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绚丽华彩 金碧辉煌

2021-02-25曹先勇

东方收藏 2021年2期
关键词:外销西洋纹饰

曹先勇

“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不需缎锦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这是前人对广彩瓷的赞誉之言。广彩,是对广州地区釉上彩瓷工艺艺术品的简称,亦称“广东彩瓷”“广州织金彩瓷”,为我国著名的外销瓷器之一。它是一种再生产瓷,其瓷胎来自江西、湖南等地,再在广州上彩后低温烧制而成。其制作精美,图案纹饰丰富多彩,构图花饰严谨,人物古雅有致;再加上施金加彩,宛如千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于锦缎之上,显示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派,故富有极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

清代外销广彩瓷的形成与发展

纵观历史,清代外销广彩瓷的形成与发展,大约经历了初创期、成熟期、发展期、低迷期这四个时期。

其一,是清代的初创期(17世纪中晚期至18世纪早期)。其中清康熙年间,广彩瓷吸取了中国缎锦纹样的工艺图案,以及戏剧艺术的舞台装饰手法,并借鉴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和西洋彩画的方法,生产出了织金彩瓷,如这件清康熙广彩描金徽章花卉纹盘(图1)。织金彩瓷就是在各种白胎瓷器或青花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的一类瓷器。

到了雍正时期,随着我国对外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扩大,从广州出口的各类瓷器增多。为了适应外销市场需要,江西景德镇部分釉上彩绘瓷器移至广州加工生产。景德镇釉上彩瓷在此与当地的烧青艺术(铜胎瓷珐琅)相结合,并根据欧洲市场的来样来稿,融合中西,使得釉上彩瓷出现新的装饰形式,成为早期的外销广彩瓷。像清雍正广彩花鸟纹盘(图2)、清雍正广彩开光人物瓶(图3),就是此时的广彩精品。不过早期外销广彩近于江西彩绘,虽吸收了西洋图案的组合形式,但色彩较为单纯,并未形成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其二,是乾隆、嘉庆时的成熟期(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外来订单的增加,广州陶瓷加工商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开始寻找陶瓷材料的替代品。乾、嘉时期,广州瓷业开始使用广州当地所制的西洋红、鹤春色、茄色、粉绿等,有了这几种彩料,就使得广州瓷业加工产品有了自己的特色。此外在器物画面装饰上,广州人除了参考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绘画工艺技术外,又结合了自己的文化特点,同时仿照西洋画法,从而更具时代特色。如此类代表作清乾隆广彩描金锦地人物纹温盘(图4)、清乾隆广彩描金花篮纹双龙耳狮钮盖奖杯形瓶(图5),以及清嘉庆广彩描金开光花鸟人物纹带盖执壶(图6)、清嘉庆广彩锦地开光山水人物纹倭角长方形盘(图7)。长此以往,外销广彩终于有别于景德镇,形成了独具自己特色的产品。其辉煌浓重的艺术风格为海内外人们所珍重,令广彩瓷达到鼎盛。

其三,是道光、光绪时的发展期(19世纪至20世纪初)。当时我国瓷业整体生产水平出现下降趋势,但在这种情况下广彩瓷却不等不靠,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他们紧盯国际市场,利用西方瓷器生产叠代期(机器代手工)、产品粗糙、生产成本高、市场缺乏竞争力的特点,以内地瓷业生产技术作后盾,针对西方人需求,从纹饰、图案、设计上下功夫,不断推陈出新,推广了广受西方人喜爱的“织金彩瓷”;同时从降低成本下手,推行原材料来源多样化,极大地增强了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清道光广彩人物纹蚌壳形盘(图8)、清光绪广彩方罐形双耳花插(图9)等该类外销佳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四,是清末的低迷期。尽管此时大环境恶劣,但外销广彩瓷还是在延续传统风格的同时,因岭南画派画家们的介入而出现了在瓷器彩绘画中融入中国画的技法,使得广彩瓷的画面中出现了类似浅绛彩和新彩的特点,如此小巧玲珑的清末广彩开光花鸟人物纹鸡蛋杯(图10)般。而其绘画题材,有的还暗寓了政治性。这种短暂的探索,又为外销广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康雍时期的外销广彩瓷特点

康雍时期,当时的广彩无论是工匠、颜料、素瓷胎都来自景德镇,大多依照景德镇彩瓷纹样绘制,仍带有较多的景德镇彩瓷的痕迹,就像这件清雍正广彩山水塔桥雁纹盘(图11),其色彩的对比度也不像后来那么强烈,来样加工的器物较少。定制的餐具和茶具、咖啡具以单件或零星几件的为多,而成套定制的极少。这是因在当时欧洲贵族阶层中,仍以使用全套的银制器具为主;定制的单件餐具或茶具、咖啡具,是与他们原有的银制器具混合使用的。且定制的纹章瓷数量也不多。

