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碱地大棚早春西红柿栽培技术

2021-02-26赵红鸾王玉娟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盐碱地可湿性药剂

赵红鸾 王玉娟

(盐山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盐山 061300)

盐山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华北滨海平原,属东部季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2.1 ℃,年平均无霜期200 d 左右。冬季偏北风,春末夏初偏南风,夏季雷雨风较多,最大冻土深度58 cm。全县土壤以潮土为主,其中普潮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盐化潮土主要分布于县域东北部的盐山镇、边务乡。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们在盐碱地上建设塑料大棚种植错季蔬菜获得成功,产量、口感均不逊色于优质土壤。现将盐碱地大棚西红柿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相同土壤条件地区的大棚蔬菜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高产、品质优良的品种。不建议散户自育苗,建议去正规育苗公司购买成品苗。西红柿壮苗标准为:株高25 cm,茎粗0.6 cm 以上,7 ~8 片叶,现大蕾,叶色浓绿,并略显紫色,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2 整地作畦

2.1 重施底肥。新棚幼苗定植前15 ~20 d 扣膜提高地温,每667 m2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10 000 kg、尿素5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 kg。旧棚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枝落叶,可将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堆至棚内并覆膜,促进进一步发酵,定植前10 d 混同其他肥料均匀施入土壤。

2.2 作畦方式。在土壤毛细管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向上运动,造成盐分在地表聚集,因此盐碱地不适宜作小高畦,如果采用小高畦种植,则幼苗需定植在小高畦两侧的斜坡上,以避开盐分聚集区。通常情况下,盐碱地棚室蔬菜种植以平畦较为理想,一般畦宽1.1 ~1.2 m。在地碱水咸地区,地表水一般不能使用,深层地下水含盐量相对较低,但棚室蔬菜依然不能采取滴灌的方式进行浇水,可以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与大水漫灌相结合的方式,即两次滴灌后大水漫灌1次,进行压盐、洗盐。

3 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

3.1 定植密度。大行距50 cm、小行距35 cm,株距40 cm,每667 m2定植4 000 株左右,采取三角形定植方式。

3.2 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3.2.1 定植。大棚内采用二层或多层薄膜覆盖可提早定植,当棚内10 cm 地温稳定通过8 ℃时,可选择连续晴天上午进行定植。

3.2.2 水肥管理。定植后及时浇透水,3 ~5 d 后浇缓苗水。结果前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结果后期保持土壤湿润。结果期一般每20 d 左右追肥1 次,每次追肥量可控制在每亩施尿素5 ~10 kg、复合肥5 kg。在第一穗果60%核桃大小时,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氮肥3 kg(折尿素6.5 kg)、钾肥5kg(折硫酸钾10 kg)。第二穗、第三穗果及以后每穗果迅速膨大期都要追一次肥,每次追施氮肥2 kg(折尿素4.3 kg)、钾肥5 kg(折硫酸钾 10 kg)。

3.2.3 温湿度管理。定植后棚内温度可适当提高,以促进缓苗,白天温度保持25 ℃~30 ℃,夜间14 ℃~18 ℃;缓苗期白天25 ℃~28 ℃,夜间14 ℃~16 ℃;生长前期白天20 ℃~25 ℃,夜间12 ℃~14 ℃;生长中后期白天25 ℃~28 ℃,夜间14 ℃~16 ℃。定植前期外界温度较低,可采取棚内、外围草苫等措施提高温度;生长后期外界温度高,且风多风大,通风降温要防止大风把塑料薄膜吹坏,以放顶风为主,必要时开底风口,且风口要背对风向。通过地面覆盖、暗灌、通风等措施调控空气湿度,缓苗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开花坐果期50%~60%,防止空气湿度过高造成病害严重。

3.2.4 植株调整。采用单干整枝,随时去除侧枝,摘除下部老叶黄叶,以保证田间通风透光。无限生长型品种根据栽培需要,留足果穗后在最上果穗开花时,留两片叶摘心。第一果穗绿熟后期,摘除其下全部叶片,促进植株下部通风、透光。

3.2.5 保花保果。使用防落素、番茄灵、沈农2 号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为防止灰霉病的发生,可在溶液中加入0.1%的腐霉利等药剂防病。

4 病虫害防治

4.1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害防治原则。

4.2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4.2.1 灰霉病。西红柿主要病害之一。叶片发病时多从叶尖部开始,病斑呈“v”字形,表面生有少量灰白色霉层;茎部发病,多发生在分叉处和基部;花上发病,主要是在柱头或花瓣处发生,湿度大时,产生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初期呈水渍褪绿色,后期全果腐烂。药剂防治:可喷施20%嘧霉胺悬浮剂600 倍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 倍或用50%的腐霉利烟熏剂等防治。注意交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4.2.2 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叶片发病,初期呈针尖大小的褐色小点,后期呈不规则的黑斑或褐色斑并有明显的轮纹,高湿条件产生黑霉。茎部发病,多发生在分枝处,多呈椭圆形病斑,具有黑霉和同心轮纹;果实发病,初期发病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病斑,后期果实开裂,上面有黑色霉层。药剂防治:可喷施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4.2.3 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茎、花、果实。叶片发病初期正面呈黄绿色,背面呈褪绿色,有灰色或黑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卷曲;果实发病,果蒂附近和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药剂防治:可喷施20%嘧霉胺悬浮剂600 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47%的春雷霉素8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4.2.4 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面布满圆形或不正圆形小斑点,随后沿叶脉向四周扩大,中部渐成灰白或褐色,后期叶片穿孔脱落。药剂防治:使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丙环唑3 0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4.2.5 脐腐病。又称顶腐病,只发生在果实上,初期在果实脐部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期变黑色或红色霉状物。防治措施:初花期叶面喷施1%过磷酸钙滤清液300 倍液或氨基酸钙、腐殖酸钙等,每隔7~ 10 d 1 次,连喷 2 ~ 3 次。

4.3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4.3.1 白粉虱。主要危害叶片,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后期变黄,白粉虱严重时还能造成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措施:可利用其趋黄性,用黄色粘板诱杀。药剂防治,可用75%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 500 倍、10%吡丙醚乳油1 000 倍、20%啶虫醚乳油1 000 倍、10%吡蚜酮1 000 倍等进行防治。

4.3.2 美国斑潜蝇。主要危害叶片,食叶肉组织,形态为在叶片上形成白色弯道。防治措施:可利用其趋黄性,用黄色粘板诱杀。药剂防治,可选用1.8%的阿维菌素800 倍液或48%毒死蜱1 500 倍液或10%的灭蝇胺800 倍液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盐碱地可湿性药剂
让盐碱地稻谷飘香!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成立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无题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
西宁地区莴笋霜霉病防治药剂试验
盐碱地变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