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装类院校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1-03-05张春罗丹丹

绿色包装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人文素养

张春 罗丹丹

摘要: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语境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显得重要而迫切,但目前的通识课程开发,普遍针对性不强,效果也差强人意。从人文素养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包装类院校学生的培养现状出发,湖南工业大学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在办学思想指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的课程开发与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其中《欣赏与创作:小小说和微电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门。文章围绕《欣赏与创作》的开发缘起、实施过程和改进措施,做了相關探讨。

关键词:人文素养;通识课程;湖南工业大学;《欣赏与创作》

中图分类号:TB48;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1) 12-0069-05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评审委项目(湖南小小说作家作品研究XSP20YBC197);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影视专业“学—练—赛—创”实践教学体系研究HNJG-2020-0605);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湖南应用型影视传媒人才的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XJK20BGD00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南小小说作家作品研究19C0559)的阶段性成果。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Packaging Colleges——Taking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Small Talk and Micro Film by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ANG Chun, LUO Dan-dan(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era of compound talent cultiv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ities qua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is important and urgent, b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general courses, generally not targeted, the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wrapper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ctive optimization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al ide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serie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the more obvious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cluding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affair and micro movie" is one of the more promin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rigi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Key words: humanistic quality;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由此可见,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正日益成为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用人单位的首选,这也成为新时代语境中高等院校的一种价值选择。目前,全国开设包装工程、包装设计、包装印刷、包装材料等包装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百余所。由于包装归属工业范畴,包装类专业又普遍紧跟市场,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普遍较好。如作为中国包装人才摇篮的湖南工业大学,2013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上海海洋大学“包装工程研究生连续三年被社会‘疯抢’”[2]。但这并不意味着包装类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很乐观。

众所周知,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层面,其中,人文知识是基础,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行为是外显[3]。由于“理工科院校在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上存在着误区”[4],所以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就显得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5]。”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身处新时代,面临新挑战,迎接新机遇,包装类院校更应主动作为,在专业优化、课程优化等方面全力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里,我们以中国包装教育主任单位的湖南工业大学,以及设置有近十年的通识课程《欣赏与创作:小小说和微电影》为例,就包装类院校通识课程的开发、实施、效果等,做一交流与探讨。

1 通识课程:办学思想统领下的统筹安排

关于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恩斯特·卡西尔的《人文科学的逻辑》、纽曼的《大学的理想》,还是国内人文精神大讨论后的校园环境营造、活动开展等方式,都为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之后,通识教育以及大类专业模式又渐次成为高校的选择,但实施效果尚需时日检验。作为中国包装教育的特色高校,湖南工业大学着力从办学思想调整出发,对学科结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做出优化,形成了一整套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架构、制度和方法。

“大学办学指导思想是对开办和管理一所大学或对举办某种高等教育活动所持的看法、期待或指导原则[6]。”所以,办学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办学定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办学方向等观念和思想层面。2006年,湖南工业大学由株洲工学院升格后,迅速对办学思想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博士、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并存的人才培养格局。与此同时,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摆在首位,根据不同时期对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需求和人才质量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和培养方案体系,切实保障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目前,学校已经构建了包装类、机械类等特色专业群,并就课程选择做出规定,明确学生在主修本专业课程和学分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专业大类或跨专业课程、学分。在专业培养方面,学校实行通识基础上的专业(或专业方向)教育,努力使学生既具备宽厚的基础,又在主修专业(专业方向)具有较为精深系统的专业知识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评价机制、学生考核机制,加强校企合作育人,促进本科教育特色发展。学校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构建“第一堂课”与“第二堂课”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训练体系,系统推进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项目培育推广等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还进一步修订了《创新活动模块与第二课堂模块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全校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其中,《创新活动模块与第二课堂模块学分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应至少修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个学分(其中全校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满6学分,另外4学分可用创新活动模块和第二课堂模块学分冲抵,创新活动模块最多2学分,第二课堂模块最多2学分)”。由于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很快就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2 《欣赏与创作》:课程设立与推进情况

