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流动人口变动的对策研究

2021-02-26孙世卫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户口流动人口医疗保险

孙世卫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流动人口(Internal Migration)的概念是基于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形成的,在国际社会上类似的群体被称作“移民”或“迁移人口”[1]。本文的流动人口是指调查当年4 月年满15 周岁、在本地居住至少一个月、非本区(县、市)户口的人口[2]。根据 《2017 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 显示,来自河北的流动人口分别占北京和天津流动人口的26.3%和21.3%,居全国各流出省份之首,这种不平衡的人口分布会对京津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目前,关于河北省流动人口的研究数据仍以2000 年、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为主,与现状的时间间隔较大,本研究通过研究2010 年、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引导河北省就业人口空间合理分布、有序流动的对策建议,对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数据、国家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及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 年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 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部分数据。

1 河北省流动人口规模变动情况

图 1 2000 ~ 2015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规模变动情况

从人口规模上看(图1),2000 ~ 2015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绝对数量持续增加。这15 年间,河北省流动人口年均增长约29.4 万人,到2015 年年流动人口规模达783 万人[3]。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其中 2000 ~2005 年和 2005 ~2010 年流动人口年均增长分别为27 万人和38.2 万人,而2010~2015 年流动人口年均增长量下降为23 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88%、6.97%和3.23%。从占全国流动人口的百分比分析,2000 ~2010 年由3.36%下降到3.02%,到2015 年上升到3.18%。从流动人口的构成看(表1),与2010 年相比,2017 年省内流动人口下降7.17%,来自北京和天津市的人口分别增长0.19%和0.29%,除京津跨省流动呈增加趋势,增长率为6.69%。

表1 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构成变动情况 (%)

2 河北省流动人口人口学特征

2.1 性别结构及年龄特征。2010 年和2017 年流动人口中男性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表2)。2017 年,在河北省所调查的4 999 名流动人口中,男性共有2 751人,占全部调查人数的55.03%;女性共有2 248 人,占全部调查人数的44.97%,与2010 年数据相比,男性比例上升0.33%。

表2 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性别占比情况

从图 2 可以看出,2010 年和 2017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由32 岁上升至37 岁,年龄中位数则由31 岁上升至35 岁,年龄众数由28 岁上升至30 岁,表明河北省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整体出现了明显的老化趋势。

图2 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平均值 中位数和众数

表3 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年龄结构 (%)

由表3 可知,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均以20 ~39 岁年龄组的青壮年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1.4%和62.19%。不同的是,2010 年20 ~29 岁年龄组所占比重最高,2017 年30 ~39 岁年龄组所占比重最高。流动人口中老年人的占比由2012 年的0 上升 至 2017 年 的3.54%,老年流动人口规模的增加也为河北省医疗、养老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图3 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户口性质

图4 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婚姻状况

2.2 户口性质及婚姻状况特征。为方便比较,将2017 年问卷中的非农业转居民、居民和其他均归入非农业户口性质,即除农业户口性质以外的户口性质均归入非农业户口[4],将户口性质分为两大类:农业户口性质与非农业户口性质。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均以农业户口为主,分别占调查人口数量的89.2%和85.1%,2017 年非农业户口占14.90%,比2010 年增长4.1%,具体见图3。

图4 显示,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中已婚人口(包括初婚和再婚)均占较大的比重。2017年,河北省流动人口中已婚人口比例占调查人口的75.94%,是未婚(包括未婚、离婚、丧偶和同居)的三倍多[4];2010 年的未婚人口仅占调查人口的28.4%。(注:2010 年未婚人口包括未婚、离婚和丧偶)。

2.3 受教育程度特征。由表4 可知,2010 年和2017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均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分别占调查人口的56.35%和47.17%。与2010 年相比,2017年大学专科及以上人口数上升7.34%,比河北省平均水平高6.34%,高学历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0.04 年,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9.086,2017)。由此可见,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提高。

表4 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情况 (%)

3 河北省流动人口就业状况

3.1 就业的单位性质。因2010 年和2017 年分类不同,根据需要,将2010 年就业单位性质分类中的“土地承包者”归入“其他”,将“日/韩资企业”和“欧美国家企业”归入“外商独资企业”;将2017 年就业单位性质分类中的“股份/联营企业”“社团/民办组织”和“无单位”归入“其他”。从表5 可以看出,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口比重比2010 年上升将近两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从业人口比例上升2.81%,个体工商户占比最高,虽然比2010 年下降19.47%,仍占比高达近40%,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表5 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就业单位性质 (%)

