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下的医药商品基础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1-03-06郑月平邱红鑫罗钦文廖丽芳郑丽丽李荣星陈晓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医药抗疫思政

郑月平 ,邱红鑫 *,罗钦文 ,廖丽芳 ,章 龙 ,郑丽丽 ,李荣星 ,陈晓敏

(1.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2.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3.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福建 龙岩 364000)

课程思政作为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是通过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方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对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课题组尝试通过请资深教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和学生一起,通过集体网络教学、青年教师教学网络联谊会等形式,围绕疫情防控下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中职医药商品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探讨,找到各个单元立德树人切入点。此外还定期请思政课专家进行系统化培养和指导,让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加强合作,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性。本文按照《纲要》的具体要求,将疫情防控下思政元素融入中职医药商品基础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抗疫与育人两手抓,打造课程思政“价值链”

《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继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后,2020年5月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2]”。《纲要》是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而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循序渐进地开展课程思政,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对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按照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医药商品基础课程属于专业技能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药品、保健品和其他医疗用品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在流通过程中实现使用价值的规律,旨在让学生掌握医药商品经营、管理、质量控制及市场调研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医药商品管理能力,为以后能胜任药品营销岗位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直接对接岗位,尤其是在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对于培养掌握医药商品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实际指导作用。该课程共72学时,每周4学时,计划安排在中职药剂专业二年级下学期,2018级中职药剂专业该课程开课,恰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对怎样上好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挑战,抗疫是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抗疫事迹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素材,教师必须善用辩证思维,传播抗疫正能量[3]。在这次前所未有的抗疫行动中,广大教师把职责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创新性地构建各种疫情思政课堂、疫情人文课堂,录制疫情防控知识、爱国主义教育微课等,告诉学生如何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用勇气突破“疫霾”,用信念激励前行,抗疫与育人两手抓,打造课程思政“价值链”[4]。

2 疫情防控下将思政元素融入医药商品基础教学的实践

2.1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纲要》中指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涉及国家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5]在医药商品学第一章医药商品学概论中,教师通过播放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方舱医院的视频,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强大组织协调能力[6];在整个抗疫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其中强调最多的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项抗疫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7]。第一次课就对学生进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医药商品学基础课程教学引入思政教育元素奠定基础。

2.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

《纲要》中指出,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结合重大疫情的发展态势,抓住时机,审时度势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在介绍医药商品的广告宣传内容时,联系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期间,在一些不良商家别有用心、另有所图的误导宣传下,许多消费者为了预防新冠肺炎,大量囤积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维生素C等,导致这些药品在电商平台及药店被抢购一空,但最终证明:均无明确实验数据表明这些药品能预防新冠肺炎,滥用甚至会损害身体健康。教育学生在医药商品经营中应做到诚实守信,医药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其广告宣传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可弄虚作假。引导学生践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虚假信息失去生存土壤,让网络诚信建设拥有强大内生动力[8]。

2.3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信念

《纲要》中指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2020年2月6日,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治愈出院的2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都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防治新冠肺炎中是有确切疗效的[9]。2020年6月13日,以从中医药抗疫成果看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推动中医药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10]。教师在介绍中成药类医药商品内容时,引入张伯礼院士抗疫事迹。在疫情初期,张伯礼院士提出的有效治疗建议:严格隔离4类人,漫灌中药,有效阻止了疫情的扩大和蔓延。张伯礼院士在中央指导组支持下,牵头组建了以中医药为特色的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让轻症患者转为重症的概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治愈率。通过以上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其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与优势,教育学生要把中医药文化继承、发展、利用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培养学生具有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以顺应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识[11]。

2.4 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和公民道德素质

《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观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教师在介绍医药商品的商标内容时,借助疫情之下“假冒3M商标卖口罩”的案例;在介绍医疗器械类医药商品、医疗器械的管理内容时,利用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微信公众号疫情期间推送的如《一只口罩卖35万元》《6600元买口罩,收到一个插座》《新冠肺炎!哄抬口罩价格罚多少》等文章,教育学生要具有法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践行医药卫生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引导学生严守社会公德,不能见利忘义、是非不分、坑蒙拐骗,不能以一己之私而罔顾法律法规,让学生既有德心又有法行。

2.5 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

《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各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教师在介绍医药商品的流通与运输内容时,教师通过介绍“2020年2月4日,据湖北省纪委监委宣布,因分配捐赠物资不公,出现捐赠物品积压、分发效率不高等问题”“2020年2月22日凌晨,鄂州政府网发布通报指出: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凤凰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余建兵,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疫情防控捐赠生活物资分配管理规定,擅自扩大发放范围,降低发放标准,出现违规分配和领取捐赠生活物资等问题”,让学生积极关注把握灾难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掌握防备、应对灾的必要知识以及灾后的恢复与重建知识[1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其职业责任感。

2.6 注重加强医德医风及医者仁心教育

《纲要》中指出,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师在介绍医药商品的质量与管理内容时,引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隐瞒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的例子[13],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2.7 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珍爱生命意识,践行科学、绿色生活方式

在自然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2003年非典疫情研究成果,大家已经意识到疫源防控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密切关系[14]。教师在介绍中药材类医药商品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认识到: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生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如果不尊重自然,随意践踏自然,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人类的生命安全最终也将受到威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包括一切动物的生命,纠正食用野生动物对身体有益、食用野生动物更有营养、食用野生动物可延年益寿等种种错误观点,彻底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意义,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疫源疫病防控工作与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切断疫源疫病的传播途径,避免类似疫情再次发生。让学生敬畏自然,感知生命的珍贵,在今后的医药相关工作中形成自觉,有所戒惧,推动科学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2.8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敢闯会创的精神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教师在介绍医药新产品的开发与注册内容时,引入相关案例,嵌入思政教育。如:科研团队争分夺秒加快疫苗研发,为抗疫提供强有力支撑;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多个动物模型,不到一周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15]。截至2020年5月11日,世卫组织官网备案进入临床实验的8个新冠肺炎疫苗项目,中国占了一半;6月16日,中国生物研制的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研究揭盲,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18~59岁年龄组0,28天目标剂量两针接种阳转率100%;中国生物还率先建成了目前全球唯一符合生物安全和GMP标准,从数量上能够满足紧急接种需求的新冠疫苗生产车间,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心怀大爱的中华儿女。教师通过以上鲜活的人物及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中国力量,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同祖国人民的利益紧紧相连,更加深沉、自信地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增长智慧才干,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16]。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是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本文积极探索疫情防控下的中职医药商品基础课程思政的实践思路,为课题组后期创建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搭建有效的课程思政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医药抗疫思政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