其时外销广彩自身的特色,还不太明显。器型主要有瓶、盘、碗等,如清雍正广彩人物纹高足盖碗(图12)。用彩主要有西红、干大红、法蓝、茄紫,以及大绿、二绿、麻色、金彩、黑彩等,纹饰有风景、花卉、纹章、人物等。人物有明装人物和清装人物。绘画人物的技法此时还是以“设色人物”为主,即先勾勒出边线再填彩。花卉中以传统中国花卉为主,即题材上以牡丹、菊花、海棠等中国常见花卉为主,画法是借鉴中国画中的没骨法,但已引入西洋画的技法,在彩料的渲染中初步体现出明暗关系和立体感。风景多为中国风景,西洋人物、西洋花卉、西洋风景此时还没有出现,如精美的十八世纪早期广彩描金锦地山水人物纹盖盅(图13)一般。

乾嘉时期的外销广彩瓷特点

乾嘉时期,外销广彩瓷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已有记载。此时的广彩瓷器多销往欧洲。色料方面与前期差不多,鹤春、粉绿等过渡色使用自如,使画面更加多姿多彩,色彩的对比较前期强烈,并在客户需要下,开始少量使用明清瓷器中作为皇家御用颜色的黄彩。在绘画技法上,除了延续中国传统画法外,也引入西洋绘画技法,尤其是深受西方油画的影响,用彩厚重。

而外销广彩中的人物、花卉、庭院风景等纹饰,既有西式的,如清乾隆廣彩通景航海西洋人物图执壶(图14);也有中式的,如清乾隆广彩西厢记图梅瓶(图15)、清乾隆广彩描金开光山水人物纹椭圆形盘(图16)。中式人物仍然分别有明装人物和清装人物,但以“满大人”的图案更为多见。人物绘画技法除了前期的“设色人物”外,开始出现“长行人物”,即人物的头部、衣领、袖口等个别关键部位用黑彩描出边线,其余部位不描边线,直接用彩料写出。这种技法对画师的技术要求更高,并成为广彩独特的技法而流传至今。人物纹饰的内容多为轻松欢愉、充满亲情的庭院生活,如清乾隆广彩庭院人物纹海螺形盘(图17)。另外欧洲定制的纹章瓷,在此期最为大量。

花卉纹饰在此期除了原有的中式花卉,还出现了大量的西式花卉。描绘中式花卉称为“挞花头”,即用水或油调色,不勾勒轮廓线,以彩料的浓淡和笔触的轻重点染出花瓣的阴阳面,使花卉表现出立体感,借鉴的是中国画中的没骨画法。之所以用“挞”字,是表现用笔的快速和灵活。此时的花卉纹饰有的只是淡雅的折枝花卉,有的是繁花似锦,但总体风格还是比较雅致。中式花卉通常绘日常生活常见的月季、芙蓉、海棠、菊花等。其中有一种纹饰称八宝花,从乾隆晚期开始流行,极具时代特色。通常绘四组中式花卉,花卉下面以丝带连结八宝,多绘于盘子,也有的绘于茶具和瓶上,如清乾隆广彩珍珠地花卉纹马克杯(图18)。西洋花卉则用工笔画出,用细致的线条表现出花卉的明暗效果和立体感。

在这一时期,西洋花卉、西洋人物、西式风景(包括山水和庭院)等纹饰都前所未有地大量出现,其中绝大部分应该是西方来样稿定制的产品。除了纹饰上有上述的或中或西、或中西合璧的多种形式外,纹饰布局也是有的繁密,有的疏朗。此时整套定制的餐具、茶具、咖啡具增多;还出现了三个盖罐(或盖瓶)加两个瓶的五件一套的组合器物,用于摆放在壁炉上陈设装饰。瓶的形式除圆形外,还流行花瓣形扁瓶,也有方形瓶。瓶的造型也丰富多样,有长颈瓶、观音瓶、双耳瓶(龙耳、螭耳、鱼耳等)、小天球瓶等。有的成对,有的单件。但瓶的体型以中小型为主,大瓶较少。大酒碗(潘趣碗)纹饰有绘开光的,也有通景的,如清乾隆广彩通景人物纹大碗(图19)。最有时代特色的纹饰是“十三行”,常见的有大碗、大盘,一般绘六或七面国旗,如清乾隆广彩十三行通景图大碗(图20)。此时的外销广彩制作最为精美、用彩最为丰富,明艳而不俗,产品种类也比较繁多,以“式多奇巧,岁无定样”来形容最为贴切不过。且此时也是外销广彩瓷器出口量最大的时期。