3.2 主要职业。因2017 年分类与2010 年差异较大,因此只对2017 年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表6 可以看出,经商人员所占的比例最大,基本占流动人口的二成。

表6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职业分布状况

按照Cortes(2017)的分类方式将就业状态分为五个类型:非常规知识性工作、非常规操作性工作、常规知识性工作、常规操作性工作和不工作状态。将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归入非常规知识性工作,餐饮、家政、保洁和保安归入非常规操作性工作,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经商和商贩归入常规知识性工作,装修、快递、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建筑和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归入常规操作性工作,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因无法区分,和无固定职业及其他都归入不工作,统计结果如图5 所示。2017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常规操作性人口占比最高,比非常规操作性人口高10%;其次是常规知识性工作,比非常规性知识性工作高15%,常规性工作的人口大约是非常规工作人口的2 倍,常规性工作比较容易代替。

图5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职业分类

3.3 主要行业。从表7 可以发现,2010 年和2017 年行业分类有所不同。2010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就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人数占比超过五成;2017 年行业分布有所变动,排在第一位的是制造业,其次是批发零售,二者人数占比近五成。从制造业分类看(表8),2010 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吸纳了近六成从事制造业的流动人口,其次是食品加工,占比为9.14%;2017 年除其他制造业外,各行业所占百分比差异性小于2010 年,从事制造业的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占比仅为13.58%,比2010 年占比第一位的纺织/ 服装/ 鞋帽制造业的流动人口占比低46.81%。

表7 2010 年和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行业分布状况

表8 2010 年和2017 河北省流动人口制造业分布状况

3.4 就业身份、劳动合同和收支情况。关于“河北省流动人口就业身份”问题的有效数据较少,2010 年的调查数据仅有923 个,为方便比较,将2010 年的“其他”从分类中去除,有效数据为890 个,2017 年的有效数据为2 592 个。2010 年和2017 年流动人口分类基本相同,就业身份占比最高的均为雇员,占流动人口的五成以上,其次是自营劳动者,二者占比超总人数的九成(见图 6、图7)。

图6 2010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就业身份

从表 9 可以看出,2010 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口超过当年调查人数的六成,2017 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口占比下降二成,有固定期限的人口提高近两成,有助于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图7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就业身份

图8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按就业身份月平均收入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3 759 元,低于同期全国月平均收入4 872 元水平。从就业身份看(见图 8),雇主身份的月平均收入最高达7 311 元,其次为有固定雇主的雇员,月平均收入3 674 元,无固定雇主的劳动者(零工、散工等)和自营劳动者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3 028 元和3 615元,其他为3 529 元。从性别上看(见图9),男性雇员平均月收入4 150 元,女性为3 181 元,二者平均收入差距(969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 289 元)[3]。

图9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按性别月平均收入

表9 2010 年和2017 河北省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

4 河北省流动人口现住房性质及来往情况

4.1 现住房性质。从表10 可以看出,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现住房以租住私房为主,超过调查人口数的六成,其中整租的占比为41.33%,为合租的三倍多;自购房的人口接近调查总数的二成,自购商品房占比最高,达18.78%,自购保障性住房和自购小产权住房所占比重分别为0.20%和1.74%;单位/雇主房(不包括就业场所)的人口相对占比较高,借住房、就业场所、自建房和其他非正规居所三项合计达7.74%,政府提供公租房的仅占0.10%。

表10 2017 河北省流动人口现住房性质

4.2 来往情况。表11 为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业余时间在本地的来往情况(不包括顾客及其他亲属),调查显示:和同乡来往的人口占调查人口的三成,其中和户口仍在老家的同乡来往最多,占比27.09%;户口迁至本地和户口迁至本地与老家以外地区的同乡来往的人口不足5%;与其他本地人来往的人口占比最高,达31.49%;很少与人来往的占调查人口的三成;与其他外地人来往的人口仅占6.20%。

