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CE-MRI联合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03张世斌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占位性符合率囊肿

张世斌

(罗山县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河南 信阳 464200)

肝脏占位性病变为临床常见肝脏疾病,病理类型多样,主要有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等,病理类型不同,治疗方案不同,患者预后也存在极大差异[1]。因此,准确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类型,对有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是检出与定性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方法,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能反映出病灶中微血管分布、病变部位血流动力学,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具有无创性,能检测出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热运动,可间接反映组织中微观结构变化[2-3]。本研究选取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DCE-MRI联合DWI在其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罗山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30例,男42例;年龄28~66岁,平均(46.67±9.09)岁;病灶直径1.1~11.8 cm,平均(6.23±2.47)cm。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3)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4)临床资料完善。

1.2.2排除标准 (1)伴有其他部位良恶性肿瘤者;(2)对本研究使用的对比剂过敏者;(3)既往接受过介入、化疗等治疗者;(4)哺乳期、妊娠期妇女;(5)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6)伴有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7)肿瘤细胞转移或扩散者;(8)伴有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力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

1.3 检查方法嘱咐所有入选者检查前禁食6 h,检查结果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影像学科医生分析判断,若判断结果不一致,经讨论后得到一致结果。均行MRI检查,使用Philips Intera 1.5T超导磁共振系统,取平卧位,进行MRI平扫,分别扫描横断位、冠状位T1、T2加权像,扫描参数设置如下:间隔为1 ms,层厚为8 mm,矩阵为256×224,放大率为0.600,回波时间为86 ms,视野为36 cm×36 cm,重复时间为7 500 ms,单次激发。后进行DWI检查,扫描参数设置如下:间隔为1 ms,层厚为8 mm,矩阵为225×225,回波时间为56 ms,放大率为0.712,视野为35 cm×35cm,重复时间为1 581 ms,单次激发。在弥散敏感系数为100、500、1 000 s·mm-2时进行扫描。行DCE-MRI检查,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为4 mm,矩阵为256×100,回波时间为2.2 ms,重复时间为2.5 ms。静推15 mL对比剂钆-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4 s内推注结束,随机于各病灶选取3个区域进行扫描,计算表观弥散系数。

1.4 观察指标(1)病理组织检查结果。(2)DCE-MRI、DWI单独与联合检查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的诊断符合率。

1.5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用Kappa检验DCE-MRI、DWI单独、联合检查与病理组织检查的一致性,其中Kappa指数>0.75表示一致性极好,Kappa指数在0.4~0.75表示一致性较好,Kappa指数<0.4表示一致性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7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16例肝囊肿(22.22%)、18例肝转移瘤(25.00%)、14例肝血管瘤(19.44%)、24例原发性肝癌(33.33%)。

2.2 诊断符合率DCE-MRI联合D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符合率(97.22%)高于DCE-MRI(80.56%)、DWI (68.06%)单独诊断(P<0.05),且Kappa指数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查。见表1、2。

表1 DCE-MRI、DWI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结果(n)

2.3 影像学表现(1)肝囊肿。病变边界清晰,多呈圆形,DCE-MRI扫描T2WI呈高信号,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2)肝血管瘤。病变边界清晰,欠光滑,多呈不规则形或圆形,DCE-MRI扫描T2WI呈高信号,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3)肝转移瘤。DCE-MRI扫描T2WI呈不均匀或均匀稍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4)原发性肝癌。动脉期异常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降低,延迟期呈低信号。

表2 DCE-MRI、DWI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诊断符合率

3 讨论

肝脏占位性病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病变性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在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传统CT、B超等手段虽可辅助诊断、定性评估肝脏占位性病变,但缺乏准确性,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准确性较高,但具有有创性,诊断费用高昂,患者难以接受[5-6]。因此,需寻找有效影像学方法,以准确确定病变性质,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DWI是基于水分子运动的MRI功能成像技术,不仅可反映组织器官病理解剖特点,且能通过功能成像参数(ADC值)反映组织分化程度,以此准确判断组织性质。研究指出,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原发性肝癌的ADC值呈递减趋势,为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判断提供重要参考[7]。本研究对7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DW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8.06%,与王建坤[8]研究结果相似。这提示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DCE-MRI相较于MRI,具有扫描时间短、采集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势,依靠病理血管异常状态判断肝脏占位性病变不同性质,原发性肝癌门脉血供减弱,肝动脉血供增加,肝动脉逐渐变为重要供养血管,病灶呈“快进快出”强化,肝转移瘤处于门脉供血的优势期,病灶呈渐进、持续性强化,肝血管瘤病灶血窦丰富,呈周边“花边样”强化,肝囊肿则无强化[9-10]。DCE-MRI、DWI各具优势,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更好确诊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本研究结果显示,DCE-MRI联合D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符合率高于DCE-MRI、DWI单独诊断。这提示DCE-MRI联合DWI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能提高诊断符合率,避免误诊或漏诊,为临床定性评估、给予对症治疗提供准确影像学支持。分析原因可能为:(1)DCE-MRI由于具有采集速度快、分辨率高的优势,可发现微小病灶,通过连续采集患者注射对比剂前与注射对比剂后的图像,监测病变组织中对比剂的进出情况,从而根据肿瘤关注情况、血管通透性判断病变组织性质[11];(2)DWI可反映出水分子运动与受限情况,在患者正常呼吸下即可获取高分辨率图像,了解组织器官解剖特点,利于临床医生准确、快速判断病变组织及其分化程度[12]。

综上可知,DCE-MRI、DWI可反映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弥散程度,联合应用可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符合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占位性符合率囊肿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ARFI 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肝囊肿与癌“不沾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