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农用化学品减施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山东省H镇208份菜农问卷调查的实证

2021-03-03崔钊达余志刚

关键词:农膜农用化学品

崔钊达 ,余志刚

(1.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农用化学品主要指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化肥、农药和农膜,它们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对稳定农产品供应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强度逐步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农药残留超标以及“白色污染”现象层出不穷,农业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愈发突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我国化肥、农药以及农膜的使用量始终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不仅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而且威胁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以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农用化学品过量及不合理投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其中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鲜农产品,较粮油作物而言,种类多、茬口多,生长周期较短,化肥、农药、农膜每公顷均用量高,每公顷均花费大。以化肥投入为例,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下小麦每公顷化肥折纯用量为411.15公斤,稻谷为364.50公斤,玉米为371.70公斤,大豆为127.05公斤,花生为319.35公斤,而西红柿为680.70公斤,黄瓜为776.40公斤,茄子为814.65公斤,远高于粮油作物化肥投入量;另外,蔬菜农用化学品投入的每公顷均花费也远远高于粮油作物,因而蔬菜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质量安全问题也较粮油作物严重。那么,在国家大力推动农用化学品减量行动的背景下,蔬菜种植户的农用化学品减施意愿是怎样的?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本研究亟需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文献回顾

关于农用化学品投入的研究现有文献进行了一定探讨,梳理下来,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化肥投入方面。国外有学者通过对农户参与非农就业的研究发现,农户为了获得更多的非农收入,会大幅度增加化肥的施用以代替劳动力[1]。在国内,我国多数地区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达到了施用量上限,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化肥用量[2-3],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导致农作物产出递减,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4-5]。虽然农户普遍认识到过量使用化肥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但大部分农户在确定化肥施用量时缺乏科学依据,所以化肥施用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6]。影响因素方面,Stela Todorova和Jordanka Ikova的研究发现环保型农资价格、农业投入产出差额、化肥价格等要素可得性是影响农户化肥施用的主要因素[7]。另外,农户参与非农就业的比例、风险偏好及感知程度,地块质量、灌溉条件,农户的受教育年限、对环境的认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会影响农户的施肥行为[8-10]。二是农药投入方面。国外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全球仍有不少地区在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的农药[11]。从国内来看,我国农民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过量施用行为[12]。张利国等通过对江西农户的调查发现,22.60%的农户存在不合理施药行为[13];姜健等对辽宁省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施药过程中有38.40%的农户会超过说明书的使用量[14]。另外,农户施用的农药利用率较低,只有10%~30%的施用量会起到有效作用,剩余大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或扩散到大气、流入水体中[15],部分农业生产者甚至施用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致使农产品残留严重超标,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16],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及身体健康损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影响因素方面,受教育程度、户主健康状况、农户兼业、风险偏好、农药中毒经历、农业收入占比、种植年限、农药施用技术培训以及农药残留检测等会影响农户的施药行为[17-22]。三是农膜投入方面。我国农膜使用量一直位居全球前列,2018年国内农膜使用量为246.5万吨,约占全球农膜使用总量的90%,但由此带来的废旧农膜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王莉等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农田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膜残留,局部地区每公顷平均农膜残留量达到了60~300公斤[23]。严昌荣等通过对陕西、新疆、甘肃、湖北、河北等多个省份的实地调查发现,我国长期覆盖农膜的农田中农膜残留量在71.9~259.1千克/公顷之间[24]。农膜残留会带来一系列危害,不仅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严重时还会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农民收入[25-26]。影响因素方面,农户经营年限和农膜使用成本、农膜类型、农膜厚度、种植作物种类和机械化程度等都会影响农户的农膜使用行为[27-30]。

通过对已有文献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均做了有益探索,但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鲜有研究者全面分析三种农用化学品的投入情况;二是已有研究多侧重于省份层面较为宏观的数据分析,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更为细致的微观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山东省蔬菜生产大镇H镇的实地调研数据,全面分析菜农三类农用化学品的减施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推动当地农用化学品减量化,实现蔬菜生产的绿色发展,并为其他蔬菜种植地区(主要是设施蔬菜集中区)提供借鉴。