表11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来往情况

图10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本地落户意

图11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居留本地意愿

5 河北省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现状

5.1 留居意愿。图10、图 11 和图 12分别显示了2017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本地落户、居留本地和本地居留年限意愿,仅有28%的人口愿意把户口迁入本地,不愿意的人口占比高达37%,没想好的人口占比为 35% ;2017 年打算留在本地的流动人口超过监测人口的七成,占比较高,没想好的占25%,否的仅为3%;在打算留在本地的人口中,有定居意愿的占比最高,超三成,没想好的占32%,留居3 ~5 年的占13%,留居1 ~2 年和10 年以上分别占一成,留居6~10 年的人口仅占4%。

图12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本地居留年限意愿

5.2 参加组织情况。表12 为2017 河北省流动人口参加组织情况,参加老乡会和同学会的最多,均为18%以上,参加志愿者协会、工会和其他比例均在4%以上,参加家乡商会的仅为2.34%。

表12 2017 河北省流动人口参加组织情况

5.3 参加政治活动情况。从表13 可以看出,除“主动参与捐款、无偿献血、志愿者活动等”外,其他活动没有参加的人口高达95%,说明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程度较低,偶尔“主动参与捐款、无偿献血、志愿者活动等”的人口比例最高,占总调查人口的两成,偶尔“参与党/团组织活动,参加党支部会议”的比例仅为1.12%,有时参加的人口除“主动参与捐款、无偿献血、志愿者活动等”外,均不足调查人口的1%,经常参加各项活动的流动人口均在2%以下。

表13 2017 河北省流动人口参加政治活动情况 (%)

图13 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

5.4 居民健康档案与社会医疗保险。图13、表14 和表15 分别显示了2017 河北省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和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情况。由图13 可以看出,2017 年河北省流动人口中居民没有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人口占调查样本数的近六成,“没建,没听说过”的高达四成,“没建,但听说过”和“不清楚”各占19%,“是,已经建立”仅占23%。从表14 可以看出,河北省流动人口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口最多,占总调查样本数的76.02%;其次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占比为12.32%;参加公费医疗的人口最少,仅为1.14%。从参加保险地来看(表15),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本地参加比例较高外,其他医疗保险均在户籍地参加的比例较高,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占比高达98.16%,在其他地方参保的比例较低,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外,其他医疗保险均在5%以下。

表14 2017 河北省流动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情况 (%)

表15 2017 河北省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参入地情况 (%)

6 河北省流动人口变动的对策

6.1 河北省流动人口特征。基于对河北省流动人口的分析,河北省流动人口具有以下特征:以农业户口已婚男性为主,流动人口中老年人的占比增加,受教育程度偏低,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从就业情况看,河北省流动人口以容易替代的常规操作工作为主,以制造业为主,月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身份以雇员为主,未签订劳动合同占调查人数的四成以上;现住房性质以租住私房为主,与同乡来往的和与其他本地人来往的人口基本持平,未工作的主要原因料理家务/带孩子基本吻合;落户意愿较低,参加老乡会和同学会的最多,政治活动参与程度较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比例较低,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外,参加其他保险的比例较低。

6.2 河北省流动人口变动的对策

6.2.1 加强教育和就业培训。河北省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分类,造成收入普遍偏低,导致其社会融入程度不高。加强流动人口的文化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增强其在流入地的竞争力,提高从事非常规性知识工作人口比例,改变其原有的生活方式,更好的适应流入地的生活,稳定的居留在流入地,促进社会融合。

6.2.2 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建设经验表明,流动人口规避社会风险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是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以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为重点[6]。住房是流动人口在城市获取归属感的重要保证,放开购房的户籍限制,进一步降低保证房的价格,提高流动人口参加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切实解决住房问题,促进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合。教育方面主要是提高随迁子女学前和高中教育阶段在学比例,保证其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同时做好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工作,建立社会保障卡,提高劳动合同签订比例和社会保险参与率,保证流动人口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权利的优惠政策,解决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基本生活问题,更好的促进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融合。

6.2.3 构建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社区是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的载体,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流动人口参加当地选举和本地社区协管员的比例,有助于打破流动人口社交更偏向同乡的社交群体,构建新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融合。

总之,流动人口的就业和居住问题两者都有效的得到解决,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为最终实现融合提供便利条件。

猜你喜欢

户口流动人口医疗保险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韩国临终关怀事业与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韩国临终关怀事业与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户口
八类『黑户』 可登记户口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八类“黑户”可登记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