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2021-02-27张丽莉

奋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片区试验区黑龙江

■ 张丽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自贸试验区建设是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最北自贸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国家赋予黑龙江省的重大使命,也是黑龙江省振兴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必将为实现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抢抓国家首次在沿边地区布局自贸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在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沿边合作路径、引导推动产业集聚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四五”期间,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可从“点—线—面—体”多维度施策,进一步完善发展框架,推动最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并以此打造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高标准建设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取得显著成就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大规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定“最多跑一次”清单、“办事不求人”清单,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工作流程、缩减企业成本。哈尔滨片区对照试行标准引入第三方权威评估机构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和优化,深度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全覆盖、“办好一件事”等制度改革。黑河片区以跨境公证为突破口,在俄罗斯阿穆尔州成立了中俄法律服务综合体,探索形成了跨境法律综合服务新模式,实现了中俄首次法律跨境、跨界协作互助,有效助推对俄重大项目落地。绥芬河片区中俄商事调解中心暨牡丹江仲裁委员会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咨询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为中国首家以司法局为业务主管单位的涉外商事调解中心。2021年2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围绕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条件、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等方面推出若干举措,进一步优化黑龙江省营商环境。

探索沿边合作经验。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不断挖掘沿边开放和对俄合作的新优势,“国家向北开放重要窗口”越开越大。哈尔滨片区与抚远探索对俄合作新模式,采取店、厂、商分离的运营模式,既享受到抚远互市贸易及口岸加工优势,更将哈尔滨片区的优惠政策、创新制度和创新经验推广复制到抚远市。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率先辟建了国内首个俄电加工区。绥芬河片区实施舱单归并、中俄监管互认等通关便利化改革。2020年1~8月,绥芬河片区互市贸易完成过货量6.77 万吨、交易额3.08亿元,参贸边民9.12万人次。自挂牌以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已设立了中国首个中俄边民互市交易结算中心,开通全国首个铁路互贸交易市场,在俄罗斯设立离岸孵化基地、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重要平台机构,为沿边开发开放、深化对俄合作积淀丰富的合作经验。

引导推动产业集聚。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结合实际情况,为三大片区“量体裁衣”,规划不同发展方向。按照区域布局划分,三大片区重点围绕装备、能源化工、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种业及农机装备等7 大领域引导自贸试验区产业集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要素支撑。目前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北药产业园、光电产业园、中俄跨境综合物流枢纽、中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已落户三大片区,助推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引擎。

二、多维度施策推动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在制度创新、产业优化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为推动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黑龙江省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新高地,可以从“点—线—面—体”多维度综合施策。

“点”:自贸试验区建设着力点在创新而非复制。自贸试验区设立承载的天然使命是进行制度创新。迄今为止国务院已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了三批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经验,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在复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需结合黑龙江省实际进一步增强制度创新力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继续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壁垒和局限,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思维方式的变革。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对俄罗斯及东北亚为重点的开放合作高地,不仅要面向国内进行区域内贸易和区际贸易,更要拓展跨境贸易。制度创新的内容,可在已推广复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与深化。例如投资管理制度中的负面清单制度已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上升为国家法律,但这一负面清单主要针对的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领域的负面清单还未推出,服务贸易监管领域的制度创新几乎空白。这些领域都可成为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创新点。在创新机制上,应进一步巩固完善创新容错机制。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本身是一块“试验田”,对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创新行为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免相关责任,以此减少创新承受的不当压力。

“线”:自贸试验区建设产业线要与现有产业集群结合。国内外自贸港或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便是依托现有的成熟产业集群引领产业发展。与产业点状式发展相比,集群式发展具有网络化协作、区位品牌效应、企业根植性强等竞争优势,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模式。实现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与现有产业集群对接和匹配,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在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产业战略定位上区分三大片区的产业集群并加以扶持。哈尔滨片区依托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识别并扶持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例如在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在黑河片区重点发展跨境能源资源综合加工利用、沿边金融等产业,建设跨境产业集聚区;绥芬河片区的比较优势和产业集群雏形在木材、粮食、清洁能源、现代物流等产业,因而要识别并扶持进口加工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当前,黑龙江省正积极推进“百大项目”建设,三大片区可借助大项目建设机遇促进全产业链条的落地和发展,打造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体系。二是要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为平台,进一步聚集高端要素,为产业集群的内生发展提供永续动力。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要力争成为资源创新能力最强的高地,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实现要素高效、自由流动,从而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的集聚。三是要提供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和保障。政府可围绕基础支持、政策引导、市场规范等方面做足保障,企业可对标国际知名的产业集群,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主动嵌入全球产业链,不断强化集群的本地化和国际化联系。

“面”:自贸试验区建设承载面在于凸显城市软环境。加强黑龙江省软环境建设是提高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优化软环境,要在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推动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当好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提供精准、优质服务。优化软环境,要在完善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商业服务上下功夫。商业服务种类不多、层级不高是黑龙江省软环境建设的短板,特别是在国际会计师及律师服务、跨境咨询、认证服务等领域还存在很多缺项。拓展和提升黑龙江省商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一是积极推动现有商业服务高端化发展,通过服务业商业模式、内容、界面及技术等创新,蜕变成新型高端专业化商业服务;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引智,让境外优质商业服务落地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优化软环境,要在根植社会诚信文化上下功夫。建设诚信文化需政府、企业、公众三大主体共同发力。政府诚信直接表现为政策的连续性、公正透明性及履约践诺能力,加强政府诚信法制建设、制定政府行政决策科学机制、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等是其应有之义。企业诚信需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打造,自律要求企业制定诚信经营准则、信用管理机制、构建企业诚信文化等,他律要求政府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等。公众诚信要善于用“全覆盖”的社会舆论监督网络开展广泛教育宣传、打出专项整治组合拳等措施切实提高公众诚信建设。

“体”: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自贸试验区+”全域一体化发展。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加快实现“集聚效应”。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首先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引导要素集聚。在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才要素,高端复合型人才的获得和使用直接关系到自贸区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其次,要着力寻求“溢出效应”。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可以考虑在省内先行复制和推广,这方面可借鉴河南自贸试验区“一顶帽子大家戴”及湖北、福建等地做法,放大政策红利,对黑龙江省其他市(地)进行直接辐射,从而激发全省经济活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在黑龙江全域范围内积极探索开展“自贸试验区+产业园区”“自贸试验区+城乡融合”“自贸试验区+新型城镇化”等发展模式,强化“集聚效应”与“溢出效应”,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最终实现黑龙江省全域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片区试验区黑龙江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18个自贸试验区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黑龙江弃风博弈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