课程设置是办学思想的直接落地,也是人文素养提升的基础平台。总体来说,包装类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涉及面比较广,但也不排除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有的包装类院校普遍轻视人文素养课程,公共课开得少,甚至有的选修课也开得少;有的学校选修课要求低,只要求学生在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为数不多的课程中选修1门;有的学校将本应作为必修课的大学语文、应用写作一起纳入限选课的范畴,由学生“二选一”;有的学校的人文素养课程理论知识讲得多,学生实践的少,泛泛而谈的教学方式也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此种种,都很难满足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基于现实考虑,湖南工业大学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人文素养课程,其中2012年推出的通识课《欣赏与创作:小小说和微电影》,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直接受益学生逾3000人。

通识课程《欣赏与创作:小小说和微电影》的开课申请是这样写的:作为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提升文学艺术素养尤其重要。如何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文艺素养得到较高提高,采用“欣赏”与“创作”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举措。本课程“欣赏与创作:小小说与微电影”将以文学类中的小小说和艺术类中的微电影作为切入点,将文学艺术中有关欣赏原则、美学价值和创作方法进行讲述,力图让学生在阅读和观赏兴趣中,特别是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提升文艺素养。对于有志于文学艺术创作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次较好的学习机会。最后,陈述申请还特意强调,任课老师长期从事小小说和微电影的创作与研究,曾在湖南广播电视台锻炼较长时间,有能力开好这门课程。课程申请通过后,2012年,全校有260人选报了该课程。2013年,任课教师以“理工科院校学生的文艺素养提升模式研究”为选题,申报了校级教改项目,获得重点资助立项。

2013年和2014年,选报《欣赏与创作:小小说和微电影》的学生分别达到278人、282人。由于课堂生动,反响强烈,学生创作的数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任課教师又于2013年申请了湖南省社科基金并获得立项,同时指导选修课学生参加大广赛,多人获得奖项。2014年,任课教师在前期研究和课程成果基础上,以“理工科大学生文艺素养提升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校选课<欣赏与创作:小小说和微电影>为例”为选题,申报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并获得立项。2014年底,课题成果“中国电影短片研究”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作为该课程的教材。2015年至2017年,学生选报人数每年均保持在280人左右。2017年,本课程选修学生主持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湖南高校微电影创作现状与努力方向”获得大学生研究项目立项;同年,任课教师以课程研究成果等申报的“中外短片比较研究”又获得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019年,任课教师与学生合作申报的“湖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传播”相继获得省市立项,合作申报的“湖南小小说作家作品研究”相继获得省市科研项目立项。2020年1月,“理工科大学生文艺素养提升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顺利结题。3月,与课程紧密相关的“中国小小说发展史研究”,获得教育部2020年度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立项。

3 通识课程:重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如前所述,《欣赏与创作:小小说和微电影》的设立,是基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大背景下申请开设的,目前选修人数已逾3000人。由于该课程比较注重学生的创新创造,所以学生的反响普遍较好。与此同时,依托该课程申报的项目也相继获得了多项省部级项目立项,选修课学生在文学创作、电影创作和课题立项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此可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操模式,不失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一条路径。为此,我们仍然以《欣赏与创作》为例进行说明。

