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摊经济的成都书院街社区流动摊贩规划设计

2021-03-04马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城市管理者摊贩摊位

马悦

摘 要: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地摊经济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话题,流动摊贩的治理规划随着城市治理体系的更新而不断发展变化。故而,对成都书院社区流动摊贩开展了实证研究,以摊贩、消费者、城市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设计规划介入的方法,解决流动摊贩随意占用空间进行经营等问题,并在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力量和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之间探索一条平衡且共赢的摊贩再生道路,给城市流动摊贩一个“家”。

关键词:成都书院;地摊经济;流动摊贩;空间治理;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业气息充斥国内各大城市,导致城市逐渐缺乏烟火气息。然而,流动摊贩为城市居民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感,同时也推动了地摊经济的发展。

一、书院街社区流动摊贩概况

(一)流动摊贩与周边联系概述

地摊经济实施以来,截止到2020年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個,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然而,应辩证地看待与思考地摊经济的发展:从流动摊贩的角度来看,其对于缓解失业和贫困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大众提供了谋生的手段,有效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缓解了部分人群的经济压力,减轻了人们的家庭负担;从周边居民的角度来看,激活流动摊贩的同时也是在触发社群交流,构建从社区到社群的共享交流生活圈,让居民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能缓解老龄化和情感孤独化问题;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流动摊贩的占道经营和不固定性成了发展地摊经济的一大痛点,少数城市管理者暴力执法的行为导致其和流动商贩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与矛盾,并且目前仍然缺乏解决流动摊贩随意占用空间进行经营的有效解决方法。

摊贩、消费者、城市管理者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也存在较大的矛盾。目前,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社区周边摊贩治理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以更积极、更有效的方式来管理摊贩,成为城市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成都书院街社区流动摊贩的现状

摊贩一般将摊位摆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成都书院街社区的流动摊贩主要分布在社区公共空间、人行道、集贸市场、地铁站出入口等公共空间。摊贩大多利用城市的边缘地带和灰色空间,且常常通过挪用各类公共空间来保障其生存,易引发交通拥堵、人群混乱、公共秩序和卫生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将流动摊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季节性摊贩,主要为山区或者农村流动人群。一类主要为农忙时期在家务农,非农忙时期进城摆摊以增加收入。二是兼职摊贩,许多城市的低收入工薪阶层会利用下班时间或周末来摆摊,进行小成本的交易,他们一般会在城市的批发市场批发货物,并利用夜市与早市进行售卖。还有一部分是自行购买流动摊车进行餐饮售卖,以维持家庭生计。三是个体经营者,这类人群主要为服装店店主或者其他流行性应季产品的店主,为了及时把当季的衣服或者产品卖掉,他们多在每天下午或傍晚出来摆地摊,以增加出货量和出货速度。由此可见,固定化的摊位模式并不适合这些以非稳定的方式来从事流动摊贩的群体。四是固定经营者,他们的工作性质比较稳定,主要是全职、定点地进行经营,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根据周边人群的需求进行流动,一般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长期以来,摊贩与城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加,流动地更换售卖地点已经成为固定经营者的日常。

二、重组规划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重组摊位固定与非固定化

可将场地内的流动摊贩进行分类,对于季节性摊贩和兼职摊贩,可以采用非固定化的形式进行规划。可将摊位设计为统一的外观与摊车,结合成都特色元素,在锦江区多个社区内进行统一规划,使非固定性质的摊贩按照规定的流动线路在相邻社区内进行流动。同时,还可设置流动摊贩经营点或流动适应于场地周边的学校,如成都市技师学院、成都市第十七中学等,结合各学校的学生上学与放学的时间,进行摊位流动。此外,还可在不同的社区周边设置固定的摊位停放点,不被摊位占用的时间可还原为城市公共空间,形成城市的流动市集。

对于个体经营者和全职摊贩,可以采用固定摊位点的形式进行规划。首先,可在书院街社区周边打造一条多功能的小吃街,并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好,在场地内融入多种元素和不同的使用功能,建设音乐剧场,定期邀请乐队进行演出,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群;其次,可以打造互动式的景观公共设施,满足青少年的参与感;最后,可设置老年相亲角和活动中心,让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缓解城市内部人口老龄化和空巢老人的情感问题。这三种措施既可满足各类人群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提升场地内部的活力,又能解决流动摊贩占用公共空间、与城管之间矛盾日益激化等问题。通过重塑街道、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可以增强人们在城市中的社交互动和联系,刺激人们的消费,从而实现三者 的和谐共生与共赢。

