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与对策
——以成都工业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为例

2021-03-01雷清清阿恩古沙何美玲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三州少数民族大学生

□姚 丹 雷清清 张 旭 阿恩古沙 刘 畅 何美玲

“甘孜”“阿坝”“凉山”(以下简称“三州”)是四川省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其80%以上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虽然已经脱贫,但仍存在返贫风险。因此需要引进人才,促进当地发展。基于此情况,本文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困境,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个主体合力构建“4+3”创业体系,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巩固“三州”脱贫成果。

一、“三州”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及困境

四川拥有中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凉山还曾是深度贫困地区,且“三州”位于青藏高原区,主要依赖自然经济,经济基础弱。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成都工业学院面向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及24 个深度贫困县招收培养定向专业学生,实施一系列培养计划。因此,本项目对该校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发放160 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54 份,回收率96%,其中彝族66 人、藏族40 人、羌族44 人,其他民族4 人。在调查中发现“三州”面临创业潜力不足、专业与行业不匹配、创业依赖度高等现状及困境。

(一)“三州”地区的创业潜力不足

根据2019年四川各市州统计公报发布的全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来看,成都39503 元,攀枝花33674 元,德阳27561 元,绵阳27457 元,乐山26420 元,自贡26319 元,眉山26235 元,泸州26212 元,宜宾26076 元,内江25508 元,遂宁24865 元,资阳24826 元,广安23747 元,雅安23581 元,南充23349 元,达州22995 元,阿坝22602 元,广元21567 元,巴中21444 元,凉山20516 元,甘孜18776 元,四川平均24703 元。

以上数据可知,阿坝、凉山、甘孜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602 元、20516 元、18776 元,均低于四川平均人均可支配水平24703 元,甘孜与成都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值达20727 元,“三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只达到成都的57.21%、51.93%和47.53%。因此,“三州”经济在全省中发展较弱。

(二)“三州”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行业狭窄

根据2018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来看,成都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为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一代网络技术、虚拟现实。装备制造:传统汽车、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轨道、航空发动机、燃机。先进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金属、锂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食品饮料:生物技术药、新型医药、川菜调味品,而三州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为能源化工:水电、光电、风电。食品饮料:农产品旅游。特色产业:民族工艺品。先进材料:钒钛钢铁、稀土。

通过以上资料可知四川重点产业领域分布在成都,多为电子信息产业和先进材料产业。主要有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一代网络技术、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高科技行业,而“三州”集中能源化工、农产品精加工业和民族工艺品等。调查发现,超过34%的返乡大学生选择政府事业单位,而选择其他行业人数都不超过10%。44.24%的学生选择了政府事业单位以及教育行业,43.53%选择了餐饮、住宿交通等低端服务行业,只有8.34%选择旅游、建筑等中高端职业。因此,创业观念以及创业选择偏好对于大学生创业影响较大,“三州”学生倾向于稳定和技术难度低的工作。而根据调研数据,调研对象专业集中为经管类,其次为理工类和人文类,对经管类、理工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成都地区的创业吸引力更加强烈。通过综合分析发现,成都的产业领域不仅在数量上多于“三州”,在领域科技发展层次上也更高端。在经济方面,成都地区在人均收入上更占优势,所以“三州”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情况不容乐观。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依赖外在帮扶

根据调研发现,31%的大学生更重视政府因素,27%的重视社会因素,27%的重视高校因素,只有15%的认为应该重视自身。85%的学生认为外部因素更为重要,只有15%的大学生更看重内部因素。因此分析出,相对于内部因素,大学生返乡创业对外部因素依赖性高,对自身创业能力重视度低,从而陷入创业项目无法持续的困境。

二、构建“4+3”创业体系,推动“三州”大学生创业

根据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及困境,本文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面为“三州”大学生提供精准的“链条式”推动力,其中学校层面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融合,对返乡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行引导,在四方主体加上“三创”教育的“4+3”创业教育体系的共同推动下实现智力回流,从而巩固“三州”脱贫成果。

(一) “政府鼓励+ 家庭教育”,拓宽创业选择

为了改善就业面窄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拓宽行业选择,需要从政府及家庭共同施力。从政府方面:引导大学生了解家乡创业发展情况并为创业行业选择提供建议,鼓励大学生从事新兴产业和技术产业。从家庭层面:配合政府工作,转变官本位思想,支持学生创业。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万元政策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让“万元”创业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并继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激励性税收优惠机制推动“三州”行业多元化发展。

(二)“社会支持+学校配合”,转变创业意识

需要强化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校社联合”“产学一体”的方式,转变少数民族大学生“官本位”意识。对此,社会机构需要加大对“三州”地区的投资力度及向“三州”创业者提供人才指导。在高校层面,不仅要注重实用型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强化学生回馈家乡的责任感,还需要邀请返乡创业的企业家定期来校开展对返乡创业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讲座,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信心,转变“扎堆化”的创业观。

(三)高校融合“三创”元素,突破创业困境

各高校应依据三州地区的实际情况,传授立足当地情况的可行性创新创业教育,在校期间开展乡村振兴创新方案设计大赛,以赛促教,启发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和开拓思维。营造返乡创业的文化氛围,让民族大学生对返乡创业形成一种自觉的文化追求。加强创业思政课程建设,强化学生回馈家乡的责任感。因此,要加强创业课程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劳动教育等内容融入创业课程,激发“三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返乡创业主动性。强化专业教育,制订针对“三州”地区特殊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应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激活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同时,积极搭建创业实践平台,设计具有引导少数民族创业的活动,让“三州”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实践模拟和创业实战不断提高自身创业实践能力。

三、结语

为巩固“三州”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创业行业狭窄、创业知识薄弱以及过度依赖外部条件等问题,需要家庭、政府、社会和学校等主体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应注重学校层面的创业教育,从学生内部提升创业的独立性和积极性,从而巩固“三州”脱贫实效,推动人才反哺乡村,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猜你喜欢

三州少数民族大学生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现状
“三区三州”(四省藏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迪庆举办
聚焦“三区三州”决胜脱贫攻坚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农业农村部:研究部署“三区三州”产业扶贫工作
大学生之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