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封包对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2021-03-06杨姚瑶王春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封包阳上亢收缩压

杨姚瑶 王春玲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 211800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论述散见于头痛、眩晕、风眩、肝风等病,一般采取分型方法进行辨证施治,其中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较高,为常见证型,其次是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和未定型[1-4]。对于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中药封包疗法在长期临床摸索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5]。因此,本研究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 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穴位封包对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 年1 月—12 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60 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其中实验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5~80 岁,平均(55.71±6.32)岁;病程3~11 年,平均(7.41±1.28)年;高血压分级[6]:Ⅰ级15 例,Ⅱ级10 例,Ⅲ级5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6~80 岁,平均(55.68±6.41)岁;病程3~12 年,平均(7.36±1.34)年;高血压分级:Ⅰ级13 例,Ⅱ级9 例,Ⅲ级8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将研究方法及目的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经批准后施行。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7]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8]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同时结合《实用中医内科学》[9]确诊为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原发性高血压判断依据;②45~80 岁;③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型;④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2)排除标准:①肺、肝、肾功能存在明显异常;②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或糖尿病;③伴有恶性肿瘤;④因精神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本次研究。

1.4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在禁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的基础上给予内服基础降压药治疗,降压药为卡托普利片(百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0228,规格:25 mg/片),1 片/次,3 次/d,用药1 周后评价疗效。②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药穴位封包治疗,将封包药物研碎过筛,取其细末,混合均匀后取3 g 药粉,加醋后贴敷于选穴上,贴附压紧,6 h 后取下,隔日再贴,7 d 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方可评价疗效。封包药物组成如下:吴茱萸、川芎、冰片、钩藤各15 g,穴位选择涌泉、曲池、神阙。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1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依据《中药新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Hg(1 mmHg=0.133 kPa),且舒张压<90 mmHg;②舒张压下降≥20 mmHg,但舒张压≥90 mmHg;符合上述一项标准即为显效。有效:①舒张压<90 mmHg,但下降≤10 mmHg;②舒张压≥90 mmHg,但下降≥10 mmHg,且下降≤19 mmHg;③收缩压下降≥30 mmHg;符合上述一项标准即为有效。无效:不符合上述关于显效及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动态血压值及血压变异: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 个疗程后24 h 平均收缩压(mSBP)、24 h 平均舒张压(m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并分别计算两组收缩压昼夜变异率(BPF),BPF=(白天均值-夜间均值)/白天均值,均于住院期间进行24 h 动态监测。(3)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值及血压变异比较

两组治疗前mSBP、mDBP、dSBP、dDBP、nSBP、nDBP、收缩压BPF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mSBP、mDBP、dSBP、dDBP、nSBP、nDBP、收缩压BPF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值及血压变异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值及血压变异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mSBP:24 h 平均收缩压;mDBP:24 h 平均舒张压;d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DBP:日间平均舒张压;n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DBP:夜间平均舒张压;BPF:昼夜变异率。1 mmHg=0.133 kPa

2.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证候及相关病变的研究历史较为悠久,对其基本的致病模式一般概括为“阴虚阳亢,风火相煽,成痰化瘀,入络伤脏”,因此原发性高血压主要责之于风、火、痰、虚、瘀五端[11]。肝阳上亢又名肝火上亢,其主症表现为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并伴有面红、口干苦、便秘等次症,多因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因而对于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多以平肝潜阳、滋阴清火为主[12-14]。中药穴位封包疗法即通过穴位敷贴,使中药随经气运行而直驱病所,从而实现滋阴清火的功效[15-18]。

本研究中,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提示中药穴位封包联合西药内服治疗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中药穴位封包疗法是通过将研成粉末的药物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特定穴位,使得局部皮肤接受刺激,从而实现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达到降压、改善各种临床不适的目的。有相关研究表明,穴位敷贴能减少细小动脉外周阻力,从而降低心脏后负荷,使每搏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增加,流经全身的血液得到疏通,循环阻力减轻,并且穴位敷贴也可能同时具有增加大中动脉顺应性的效用,这为中药穴位封包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了客观依据[19]。王立红等[20]运用吴茱萸粉穴位封包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3 个疗程得出该法用于肝阳上亢证及肝火上炎证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率为100%的结论,与本研究相符。

实验组治疗后mSBP、mDBP、dSBP、dDBP、nSBP、nDBP、收缩压BPF 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同指标比较,明显较低,提示在降压药内服的基础上采取中药穴位封包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变异率。《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脏之气分旺于不同时辰”“寅卯配肝”“脾旺于辰、未、戌、丑四时”,其意为昼夜五脏气机活动存在节律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肝主寅、卯时会出现血压上升,肝阳上亢者更甚,因此需要及时控制血压,避免因波动过大而造成靶器官损害,因此本研究创新性地对患者全天血压动态值进行监测,以更好地了解穴位封包对肝阳上亢证的疗效机制。本研究中药封包每日贴敷6 h,能配合高血压发生节律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有效降压,同时还能减少对靶器官的伤害[21-23]。本研究采用中药吴茱萸、川芎、冰片、钩藤,穴位选择涌泉、曲池、神阙。吴茱萸性辛、苦、温,有小毒,温中止痛,降逆止呕,入肝经,可引肝气下降,气降火亦降,火随气降与肾水相交,阴阳协调而平和,而达降压的效果,使患者生理功能得到提高,躯体疼痛得到减缓,实现总体健康。川芎不论是肌内注射还是静脉注射均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冰片能促进多种药物透过皮肤吸收,且具有缓释、长效的特点。钩藤味甘性苦,能平抑肝热,实现平肝潜阳之功。神阙穴属于任脉腧穴,能通过任督冲带血脉而统属全身经络,可帮助药物循环全身,增强患者身体活力[24-25]。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位于全身腧穴的最下部,功擅主降,是升降要穴。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作用于曲池穴能摄纳阳明气血,使气血下降,平肝潜阳,从而降低血压,使得患者在恢复健康的同时,气血调和,精神状态更好[26-27]。

实验组在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与对照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在降压药内服的基础上采取中药穴位封包治疗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中药穴位封包技术具有毒副作用小、价廉、长远效果好等优势,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仅可减少西药支出,还有良好的安全性,这与魏虹等[28]的研究相符。

综上,中药穴位封包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控制血压,减轻血压变异,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封包阳上亢收缩压
附子联合MPTP诱导肝阳上亢型PD小鼠亚急性模型与慢性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护肤 巧用保鲜膜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无冲突规则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