(二)智能化“线上+线下”经营模式

第一,线上平台经营。可以打造一款地摊生活App,对于服装类和生活休闲类用品可以同时在线上进行售卖,将产品呈现在网络平台上,采用网络直播的营销策略,增加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借助社交电商,可以进一步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

相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将地摊的线下与线上进行联动能有效地解决以往电商平台中存在的时效性不强的问题,可以用最低的价格使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最心仪的商品。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送货上门,比较适合当下年轻人的快节奏生活,使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线下进行试穿,而且还可以在线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VR虚拟试穿,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大数据时代,利用“线下+线上”的经营模式可以更好地统计消费者对各类产品的消费数据,有利于摊贩更准确地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取货物,避免库存积压和浪费资源现象的产生。此外,在顾客下单后,同城骑手会在最短时间内将产品送货上门,不满意即可立即退回,解决了顾客的后顾之忧,在商品质量上提供了较好的保障,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

第二,线下摆摊经营。消费者体验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且还能体验到较好的服务。首先,结合固定摊位改造周边场景,使居民可以多维度地感受到摊贩的热情;其次,在书院街社区周边进行规划和试点,将地上大面积的停车空间进行再利用,打造成书院集市,定期举办特色节庆日活动,吸引客流量。如此一来,还可带动周边店铺的经济发展,使城市充满烟火气息和人情味,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和适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方式延绵不断地传承与发展。

采用“线上+线下”的地摊经济全新经营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摊贩的销售收入,而且更适应地摊经济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既能在地摊生活App推广产品,又能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通过开展口碑安利、点赞等活动,吸引庞大的消费群体,多角度、多维度地增加线上消费者的关注度。此外,多渠道的销售模式还可以促进地摊经济向好向稳发展,彻底改变原有的无规划的摊贩经营模式,使地摊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三)摊贩、消费者、城市管理者三者之间协同合作

城市流动摊贩管理难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治理结构及治理框架进行流程再造。

第一,攤贩。要提升摊贩的整体素质,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可以定期开展普法类知识讲座等活动,向摊贩免费发放普法宣传册或利用网络平台培养流动摊贩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积极开展流动摊贩的职业素养培训工作,鼓励流动摊贩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和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强化流动摊贩的城市意识,有利于缓解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

第二,消费者。成都书院街社区周边流动摊贩的消费者大多为本社区居民,流动摊贩属于地方公共事件,在治理规划过程中居民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增强社区居民的集体意识,倡导居民共同维护城市环境,协助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馈,以促使流动摊贩及时调整经营内容。

第三,城市管理者。在成都这座既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又有丰富的特色美食的城市,小吃摊的经营早已成为当地的一种特色。城市管理者应考虑如何引导流动摊贩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从而打造出特色城市,在尊重和保护流动摊贩的基本权利的基础上科学地管理城市。城市管理者应以稳定、和谐、有序为城市治理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做好城市资源保护和城市管理工作,以人为本,使城市彰显出包容性和烟火气息。此外,地摊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无固定工作的群体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流动摊贩的出现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流动摊贩。流动摊贩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问题;二是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三是促进了传统技艺和民间特色的传承。同时,流动摊贩在经营过程中也产生了占道经营、拥堵交通、噪音扰民、破坏环境等负面影响,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因此,只有摊贩、消费者、城市管理者三者之间互相协同发展,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地摊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济江,陈芳莉,李颖,等.新时代下流动摊贩的经营状况探究:以成都市为例[J].商讯,2021(20):34-35.

[2]黄耿志,李天娇,薛德升.包容还是新的排斥?:城市流动摊贩空间引导效应与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2(8):78-83.

[3]张国平,章灿钢.城市流动摊贩管理: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实现条件[J].晋阳学刊,2008(5):51-54.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管理者摊贩摊位
水果摊的主人
这次,让友好型长椅抚慰你的心
一个摊位富了一家人
城市管理者自我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流动摊贩治理困境与反思
母亲的摊位
拒绝乞丐的城市不美丽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