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维教评模式的高质量职教评价体系研究

2021-02-27吴伟涛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吴伟涛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前言

我国已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职业教育界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 文件要求,推进职业教育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业教育将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总目标,增强适应性,形成新时代有中国特色、世界高水平的现代职教体系,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的高级技能人才。

导师制多维深层教评模式统筹了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四方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建立起多维评价体系,改进了既往结果单一的评价方式,强化工作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围绕该教育评价框架,我们应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从单一教学与评价到综合教学与评价,突破常规的教学活动限制,构建一个有深度的教学评价模式。

一、思政价值观评价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应由学校来组织完成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身心健康素质评价。在实施中应注重过程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引导,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系统性评价,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定期调研、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追踪调查等方法,摸清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建立量化考评制度,严格划分考评等级,可把思政与身心素质教育评价结果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以此建立学生思想道德与身心健康素质评价维度。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要进课堂,要研究制定详细系统的策略。

(一)课程思政应从专业目标和思政目标两方面进行评价与量化

线下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教育学生的主战场,思政目标应与培养目标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思想上高度认同的正确价值观[1]。

(二)课程思政评价主体应包含所有教师及学生

教师主体应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学生教育的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班导师及辅导员老师,便于从不同角度对学生思政价值观予以全面评价。

二、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评价

校内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负责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考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做好知识传授。在考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方式,注重平时项目成绩与技能操作评定,变试卷考试为理论、实践综合考评。教师可从学生上课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对学生学习能力做出全面的评价。

(一)建立课程新标准

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出具体的生产项目,以真实的企业案例作为授课项目。

(二)建立新的成绩构成标准

加大实践力度,在标准中体现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建立全新的实践评分标准,细化实践评分规则,用量化思维对弘扬工匠精神做出正向反馈。

三、协同能力与团队精神评价

学生是协同能力与团队意识评价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干部、小组长、不同角色的学生等。要熟悉参与项目训练和活动的学生的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变化,如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对专业活动的参与度等。通过学生干部和不同角色学生的评价,建立起学生协同能力与团队意识素养评价机制。

(一)设置团队活动项目

团队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借此对学生开展团队精神评价。

(二)拓展实践课程中的合作与协作

教师应用心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案例,能够反映学生的协同能力。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协同能力,并借此做好协同评价。

四、工匠素质企业评价

在实行双导师制过程中,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都处于育人主体地位。校外导师以工匠精神为评价标准,进而实施基础体系培养,按照职业标准要求,来对接培养标准,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统一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校外导师在贯彻落实工匠精神过程中,有意识地把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协调起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其职业精神。因此,建立企业认证与学校认证双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工匠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工匠精神是有实践要求的,不同专业领域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内涵也不尽相同[2]。基于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对工匠精神的需求,结合企业需求和政策导向,笔者提出以下实施策略。

(一)完善专业育人新方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有机融入工匠精神

通过以下方式展开研究,完善专业育人新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工匠精神引入的内容;工匠精神进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一套适应新标准的课程[3]。

(二)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环节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体现工匠精神的融入。专业课程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着重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三)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广度,将工匠精神落实到专业定岗过程中

以企业进课堂的形式,来展现企业对工匠精神的需求。通过建设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文化长廊,构建实习实训中的工匠精神考核评价机制。

五、多维深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思路与方法

多维度深层次教学评价体系要依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评价课程体系来设计(如图1所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图1 多维深层教评模式框架

(一)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新平台

校企合作育人新平台中要加入评价主体,建设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企业认证标准与专业课程作为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导向和基础,把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素养的评价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度融入评价体系[4]。

(二)引入信息化教评工具

随着计算机教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云班课、智慧职教、微课和智慧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纷纷涌现,成为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不仅对教学过程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也提高了教学评价效率,减轻了评价工作量。如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推出的雨课堂进行网络教学,可通过点名模块进行学生日常考勤,通过定时发布考题来促进知识点学习,也可以在线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即自评,是自我认识的一种形式。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作为参与主体,来评价自己的过程,有利于做好反思工作,打破评价的固化思维[5]。实践证明,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评价往往是由学生自己创造的。在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自评、学会自评、爱上自评,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尊重、调动和促成学生高质量参与评价,从而实现自我评价的更高层面的育人功能。

结束语

多维深层教评模式下的高质量职教评价体系,把评价工作放在学校与企业两个大的主题中,构建思政、专业、团队、工匠标准四个维度的全面系统的评价标准,以学生成才成人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达标为培养目标。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学生考评系统,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效果。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克服传统评价的弊端,综合职业能力体系化测评,达到科学测评、反哺人才培养的效果。

多维深层教评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对爱国爱家精神、基本知识、专业技术、工匠精神、人文素养的掌握程度,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证。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