(二)理论基础

本研究理论框架主要以Kaldor和Kicks(1939)提出的成本收益理论基础——卡尔多—希克斯(Kaldor-Kicks)标准和生产要素理论中边际产品价值与生产要素价格关系为研究基础。卡尔多—希克斯(Kaldor-Kicks)标准认为交易行动者只有从交易结果中获得的收益可以对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补偿,即收益大于成本这一标准时,交易者才有可能进行交易。农户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主要收益来源于蔬菜的销售收入;付出的主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风险成本。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化肥、农药、农膜、农机设备等)的投入、购买种苗的花费、灌溉的花费等;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主要包括蔬菜的日常管理(喷洒农药、施肥等)以及采摘、销售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和人工等;风险成本包括自然灾害以及市场不稳定导致的减产减收等。当农户投入的成本较低时,农户为了追求高产量高收益,会较大程度地增加农用化学品投入量,进而会导致一系列环境污染现象的产生;而当农户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远大于其获得的收益时,农户会相应减少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并规范使用行为。

生产要素理论中认为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需要一种生产要素时,其原因在于该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消费者现在或将来愿意购买的商品。边际产品价值(VMP)是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表示生产者增加使用1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边际产品价值(VMP)与生产要素价格(w)之间的关系。如果VMP>w时,则表示增加1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成本,于是生产者将会增加该要素的使用以提高利润;如果VMP<w时,则增加1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收益就会小于其成本,于是生产者将会减少要素的使用以提高利润。所以,当VMP>w时,农户为追求高利润,会增加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当VMP<w时,农户会相应减少农用化学品的投入。生产要素理论中着重探讨的是生产要素价格和产品价值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农户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如果两者之间利润越大,农户会增加农用化学品投入,当利润逐渐减少,成本远高于收益导致出现亏损时,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会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相应减少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因此,通过成本收益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的相关分析,认为农户会出于成本收益的不同考虑,采取不同的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进而影响到当地蔬菜生产的质量安全和绿色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2019年暑假和寒假在山东省H镇开展的农户调查。H镇是山东省有名的蔬菜生产大镇,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西红柿之乡”“无公害蔬菜产地”。因此,选取H镇作为样本地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次调查共选取了H镇10个以蔬菜种植为主的村庄,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08份,问卷有效率为86.67%。调查农户主要以种植设施蔬菜为主,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西葫芦、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另外,被调查农户既有小规模种植户也有大规模种植户,样本具有较强代表性。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农户及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从事非农工作等;(2)蔬菜生产经营情况,包括蔬菜种植年限、种植面积、销售渠道等;(3)农用化学品投入情况,包括农用化学品购买途径、花费、使用量变化等;(4)农户生产认知情况,包括对化肥过量施用的认知、对农药残留及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认知、对农膜残留及环境污染情况的认知等。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被解释变量y为“是否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y为离散型变量,y取0表示不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y取1表示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具体模型如下:

将(1)式取自然对数得到:

其中P(y=1)表示农户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概率,xi代表农户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第i个影响因素,βi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α0为截距项,μ为误差项。具体的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农户及家庭基本情况

从农户及家庭特征来看,如表2所示,受访农户多数为男性,比例占到了85.58%;年龄多集中在41~60年龄段,比例占到了86.06%,平均年龄为52岁,劳动者年龄普遍偏大;大多数农户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比例占到了91.35%,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85.10%的农户只务农,没有从事其他兼业形式的工作。在蔬菜整个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力投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所以该地区大多数农户没有从事蔬菜种植以外的工作。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如表3所示,只有31户农户从事了蔬菜种植以外的兼业工作,兼业形式较为丰富,主要有雇主、务工、自营商铺和担任公职,其中务工的比例最高,占到了38.71%,进一步调查发现,务工者主要从事建筑类以及环卫方面的工作。

