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研读笔记在神经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

2021-03-05赵炜疆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笔记生物学书写

赵炜疆

(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江苏 无锡 214122)

神经生物学是以神经解剖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理学和药理学等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1]。掌握神经生物学可为临床神经病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已成为多数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鉴于神经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复杂性和对医疗实践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将一定程度促进相关疾病治疗[2]。

在我国韩文娟等[3]提出,在神经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本校科研项目和成果相结合;张权等[4]采用授课、专题讨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研教协同教学”模式用于医学本科生神经科学的教学实践。此外,有学者将科研融入神经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收到较好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5],但对学时和实验课条件有较高的要求。美国一些高校的神经生物学课程包括核心系列课程和专题选修课课程,并为学生提供独立研究的机会,或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神经科学培训[6]。DINGLE等[2]提出将精神、大脑和行为三大知识点进行整合的临床神经科学综合教学方法。NATHANIEL等[7]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即开展自我指导的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互动式小组学习,从而整合相应授课中所学概念。在研究生神经生物学教学方面,教师曾尝试杂志沙龙与神经生物学理论、研究方法讲授联合运用的教学方式[1];姚瑞芹等[8]则采用了文献汇报考核的教学形式;苏志达等[9]采用将学科前沿基础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研究生通过自主研究设计实践参与实验教学。

与培养研究生科研的独立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目的不同,针对本科生的神经生物学教学仍以构筑神经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为相关临床课程打基础为主要目标[10]。如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培养本科学生将临床实践与医学研究相结合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神经生物学知识点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教学基础上,教师探索将文献研读笔记作为教学内容融入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神经生物学教学实践,现就相关教学设计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完善该教学方法在神经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文献研读笔记教学思路

1.1教学整体设计 本教研室开展的神经生物学教学主要分为:(1)神经细胞生物学;(2)神经递质与调质;(3)脑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3个阶段。前2个阶段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已对神经生物学有了初步了解,故进入第三阶段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神经生物学研究领域选择1篇5年SCI平均影响因子3分以上的研究型论文,从论文研究领域、论文研究思路和实验设计、论文研究结果及研究意义等几方面深入浅出地写出对该篇论文的读后见解。要求2 000字及以上,并强调要本着认真求实的态度完成文献研读和笔记书写,杜绝抄袭,同时教师对每一篇研读笔记进行查重和点评,以确保笔记书写质量。

1.2文献研读笔记的评价体系设计 对研读笔记的书写进行4个方面评价,包括:(1)所选文献的难易程度,以及文献的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可靠性;(2)能否准确如实和提纲契领的概述文献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结果及其意义;(3)研读笔记书写的规范性、语言的流畅性和内容概述的逻辑性;(4)是否针对文献的实验设计、结果和讨论部分进行有建设性的评价和前瞻性的预判,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各方面满分为10分,共计40分。

2 文献研读笔记作业完成结果及分析

2.1神经科学各领域文献选取分布情况及分析 本次共收取48份文献研读笔记,多数学生选取了以临床基础研究的文献,可分为如下四大类:(1)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调控,相关文献数为9篇,占比18.8%;(2)神经损伤发病和治疗机制研究,相关文献数为6篇,占比12.5%;(3)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和治疗机制研究,相关文献数21篇,占比43.8%,其中有关AD和PD发病及治疗机制研究的文献数量分别为13、5篇,多发性硬化(MS)相关文献2篇,癫痫影像学研究1篇;(4)疼痛、睡眠及行为学发病和治疗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数为12篇,占比25%。

阿尔茨海默病(AD)或帕金森病(PD)是2种具有代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高、受累人群范围广,尤其是AD,目前其发病机制不明,且已有药物临床疗效均不明确。多数学生选择与AD和PD相关的基础研究文献,侧面反映了他们对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退行性疾病的关注。此外,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突飞猛进,疼痛、睡眠不足及行为学异常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4的学生选择与这些领域相关的研究文献,说明其对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神经科学问题的关心。仅有少数学生选择了完全基础的研究型文献,如神经元与胶质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可能与现阶段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足有关。

2.2研读文献所在杂志影响因子分布情况及分析 根据2020年最新发布的SCI 5年影响因子,针对48份研读笔记的原文献所在杂志的影响因子分布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共有22份研读笔记的原文献选自影响因子3~5分的杂志,约占全部文献数的45.8%;8份研读笔记的原文献选自影响因子5~10分的杂志,约占全部文献数的16.7%;9份研读笔记的原文献选自影响因子10~20分的杂志,约占全部文献数的18.8%;9份研读笔记的原文献选自影响因子20分以上的杂志,约占全部文献数的18.8%。有5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5年影响因子5分以上杂志的文献,表明本院多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已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并具备了根据已有知识储备进行延伸阅读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学院近年来施行的基础和临床双导师制。

2.3文献研读笔记得分情况分析 得分20~<26分2人,26~<31分3人,31~<36分16人,36~<38分16人,38~40分2人。>30分43人,占比89.6%,说明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要求较好地完成文献研读笔记的书写;少数学生得分较低,暴露出文献理解不够深刻、内容表述不清,不能准确概括原文献的研究内容、结果及研究意义等问题。

个别学生研读笔记书写格式欠规范,出现语法错误及标点符号应用错误。少数学生过度使用英文翻译软件,对原文献进行大范围机械性翻译而不加润色,导致研读笔记书写流于形式、不深刻,仅停留在“读”的层面,而缺乏“研”的元素。针对该问题,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规范板书,有意识地针对每个章节引入一些经典文献内容,并设计相关课堂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文献书写规范性和严谨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依照自己的理解提炼原文献内容。授课教师应明确规范研读笔记书写的格式,并给出较好范文,使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有的放矢。此外,还可发挥本院双导师制的基础导师优势。如果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参加基础导师的科研工作和组会,在良好的科研氛围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科研意识,也有益于文献研读笔记教学工作的开展。

3 小 结

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旧有理论不断得到更新、完善,甚至是否定,而教科书内容的时效性也逐渐缩短。在课堂教学方面,目前普遍被认可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神经生物学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11]。欧阳思维等[12]尝试通过整合神经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课程,构建 “神经科学”新课程体系模块。然而,面对日渐庞大复杂的神经科学理论体系,有限的课堂教学已无法充分、高效地满足神经生物学教学需要。如何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神经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主动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而巩固课堂所学,就显得更有意义。

教师在神经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文献研读笔记,主要通过此教学方法,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神经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的认识和兴趣,使其初步具备临床科研意识;此外,通过文献研读笔记的分析,授课教师可更全面深入地把握学生对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兴趣点,为进一步完善授课提供参考。总之,将文献研读笔记引入教学,对于新形势下培养临床实践与医学研究相结合的复合型临床医生无疑是一次新的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笔记生物学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