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束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03杨美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投诉率监护室脑出血

杨美霞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室,河南 商丘 476100)

约束护理是对患者进行的一种保护措施,在重症监护期间较常用,国外称其为身体约束,具体是指通过机械装置或物理材料固定患者躯体,限制患者机体的互动,保障患者医疗安全[1]。目前我国针对约束护理尚无明确标准,部分患者受约束后存在约束部位皮损情况,甚至肢体的末梢循环受到阻碍,导致肢体功能障碍以及感觉神经异常[2]。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约束护理对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约束护理单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6岁,平均(68.72±5.11)岁;病程3~21 d,平均(10.28±1.09)d。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 48~77岁,平均(68.69±5.08)岁;病程3~22 d,平均(10.31±1.11)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机械通气及入院诊断情况见表1。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日常生活干预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约束护理,具体如下。(1)约束护理单内容。①患者基本资料;②患者神志状态;③约束部位评估;④使用安全背心评估情况;⑤护理实施内容等。实施约束护理前,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约束护理实施方法。①膝部约束带:当患者存在心理躁动情况,迫切想要下床但病情不允许时,可对患者使用膝部约束带;②普通约束带:患者意识清醒且对医护人员工作能够很好的配合则可使用普通约束带;③安全约束衣:当患者存在心理躁动时使用该方式,可有效制动;④背心式约束:患者若存在精神烦躁,需使用背心式约束固定患者双肩,可避免患者坐起,同时避免胃管、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及临时起搏器管滑脱。(3)约束护理观察内容与处理措施。①观察患者精神是否清醒,是否存在烦躁心理,是否可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与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发现患者存在负面情绪,通过鼓励、关怀等方式进行疏通,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及恐惧感;②约束带是否紧绷,确保约束带松紧程度可容纳一指;③检查约束部位皮肤,观察是否存在红肿、青紫、苍白及破损情况,一旦存在异常及时改变约束方式,或给予按摩,若有水肿情况加强观察,并给予小毛巾保护,医护人员在交接班时解开约束检查皮肤状况,且在使用背心式约束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及心率情况,一旦有异常及时松解约束,并加强管道情况观察,一旦有滑脱及时作出处理。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机及入院诊断情况比较[n(%)]

1.3 观察指标(1)约束部位皮肤异常率、托管与拔管率及投诉率。(2)焦虑、抑郁程度。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总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重。(3)护理满意度。以医院自拟的护理满意问卷对两组患者家属作评估,问卷总分各100分。护理满意度中90~100分为满意,80~89分为一般满意,<80分为不满意。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34,重测效度为0.821。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两组约束部位皮肤异常率、脱管与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实施效果比较[n(%)]

2.2 SDS、SAS评分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分)

2.3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通常需留置诸多管道,而部分患者情绪焦躁,在面对身体不适时常会不自觉拔管,出现管道意外脱落或拔管事件[3]。数据显示,重症监护患者出现意外拔管率为20%~30%,不仅影响治疗的顺利进程,且会损害患者身体,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4]。为此,采用合理的约束手段对保障此类患者的疗效具有一定必要性。

身体约束是重症监护室的常用保护措施,通过约束可保障患者身体安全,减少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而伴随临床研究的更深入,许多研究对该护理方式的合理性逐渐开始审视[5]。我国2016年出版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中首次纳入身体约束使用率监测指标,将身体约束使用率降低成为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6]。因此,以往临床在实施约束护理过程中缺少明确的细化标准与规定,如约束程序、使用对象及需注意事项等,存在管理方面的缺陷。本研究在护理中加用护理约束单,结果显示,观察组约束部位皮肤异常率、脱管与拔管率略低于对照组,投诉率比对照组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运用约束护理单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约束部位皮肤异常率、脱管拔管率及投诉率,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约束护理能够及时对患者神志状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置管异常情况,保障治疗顺利进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7]。在约束护理期间,需时刻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良情绪,并及时进行疏导,缓解患者对约束带的恐惧。护理约束单的使用可保障医护人员依据护理单要求对患者情况给予详细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从而能够提高约束护理实施的安全性,降低意外脱管率[8]。此外,在实施护理前保证患者家属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促使整体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急诊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实施约束护理,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约束部位皮肤异常率、脱管拔管率与投诉率,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投诉率监护室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运用效果
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