表1 相关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2.蔬菜生产经营情况

从蔬菜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如表4所示,大多数农户蔬菜种植年限集中在20~30年,比例占到了43.27%;农户蔬菜种植面积集中在0.33~0.67公顷,比例占到了49.04%,种植面积在0.33公顷及以下的农户比例为21.15%,两者比例占到了70.19%,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蔬菜种植户类型中普通农户比例最高,占到了77.88%,专业种植大户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较低,分别占15.38%和6.71%。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蔬菜种植仍以普通农户为主,但是蔬菜专业种植大户和加入相关蔬菜合作组织的农户数量较前几年有所增加。调查的农户中有64.42%的农户参加过蔬菜生产相关培训,主要包括蔬菜栽培和病虫害防治;大多数农户蔬菜销售渠道为自产自销,比例占到了84.62%,通过菜贩上门收购和合作社、协会组织代销的比例较低,比例分别占8.65%和6.73%,进一调查发现农户多选择自产自销与当地村镇蔬菜收购市场广泛分布有关,农户可以对比多家收购商的收购价格,选择收购价格较高的收购商出售自己的蔬菜。

表2 农户及家庭基本特征

表3 农户兼业情况

当地蔬菜种植茬数主要为一年两茬,每茬种植蔬菜品种一到两种,常见的有西葫芦和西红柿、西葫芦和黄瓜、辣椒和西红柿等。67.31%的农户认为自己家的蔬菜产量比较稳定,认为不稳定和稳定的农户比例分别为13.46%、19.23%,造成蔬菜产量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受天气影响较大、病虫害多发和蔬菜品种较差。76.44%的农户对自家出售的蔬菜价格满意,23.56%的农户认为自己家蔬菜价格被收购商压价,对出售的蔬菜价格不满意。收购商收购蔬菜以蔬菜质量好坏(外形、色泽度等)作为决定收购价格高低的判断依据,部分农户的蔬菜质量较差,所以价格较低。以西葫芦为例,部分农户由于采摘不及时,导致西葫芦果实膨大,超过了收购商要求的标准,因此只能以较低价格售卖。

表4 蔬菜生产经营基本特征

3.农用化学品投入情况

当地农户化肥、农药和农膜的购买途径主要为个体农资经营部门(农资门市、经销商等)和农资生产企业,依托政府农资推广部门、相关合作社购买的较少。在农用化学品投入过程中,农户确定使用量的依据主要有三种,即询问农资销售人员、参照说明书和凭借自身种植经验,而通过政府农技人员推荐来确定使用量的农户数量较少,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对农资销售人员的培训,以实现对农户的科学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积极鼓励农技人员下乡培训来指导规范农户的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

近几年,大多数农户农用化学品使用数量没有太大变化,如表5所示,其中化肥、农药和农膜没有太大变化的比例依次为75%、60.10%和80.77%;使用数量增加的农户比例明显高于使用数量减少的农户比例,农户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量增加比例分别占到了16.83%、30.77%和11.54%,其中农药使用量增加和减少的比例均为最高;部分农户农药使用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病虫害加剧,化肥使用量增加的原因是部分农户有意识增加化肥用量,追求高产,农膜使用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农户扩大了种植规模;部分农户农药使用量减少的原因一方面因为病虫害减轻(包括物理防治效果较好,日常管理得当),另一方面因为更换了蔬菜品种,抗病虫害效果较好;化肥使用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户使用的肥料效果较好,相比之前减少了化肥的投入;农膜减少使用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农户减少了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农户更换了蔬菜品种,觉得没有必要使用农膜。

表5 农用化学品使用数里变化情况

当地农户化肥、农药和农膜的年平均花费为10594.70元,投入成本较高。其中化肥每公顷平均花费平均集中在7500~15000元之间,比例占到了69.23%;农药每公顷平均花费集中在500元左右,比例占到了75.96%;农膜亩均花费平均集中在4500~7500元之间,比例占到了52.88%。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农户的化肥每公顷平均花费达到了22500元,农药和农膜的每公顷平均花费也都在7500元以上,且不同蔬菜品种之间投入成本差异较大。农户为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会加大农用化学品投入,进而容易产生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生物农药、有机肥和生物降解农膜等“绿色”农用化学品进行补贴,积极推广相关蔬菜清洁生产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或物理防治技术等,不仅可以降低农户投入成本,而且促进农户进行绿色生产,减轻农用化学品过量及不合理投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4.农户生产认知情况