显而易见,通识课程《欣赏与创作:小小说和微电影》,就意味着“欣赏”与“创作”是需要讲授的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因此,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小小说”和“微电影”(含近年来火爆互联网新媒体的短视频)两个文艺新形式为切入点,通过“欣赏”与“创作”、“理论”与“实践”两套组合拳,进行必要的理论阐释和创作实践,切实满足了大学生有效提升文艺素养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努力做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审美素质;进一步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摸底发现,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以低年级理工科学生为主。如2019年下学期班级点名册显示专业分布为: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设计学、环境工程、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生物技术、工业设计(理工)、机械大类、建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广告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英语、日语和翻译等39个专业。由此可见,理工科占比数量最多,整体占比在86.88%,其中包装类专业的学生达37.25%。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创作文艺作品(小小说或微电影)。如果选修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在正规报刊发表了文学作品的,或者是创作的微电影、短视频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的,可以免试。如果没有作品发表(获奖)的,则需分组创作剧本和拍摄微电影。分组原则上是5-10人为一组,按2分钟每个人来计算该组所交微电影的时长。这个分组为自由组合,由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在QQ群里自行报名拼团。每组有一个制片人,专门负责本组的工作(在创作过程中,制片人根据组员表现打分,并提交给老师,该分数作为课程结束时的评价依据之一)。组员中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自由申报编剧、导演、摄影、剪辑、演员等职务。考虑到学生时间有限,需要拍摄的内容较多,允许请外援,但不能超过本组人数的60%。创作题材不限,但法制、道德等红线不能碰。不能抄襲,凡是发现抄袭的一律不及格(为了防止抄袭,每期会规定学校或者本地的某个地标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场景)。由于学生的拍摄设备有限,我们的要求是可以通过手机、DV、照相机拍摄。课程最后一次课是微电影大放映,所有上交作业现场放映和评判,评判标准为:观众分占比40%+制片人评分占比10%+专家分占比50%。

由于方式灵活,学生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经拍摄了200多部微电影(短视频)。其中,《营救风云》《遇见爱》《杀手传》《成长》《第101个拥抱》《非凡梦》《工大的后裔》《热血高校》《来不及说的再见》等较为突出,有50多部在优酷土豆网和爱奇艺等网站播出。与此同时,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等,数十位同学参加大广赛获得奖项;多人获得校级大学生研究项目立项,有的获得校极优秀论文等级;指导的多名学生论文、文艺作品发表于省级期刊,如《歌曲的影视改编:历程、范式与思考》《大学生微电影:电影强国的“后备军”——基于湖南20所高校微电影创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分别发表于《艺术传播研究》《中国电影市场》等杂志。与此同时,本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还对选修课程学生进行了综合测评及毕业后的动向跟踪,结果显示,学生对本选修课的满意率高居相关课程榜首;选修本课程的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此前一些学生看到写作就头疼的情况已经杜绝。在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中,毕业设计中获得优秀的大概占比选修学生的31%,另外有28.32%的学生成功考上研究生,有的理工科学生还进入新闻媒体工作。

综上所述,《欣赏与创作:小小说和微电影》的特色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参与面广。本课程不但有文艺类专业的学生参与,更有其他学科类学生,如工科、理科等学生的参与,而且理工科学生占比更多。因此,该课程是一项综合度较高的项目,课程成果比较全面且实用性强。同时能对其他理工科院校学生文艺素养提升实践带来一定启发。二是系统性强。该课程设置及研究是放在综合教育这个大系统下进行的,对于大系统中影响小系统的方方面面因素也进行了考虑,因此课程成果比较符合综合教育的发展规律,而且可以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课程建设提供依据。三是实践性强。本课程的研究既有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有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评价体系的研究,能够有效地在学校推广实施。未来,我们还将基于现实境况,对“欣赏与创作”课程运行做出优化调整,目前正积极推动成为精品课程。基于上述探讨,我们认为理工科院校学生的文艺素养提升实践模式,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改革课程设置,选好用好教材;二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三是改革完善相关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四是营造文艺素养提升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教育,2018(18):6-9.

[2] 司婉芳,王金鑫,范飞.上海海洋大学包装工程研究生连续三年就业被疯抢[J].绿色包装,2017(08):86-88.

[3] 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56-158.

[4] 吴慧娟,林珊.提升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7):71-75+129.

[5]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教育,2018(18):6-9.

[6] 王孟君.大学管理者应确立起办学指导思想[J].现代大学教育,2003(03):106-108.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人文素养
高职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实施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