说,颐生酒厂的教育功能相对薄弱。强化教育功能是宣传文化的重要手段。首先,需要对展览路线进行规划,用黄色为游客指引观光路线,插入教育功能节点以及目的线路,设置智能化设施。整个流线要从厂区展览馆开始,串联厂区内重要的空间节点,这不仅能做到流线不交叉,而且还可使参观者对颐生酒厂“活态”工业遗产有全方位的认识。此外,还可以组织文化教育活动,定期接待同行进厂参观学习,设置接待场所以展示颐生酒文化。要与当地学校合作,在厂区内设置教育体系,增加教育区域以及学生展示区域。

4 结语

文章分析了南通颐生酒厂“活态”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提出了区分主要生产线,优先解决主要矛盾的建议。优先考虑工厂要求相似的生产线之间的功能调整;明确“活态”工业遗产开发路线规划要求,做到生产线与开发线分离,确保生产;重塑重要的“活态”工业遗产和代表性产房,增强区域内工业文化氛围。

对于“活态”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更新,应遵循科学规划、分类管理和控制、实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关于保护南通颐生酒厂的“活态”工业遗产,应当在保护区内的“活态”工业遗产的同时,根据再生和发展的需要,在其他地区制定相对灵活的保护策略,以确保“活态”工业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地区、工厂和城市之间的协调。此外,保护南通颐生酒厂“活态”工业遗产中的核心技术,不仅要全面保存核心技术、技能和原材料,还要继承和创新现有技术,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赵彩彩.从“静态遗产”走向“活态遗产”:工业遗产科技价值实现路径探析[J].兰台世界,2019(9):20-23,28.

[2] 陈金屏.近代南通城市的历史演进[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3):59-65.

[3] 刘佳.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初探[J].重庆建筑,2007(6):16-18.

[4] 张树辉.基于运河活态保护的工业景观遗产再利用探讨[J].工程设计与设计,2021(15):7-9,37.

[5] 赵彬元.共生理论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规划策略研究:以苏州苏纶厂更新改造为例[J].城市住宅,2021,28(1):62-64.

作者简介:张敏(1996—),女,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林静静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活态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遗产数字化路径研究
连云港716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营销研究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活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锅庄舞的活态传承
春帖的历史记忆及其在关中、陕南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