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典型案例,务实法治课堂

2021-03-03许健坤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期
关键词:权利义务典型案例

许健坤

[摘要]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要的课程内容,探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的法治教育方式,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方向。通过“税收”“辍学”和“成长”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直面法律事实,并在有效探究中有思考、有分享、有收获。

[关键词] 典型案例;权利义务;法治课堂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从小学低、中年级所涉及的规则和规范教育,到六年级上册“我们和法律”的专册教育,全套教材将法治内容分散渗透、集中呈现在各年级教材之中。这样,如何让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落地,引领学生形成小学阶段必备的法治观念,就成为每一位执教老师面临的最现实的教学追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实施途径”中指出: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贴近学生生活的法治案例,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效链接,引导学生投入对现实法治问题的思考之中,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本文以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为例,通过典型案例的运用和剖析,帮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认知。

一、正视发票案例,明白纳税义务

六年级法治专册在教材“活动园”栏目通过“生活中的场景”“观点的质疑”以及“辩论活动”等形式向学生呈现了许多生活中的法治案例,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从而培育学生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用好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才能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讲述了孙园的爸爸坚持开发票的小故事,这个案例对学生来说清晰可懂。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这个话题,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并由此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发生的,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

1.情景故事 引出税收

案例再现:星期天,孙园一家三口去饭店吃饭。结账时,服务员说:“如果不要发票,就送你们一个小水杯。”孙园很喜欢那个水杯,但是爸爸坚持要开发票……

师:在外出吃饭的经历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饭店工作人员不愿意开发票的情况?

(学生们各抒己见)

师:孙园的爸爸为什么非要开发票呢?

生1:发票是消费的重要凭证,开发票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生2:消费者不开发票,就会给商家逃税可乘之机。

2.小组合作 探究票据

出示要求:(1)通过观察、讨论,确定信封里面哪一张是发票;(2)圈出发票上大家觉得重要的法律信息。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师:每个小组的信封里都有三张票据,但发票只有一张,大家找到了吗?

小组汇报1:(实物投影展示)这一张是手写的收款凭据。

小组汇报2:(实物投影展示)这一张是商厦的购物付款凭证。

小组汇报3:(实物投影展示)这是一张增值税普通发票。

师:请仔细观察这张发票,你们的依据是什么?

小组汇报4:这张增值税普通发票上不仅显示了金额,还有明显的税率和税额,价税合计的大写和小写都一目了然。

小组汇报5:这张发票上有“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和“国家税务总局监制”的印章,还有开具单位的发票专用章。

小组汇报6:在这张发票的左上角有二维码和校验码,用手机扫描一下会出现这张发票的电子信息。

通过小组合作辨别发票,其实就是与法律凭证的一次亲密接触,更是对增值税发票规范性和法律性的普及。发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意义何在?首先,学生要对增值税发票具备一定的视觉辨别能力;其次,要对发票总金额的组成有明确的认知;最后,要对税率和税额有一个全新认识,进而知晓发票对国家税收的意义。

这一案例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原本不怎么关注的纳税话题自然地融入课堂,学生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参与其中。在此案例的剖析过程中,学生也在回忆和反思自己与家人外出吃饭的经历,这是触及心灵的法治体验,学生充分认识到公民履行纳税义务的重要性。

二、引入辍学案例,审视教育义务

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的四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我们的守护者”“我们是公民”“我们的国家机构”和“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根据这四个单元的教学主题,执教老师可以选用一些由热点事件形成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聚焦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等,并从中捕捉和挖掘鲜活的教学案例,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效衔接,让课内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拓展的典型案例中,在分析说理和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提高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如果能选取一些跟每位学生都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就能让学生对“基本义务”有一个真切、直接的感受。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代入案例中的具体角色,产生切身感受,实现课堂与生活的无缝对接,进而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并在法治案例的交流中有所感悟。

1.设疑导入 视频呈现

切入话题: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上学了,孩子家长要对此负责任吗?学生感到疑惑,意见不一。

视频案例:云南省西盟县的一名初一学生家长水某被当地法院司法拘留了,原因是这位家长的孩子葉某悄悄离开学校,外出打工了……

师:孩子辍学,父亲被拘留,为什么会酿成这样的后果?

生1: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不完成规定的学业,父母是有责任的。

生2:15岁的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该受到保护。

2.分层剖析 法为依据

猜你喜欢

权利义务典型案例
浅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典型案例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中的功能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贸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购物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关系辨析
行使不安抗辩权和产权分界点的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