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迷汉字

2021-02-27徐雨霁

书屋 2021年2期
关键词:周瘦鹃龙之介芥川

徐雨霁

1926年6月9日,北京的《晨报副刊》刊登了一篇题为《芥川龙之介氏的中国观:章炳麟氏》的文章。受命于大阪每日新闻社,日本现代文学家芥川龙之介以海外特派员的身份,于1921年3月30日登上了“筑后丸”号邮船,抵达上海。作为具有深厚汉学修养和文人画趣味的现代日本知识分子,他的中国想象是颇为古典的。怀揣着对汉学和革命的双重兴趣,芥川氏在《上海周报》的主笔西本省三的陪同下,正式拜谒了晚清民初的国学大师章炳麟(太炎)。然而,这一场以“現代中国”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讨论,在芥川龙之介的笔下轻轻地浓缩成了一句:“章炳麟氏不时地挥动着他那留着长长指甲的手,滔滔不绝地阐述着炯见。”

在通篇回忆性的文字里,他反复书写着在章氏书斋的“寒意”和悬在墙壁上的一尾鳄鱼标本。这是一幅极有意思的画面:在一个没有毡毯和暖炉的书斋,穿着长袍和厚毛马褂的章太炎伸着长长的指甲,跟身着凉薄哔叽夹衣的日本文人议论着“中庸的国民性”,怒斥着民初的政治堕落和学问沉滞,或许芥川龙之介肉体的冷感应该被理解为他与“自甘堕落”的民国的失望相遇。而章太炎在一个冰冷的书斋里热情激昂地言说“复兴中国”,无意间也成为他在新知识分子群体中“尴尬”身份的一个隐喻修辞。

庚子年秋,吾师林少阳于香港城市大学为中文系的研究生开授了一门名为“汉语综论”的必修课程,恰逢该年我入学读博,便“顺理成章”地开启了我担任该课导修助教的职务。林师这十年来孜孜以求地做章太炎研究,这门汉语课无疑是借来了章氏的学术思考为基盘,追溯中国传统的“文”学之概念,以重审白话文、白话文学及其现代性表征。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曾经在为郑毓瑜的《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一书作序中,意味深长地强调了“中国‘文学浑厚绵延的体系:记号—样式—文饰—文化—文学—著作—文学”。更甚,当言语的审美之“文”直面伦理与政治现实之际,便成为行动介入的现实之“力”。清末民初的中国经历着从封建帝国到民族国家转型之阵痛,与之相伴随的是以“小说”为核心的西方概念“literature”被翻译引介,进而取中国之“文”以代之,与创造“新国民”的政治诉求互为表里。这一方面想象性地固化了“言文一致”与“现代化”的必然联系,另一方面也使得以排斥文言的白话文运动,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书写的内推力。还有,借以重筑“汉语”主体性的“情”(或曰“诚”)及“音”,这门课进一步地对现代汉语修辞学、民初歌谣运动乃至现代文学的源头危机进行了思想史意义上的厘清。

既然,中国现代的“文”学是被削足适履地成为“literature”的指代,照西方之葫芦,画中国之瓢地纳入了现代性的论述,那么,要重新绘制出中国之“文”的有声、有情、有“孳乳”,有“媒质”的历史脉络,便是要破除对于“文学”乃至“汉字”本身的“固有”常识。这对于我而言,确实有难度。香港的大学导修制度是搬抄自美国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教授一般只负责上大课,主讲科目的知识要点;博士生负责带讨论导修课,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以求抵达对大课更深层次的批判性的理解。果不其然,直至同学们报告时,大家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各个准备的题目都颇具深意和新意,这些让我这个初次当老师的博士生,有了一种“教学相长”的快乐和自在。

但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关于周瘦鹃及其“紫罗兰”的想象。之所以可以展开该课题的研读,全然得益于陈建华先生的新书《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三年前,在《陆小曼·1927·上海》一书里,为“美人魂”着迷的才子这般写道:“以前的小说从上海看香港,这回从上海看五四,触碰到五四的软肋。”有意思的是,他的这本新书虽套了一个绮丽温软的言情模样,却是一本正经、大张旗鼓地触碰白话文的“软肋”的严肃之作。因政治身份的保守及“文白并用”的暧昧姿态,被视为“鸳鸯蝴蝶派”干将的周瘦鹃,在其后以新文学为起源的现当代中国文学史的书写中,被迫遁入不可见的灰色地带。剪几段卿卿我我,骨子里还有几份情与意,借着大众媒体南腔北调的吆喝,夹几句古雅风韵的词句,周氏向来反对以绝对对立的新、旧之分来看文言与白话在形式上的割裂,最怕的是白话也唱起了“八股”的调子。他那颇具创意的“影戏小说”,将外来的视觉影像文本以跨体裁和跨语体的方式,加以翻译和改写,转化成半文半白的古典小说读本。其实,周瘦鹃的“紫罗兰”想象和衍生,早已自觉地承担起自晚清到五四“文学革命”的情感启蒙与教育的任务。

12月初,大雪未至,最后一堂导修课落幕。香港的冬天来得是如此犹豫不决,阳光明媚如暖流。人总是喜欢叙述的断裂与二元、归纳的清晰与简便,殊不知,那些散落在清末民初的“逆流而行”复古之文、国粹之语、艳情之句,早已在冥冥之中开启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之旅。

记得前几日随手翻到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有这么一个场景:胡兰成在雁荡山读到了古人之语“君子如响”,不由会心一笑。而张爱玲见之却“兀自欢喜得诧异起来”。“君子如响”一词最早可见《易经·系辞上》,后又现于荀子《劝学篇》,即“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向”通“响”,说的便是君子对于问答,宛如回声,不多不少,恰如其分。顺此,这一“情迷汉字”的题目便是要“反借”陈国球对夏志清的“Obsession with China”(情迷中国)一词的翻译,愿诸君在一些无所谓有无的时光里,能“执拗”地回响起几句“情动于中”的言、“心生言立”的文。

猜你喜欢

周瘦鹃龙之介芥川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周瘦鹃钟情紫罗兰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Résumés
周瘦鹃的初恋
清末民初外国短篇小说中译研究*——以鲁迅、胡适与周瘦鹃为中心的考察
周瘦鹃与上海电影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