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1-03-05王俊如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全身病猪仔猪

王俊如

(天津市蓟州区官庄镇政府,天津 301900)

仔猪渗出性皮炎(EE)又称猪油皮病,主要是由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仔猪全身油质样渗出为发病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并导致死淘率增加。在阐述仔猪渗出性皮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的基础上,提出了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期为养猪场户提供有益参考。

1 流行特点

1.1 猪葡萄球菌通常寄生在仔猪皮肤和黏膜表面,该菌属分泌的表皮脱落毒素是引起本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本病的发病率为10%~30%,死亡率为50%~80%,仔猪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

1.2 本病常发于仔猪,成年猪少有发生。致病菌主要经表皮创伤裂口感染,而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饲管不当、营养不良、饲养拥挤、消毒不彻底以及体表寄生虫病和应激因素也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1.3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多发于高温高湿季节,且本病传播速度快,发病1~2d 后就能扩散到全窝或数窝,常呈暴发性流行。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仔猪面颊、眼周、耳鼻部、腹下等部位皮肤出现红褐色斑点,且有微黄色水疱形成,水疱破裂后有淡黄色浆液渗出,渗出的液体性黏腻,与皮脂、皮屑和污物凝结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痂块,随病程的延长,结痂处的皮肤出现裂口并浸润渗出液,致使病变部皮肤感染发红,继而蔓延至全身,病猪表皮脱落、体表油腻,全身发黑并伴有刺鼻气味,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体重减轻,脱水严重,多于7~10d 内死亡;部分病猪耐过后发育迟滞,逐渐形成僵猪。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仔猪可见尸体消瘦、脱水明显,病变部位皮肤附着硬厚痂皮呈黑色,将痂皮剥离后露出鲜红色真皮组织;肾盂出现尿酸盐结晶,输尿管积液水肿;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最为严重;空肠黏膜肿大,胃底黏膜出血,其他脏器未见显著的眼观病变。

4 诊 断

根据流行特点(1~6 周龄哺乳仔猪多发)、临床症状(病猪全身非瘙痒性皮炎,皮肤黏腻呈油脂状,形成黑褐色痂皮)和病理剖检变化可进行初步诊断。鉴于本病与猪疥螨病(病猪剧痒,镜检可见螨虫)在临床症状上较为相似,容易引起误诊,为确诊本病应进行实验室检测: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刮取患病仔猪病变部位的少量皮屑,浸泡2h 后通过离心沉淀,将沉渣置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镜检没有发现虫体;无菌采集发病仔猪皮肤油性分泌物,均匀涂抹于普通培养基上,37℃条件下培养24h 后观察到圆形隆起的小菌落,挑取单一菌落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5 治疗方法

集中隔离发病仔猪,被病猪污染的圈舍和饲具要彻底清扫和严格消毒,对病死仔猪及其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病仔猪全身浸泡于0.1%温(40~45℃)高锰酸钾水或1%~2%温来苏儿水中2~3min,然后全身擦干后在患部涂抹碘伏,同时肌内注射头孢噻吩钠,25mg/kg.bw,2 次/d,连用5~7d;针对脱水明显的病猪可口服补液盐水或腹腔注射15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4mLVB1+4mL VB12。此外,采用中药制剂进行复制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方剂(5 头仔猪用量):板蓝根和生地黄各15g+车前草、滑石、苦参、黄柏、白鲜皮和黄芩各12g,诸药水煎取汁,候温灌服于发病仔猪,疗效显著。

6 预防措施

6.1 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疫苗免疫工作

供给母猪充足的营养,旨在提高产后泌乳量,并且为新生仔猪提供高质量的初乳,从而增强仔猪抗感染能力。同时,做好新生仔猪保温工作,保持养殖环境干燥卫生,并且确保新生仔猪及时吃够初乳,从而获取充足的母源抗体抵抗致病菌的感染,仔猪在2~3 日龄时要及时补充注射补铁制剂以及补硒、VE 等,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6.2 科学、规范消毒

包括产房的消毒、母猪和仔猪的体表消毒及栏舍、饲具和养殖环境消毒,并注重多种消毒药剂(碘制剂、复合酚和戊二醛)的交替、轮换使用。日常在饲养管理仔猪时要注意加强观察,一旦发现仔猪皮肤、黏膜受到损伤,要及时涂抹碘酊,最大限度减少葡萄球菌从伤口感染发病。

6.3 仔猪断尾、打耳号和断脐消毒

断脐时要采用苯扎溴铵溶液对器具进行浸泡消毒,使用碘酊对伤口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细菌感染;同时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猪群咬架,确保圈舍干燥且无尖锐物,可采用干粉消毒剂,其能够起到防滑作用,最大程度上防止仔猪皮肤和黏膜受到损伤,而减少仔猪创伤是防控本病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全身病猪仔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病猪喂药有办法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