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临床症状与诊疗

2021-03-05杨彩英宋雪梅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患羊蹄部脓疱

杨彩英,宋雪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 定西 743000)

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口疮,是羊感染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所致。该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传染,易感动物为绵羊和山羊。该病的发生率较高,传播速度快,危害极大。如诊断治疗不及时,会引起羊死亡,给养殖场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防治。

1 病原特性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对消毒剂和高热比较敏感,在60℃左右的环境下持续5min,病毒就会失活。该病毒对普通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情况下,可在羊舍、羊毛等处存活半年。在干燥痂皮内,该病毒对日光和低温的抵抗力较强。暴露于夏季日光下的病变干燥痂皮的传染性可达30~60d,对2%的水杨酸、3%的硼酸和10%的漂白粉均具有抵抗力。1%的醋酸、2%的氢氧化钠可将病毒在5min 内杀死。

2 流行特点

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我国最早在1955 年有文献记载。该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季节发病较多。在自然感染下,本病毒主要感染羊,不论品种、公母以及年龄的羊对本病毒均具感染性,以3~6 月龄羊传染性较强,发病、死亡率比较高,常会引起群发,患病羊群致死率可高达90%。成年羊发病率较低,呈散发性感染。

有研究发现,该病毒可以感染骆驼、猫、家养驯鹿等,兔也可以人工感染该病。此外,本病同时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人可通过直接接触引发,通常发生在长期与患病动物接触的人群,病变常发生在手部,有时也可在嘴唇出现丘疹。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临床表现为口、唇、鼻、舌、乳房等部位的皮肤和黏膜首先出现红斑,逐渐发展为丘疹,然后形成水泡和脓疱,最后形成溃疡和疣状厚痂。主要引起皮肤和黏膜的增生病变。当羔羊感染该病毒时,口、唇等部位病变严重。如果是良性,一般2 周内会缓慢康复。如果病情较严重,则会持续溃疡结痂,反复发生,导致痂层逐渐增厚,口唇肿大且外翻,呈桑葚样突起,患病羊的采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病羊只逐渐消瘦、衰亡。病程可达2~4 周。该病也有蹄型表现,患羊表现为肌腱和关节活动受限,不能正常行走、跛行或卧地不起。该病的死亡率较高,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威胁着养羊业的发展。

4 诊 断

可根据患羊的临床症状(口周围有增生性桑葚样突起),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作出诊断。

5 治 疗

治疗方法以“清洗患部、消炎、收敛”为治疗原则。轻症病例可不做治疗,经1~2 周可自行痊愈。但是为了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性感染,需采取对症治疗。对重症病例,除口腔局部用药外,还需全身用药治疗。用刀片刮掉痂皮,3%的碘酊涂抹伤口,或清洗创面后用红霉素、磺胺类软膏涂抹,2~3 次/d。痂皮较硬时,首先用水杨酸软膏将其软化除去,用0.2%高锰酸钾冲洗创面,再用碘甘油等药物涂抹,1~2 次/d,直至愈合。全身用药以消炎、防继发感染为主。临床多采用青霉素、VB2等药物肌注。对采食困难或不能采食的体质较弱的羊,可配合静注葡萄糖、ATP、氨基酸等,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饲养环境的消毒管理。

若蹄部有病变,可用5%~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蹄部,每次浸泡1min,浸泡3 次,中间间隔5~6h,次日用3%土霉素软膏或龙胆紫溶液涂抹患蹄。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链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结合磺胺类药物治疗。

6 预 防

(1)本病的有效预防措施是不从疫区引进羊,如必须引进时,应做好隔离检疫。定期给羊群接种传染性脓疱病疫苗。(2)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皮肤黏膜的损伤,同时供给营养全面、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饲料。(3)提高认识,要作到早发现、早治疗,将病情控制在最小范围。(4)疫情发生时,首先将病羊隔离治疗,同时对饲养环境彻底消毒,并对患羊体表和蹄部清洗消毒。(5)日常的防疫和疾病防治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防止造成人为的传播。

猜你喜欢

患羊蹄部脓疱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的治疗措施分析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秋季注意防范羊焦虫病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脓疱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