运用李克特量表对农户蔬菜生产认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农户针对“化肥过量使用导致重金属污染”、“农药过量使用影响蔬菜质量”和“地膜残留影响蔬菜生长”持比较认同的态度,其比例都超过了一半,分别为57.69%、55.29%和53.85%;针对“化肥过量使用影响蔬菜质量”大多数农户持不确定态度,比例占到了36.54%,完全不认同的比例为5.77%,其余三项持完全不认同的比例均为0。总体来看,农户对相关蔬菜生产认知程度较高,但是持不确定、不太认同和完全不认同的农户仍占到了较高比例。农户认知程度较低,极易导致农户产生不规范的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如过量施用、使用不达标的农用化学品等,不仅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发生,而且增加了农户投入成本,加剧了蔬菜种植户的负担。因此,提高农户蔬菜生产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表6 农户生产认知情况

农药作为蔬菜种植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农用化学品,其种类多、危害大,因此需要指导农户科学用药、规范农户使用行为,并做好施药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加强自身防护。从表7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户对农药认知情况有一定了解,但仍有部分农户并不了解农药残留、农药安全间隔期以及无法准确辨别高毒农药,其比例分别占到了36.06%、19.71%和31.25%,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一部分农户在施药过程中只关注农药使用后的效果,而对于该农药是否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辨识不足;二是农药经销商在销售农药时,对有关注意事项不说明或存在说明错误的情况,例如部分农药经销商不会告知农户该类农药的农药使用间隔期或者告知了农户错误的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三是农户获取农药相关信息和使用注意事项的途径较少,导致其对农药残留危害性认识不足,对高毒高残留农药无法准确辨识。因此,应采取相关措施普及农药使用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通过张贴农药使用条例和高毒高残留农药图片的形式提高农户认知。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农技人员下乡培训,指导农户科学用药,确保蔬菜安全生产。

农户对相关蔬菜生产技术认知情况如表8所示。从表8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生物或物理防治技术有一定了解,但是对相关技术认知不足的农户仍占较高比例,其中农膜机械回收技术比例最高为83.6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物理或生物防治技术比例分别为22.60%和31.25%。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户主要是通过农资经销商、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电视网络以及与其他种植户交流了解相关的蔬菜生产技术。虽然农户对相关生产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在实际蔬菜种植过程中采用这些技术的农户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有当地没有提供这些技术的销售点、采用这些技术成本过高、效果不显著、花费时间等。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降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新技术推广的效果。

表7 农户农药认知情况

表8 农户蔬菜生产技术认知情况

(二)基础回归结果分析

运用stata14软件对所得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估计农户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回归之前,首先对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避免出现回归模型中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的情况。通过测算方差膨胀因子(VIF)可以发现,VIF最大值为3.75,最小值为1.06,模型VIF平均值为1.40,符合方差膨胀因子小于10的假定,因此认为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为了检验变量的稳健性,剔除不显著变量后,采用逐步回归法再次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9。

表9中两模型P值均为0<1,说明本研究构建的模型整体上是显著的。通过实证结果可以发现,农户的个体基本特征和生产认知情况会显著影响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农户个体特征方面,农户年龄的估计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年龄越大的农户,越不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可能的原因是农户由于年龄较大,获取绿色生产和化肥农药减量化相关信息的能力较弱,生产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所以农户不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受教育程度的估计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越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可能的原因是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识储备越丰富,对农用化学品过量投入的危害了解更深入,所以农户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其余农户个体特征对农户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户生产认知方面,农户是否了解农药残留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越是了解农药残留的农户越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可能的原因是农药残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农户对农药残留较为敏感,所以了解农药残留的农户会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重金属污染的估计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农户越是认同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重金属污染,越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可能的原因是重金属污染会损害土壤,影响蔬菜生长,造成蔬菜减产,所以农户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其余农户生产认知特征对农户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另外,农用化学品投入方面,农用化学品年投入成本和农药每公顷平均花费对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模型系数均为正,表明这些变量对农户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正效应。当农户农用化学品年投入成本和农药每公顷平均花费越大时,则其越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的投入。

