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1-03-03王桂兰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阳性菌革兰敏感性

王桂兰

(周口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周口 466000)

血液透析是临床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方法,主要通过置入导管,采用特殊滤膜经由过滤系统进行血液净化[1]。血液透析治疗需要进行静脉穿刺,而环境中的多用病原菌微生物可能经穿刺口或导管口定植,通过穿刺创口或导管进入血液,诱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性感染并发症。血流感染是一种因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释放代谢产物及毒素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发病率约为5.7%,病死率高达26.8%,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因此,临床中尽快对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2]。但因病原菌群种类较多,且随着临床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导致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下降[3]。故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行长期或短期置管透析者(股静脉及颈静脉),透析前体温均正常,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20~78岁,平均(56.38±5.87)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9例,慢性肾小球炎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7例,高血压肾损害19例,梗阻性肾病6例,成人型多囊肾5例,其他19例。本研究已获得周口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检测方法血培养:采集双套血培养,一套为静脉血需氧瓶和厌氧瓶各10 mL,另一套为导管内抽取血液需氧厌氧双瓶各10 mL,两套血培养得到的菌株其鉴定结果和药敏谱均相同,并且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判断为血流感染。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BD9120全自动培养仪进行自动化培养处理,时间为36~48 h,将阳性报警培养瓶转至麦康凯平板及巧克力琼脂平板及血琼脂平板(均由郑州安图公司提供)中,在体积分数为5%的二氧化碳及温度35 ℃培养环境中进行18~24 h培养。细菌鉴定及耐药性试验:选取单个菌落,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检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1.3 观察指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

2 结果

2.1 病原菌种类分布100例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共分离出45株病原菌。见表1。

表1 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

2.2 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率,对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100%;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达托霉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具有较高的敏感率,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见表2、3。

表2 革兰阴性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3 革兰阳性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我国慢性肾病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部分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肾功能损伤、尿毒症等终末期肾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4-5]。但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诱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如导管留置、静脉穿刺及贫血等,而血流感染的发生,不仅导致血栓、导管功能不良情况出现,还可诱发迁移性感染发生,如脊髓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患者透析治疗效果[6-7]。因此,针对明确发生血流感染的透析患者,准确及时地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认为,皮肤表面细菌在穿刺时或后期经导管进入血液是诱发血流感染的主要方式[8]。而自动化血液培养检出病原菌阳性表达的最快时间为10 h,且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般需1~2 d,显然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因此,依靠临床经验性的抗菌治疗可能更为有效[9]。研究显示,感染是导致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而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因此,需要临床医务人员实时了解常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经过病原学检查发现4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阳性菌株感染占比最高,其次为革兰阴性菌,真菌检出率较低。这说明革兰阳性菌是诱发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中在对革兰阳性菌进行药敏试验中发现,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环脂肽类、噁唑烷酮类、链阳菌素类等抗感染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头孢霉素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二者对喹诺酮类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临床中针对感染初期病原体尚不明确时,可给予患者常规单一或联合使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药物等进行抗感染药物治疗,亦或联合其他敏感性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10-11]。病原学检查可有效诊断血流感染菌株,因此,针对早期怀疑是血流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客观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及针对性的用药指导,以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12]。但在患者血培养结果出来前,需结合血流感染细菌谱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采用合理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综上,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但革兰阴性菌也是其重要的病原菌,且多重耐药性检出率不高,因此,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感染患者具体感染原因及耐药性试验结果进行治疗,以确保抗感染效果。

猜你喜欢

阳性菌革兰敏感性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
什么是革兰阴性杆菌
降钙素原提示血流感染病原体类型的研究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