道光至光绪时期的外销广彩瓷特点

在道光至光绪时期,外销广彩进入了色彩绚丽、形式逐步程式化的发展阶段。广州至北美的航线开通后,广彩的销售市场主要转向美国。与欧洲以社会上层为主要消费对象不同,广彩在美国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导致其以浓烈的大红、大绿、大金为装饰的风格转变,尤其是金彩的使用空前突出,像这件四处金彩、繁复似锦的清道光广彩豆青釉描金花蝶人物纹大盘(图21)。这种装饰风格构图丰满、色彩绚丽、繁花似绵,成为广彩的典型特色而延续至今。外销广彩的“式多奇巧,岁无定样”成为过去,逐步代之以程式化的风貌。在经历道光时期短暂的过渡之后,同治、光绪时期的外销广彩已完全进入程式化的阶段。

用彩方面,此时主要使用西红、干大红、绿彩、金彩、蓝彩、麻色等。金彩的使用更为大量;蓝彩是粉蓝的颜色,掺入了较多的玻璃白,与前期的法蓝(水青)有所不同;茄紫色已基本不见;麻色仍然是单用或与其他颜色搭配使用的都有。在纹饰方面,纹章图案较前期大为减少,其中主要是美国定制的纹章瓷。人物纹、花鸟纹、山水风景纹,仍是这时的主要纹饰题材。但西洋花卉、西洋人物、西洋风景等纹样已逐步消失,基本上以中国特色纹样为主,如清同治广彩开光人物纹双狮耳花口扁瓶(图22)。而绘画水平明显较前期逊色。

人物纹饰方面,此时已不见“满大人”的纹样。而乾嘉时期欧洲人来定制西洋人物纹样瓷器的兴盛阶段也已过去,西洋人的纹饰也极为少见。此时基本上都是绘明装人物,且流行人物、场面喜庆的家庭生活或庭院生活图案众多,如“清同治广彩描金开光花蝶人物纹花觚”(图23)。清晚期出现了少量的历史故事题材,其他的主要还是反映没有具体故事或典故的、轻松愉快的家庭或家族聚会的生活情景。而人物的画法更多地使用“折色人物”,“长行人物”较少。

花鸟纹在广彩行话称“散花雀”,包括有花有鸟、有花无鸟等形式,并且以花果和昆虫融为一体最具时代特色。荔枝、佛手瓜等岭南特有的瓜果与花卉相融合,并加入蜜蜂、蜻蜓、蝉、蝴蝶、小鸟等常见的昆虫和鸟类,使画面充满生机,体现出岭南四季如春、花果常盛的地方特色,如外销的清道光粉彩描金无双谱人物花卉果纹碟(图24)。此外,有的还加入龙、凤、孔雀、鹤、鸡等吉祥鸟类,寓意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此时花卉画法基本上是“挞花头”的传统手法,西式花卉的纹样和画法已消失。

风景纹在道光时期仍有一定数量,但是在同治、光绪时期则较少。同、光时期流行花鸟与人物相结合的纹样,以连续的“C”字形曲线画出分隔的开光边饰(广彩俗称“开斗方”),根据不同器型的需要,通常是四开光或六个、八个开光。而人物与花鸟图案相对应地分布,如这件清光绪广彩开光花鸟人物纹倭角长方形盘(图25)。

晚清的外销广彩虽在纹饰上比不上前期丰富多彩,并显现出程式化的单调和僵硬,但在器型上却有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之前的瓶、罐等陈设器,及成套的餐具、茶具、咖啡具等实用器继续生产外,一些盥洗室用器,如盖盒(粉盒、肥皂或香皂盒)、盖瓶(用于盛水)等也被大量定制外销。还有烛台等,有西式和中式造型,形式多樣。如“光绪广彩花卉纹太平有象烛台(图26)。陈设用的瓶子大多体型较大,多在颈部附双耳(龙、凤、象、鹤、虺形等),在肩部附双蟠虺,均涂金彩。

作为闻名遐迩的瓷器品种,清代外销瓷有着其独特的个性与魅力。一方面它由于“中国元素”而吸引了追逐“中国趣味”的西方人士,另一方面又融入了“西洋元素”来迎合西方品位。它是中西文化互动和交流的载体,不仅兼容了中西文化的内涵,而且彰显了人类文化与审美的多样化;更是为华夏陶瓷的历史长河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外销西洋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西洋菜煲陈肾汤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对西洋弦乐艺术民族化的探讨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开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