表9 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回归结果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为探究菜农农用化学品减施意愿,本研究首先运用成本-收益和生产要素相关理论分析了菜农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可能路径,然后利用山东省蔬菜生产大镇H镇的菜农调查问卷数据,通过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菜农农用化学品减施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主要有:(1)调查农户中有54.33%的农户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其比例较高,说明大部分农户愿意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2)影响因素方面,农户年龄在5%的水平下有显著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农药残留认知和化肥过量施用导致重金属污染的认知分别在5%、1%和5%的水平下有显著正向影响。以上因素均对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有显著影响,应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关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农户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3)农用化学品年投入成本和农药每公顷平均花费对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模型系数均为正,表明这些变量对农户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正效应。菜农农用化学品减施意愿除了受自身利益考虑外,也会受到政府、农资经销商相关行为的影响,因此基于本研究的结论,分别从政府、农资经销商和农户角度提出建议。

(一)政府角度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及网络等线上渠道和印发宣传页、组织农技人员下乡培训或开办讲座等线下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农用化学品使用知识和注意事项,推广病虫害生物或物理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及废旧农膜回收技术等,并及时对培训或讲座效果进行反馈,提高农户对相关知识、政策和技术的了解程度,鼓励农户使用“绿色”农用化学品,减少传统农用化学品使用。另一方面,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政府在对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改善其不合理的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同时,应积极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新兴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点带面促进农户合理使用农用化学品。对于农用化学品投入成本较高的农户,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农户采用蔬菜绿色生产技术,减少传统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也可以通过对商品有机肥、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等“绿色”农用化学品进行补贴,降低农户的购买成本。

(二)农资经销商角度

实地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农户主要通过个体农资经销商购买所需要的农用化学品,所以农资经销商要逐步规范管理和销售行为,加快自身转型发展,以适应国家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要定期处理过期商品,严禁出售国家禁止使用的农用化学品,店内要配套农用化学品废弃物回收等设施。同时,农资经销商要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借助网络书籍等线上及线下学习渠道,掌握农用化学品使用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储备量,还应加强与农户之间的交流,适当进行实地指导,从而更好地引导农户科学选购农用化学品。另外,针对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应积极向农户讲解,加深农户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并做好商品有机肥、生物农药、生物可降解农膜等“绿色”农用化学品及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工作,逐步转变农户使用习惯,减少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

(三)农户角度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生产认知水平对农户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产生显著影响,农用化学品投入成本对农户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也具有一定的正向效应。因此,一方面农户要积极践行化肥农药减量化,利用政府组织的相关讲座或培训、网络、电视、书籍等渠道加强自身学习,积累相关知识,并在日常蔬菜种植过程中,增加与政府农技人员、农资经销商、相关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及身边其他蔬菜种植户的交流,学习农用化学品使用方法,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尤其是提高对农药残留和化肥过量施用危害的认知水平。

另一方面,农户应逐步增加对有机肥、生物农药以及生物可降解农膜的使用,合理调整农用化学品投入结构,并积极采用相关蔬菜绿色生产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减少传统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降低农用化学品投入成本。部分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应及时转变蔬菜生产观念,改善自己的生产行为和农用化学品投入习惯,积极落实政府相关政策,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另外,在进行日常喷施农药、冲施化肥等蔬菜管理过程中,应加强自身防护,对使用后的农药袋、农药瓶、废旧农膜等废弃物及时处理,规范自身生产行为,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农膜农用化学品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对策
不得随意弃置、掩埋、焚烧农用薄膜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农用机械在使用中的维修和保养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山西: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当心职业性接触化学品后神经精神异常
防止农用氨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