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社会组织统战工作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的实践路径
——基于成都市成华区培华社区个案调查

2021-02-24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董小琴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院落居民社区

◇文/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 董小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社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发挥统一战线制度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值得思考与关注的重要课题。而社会组织作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途径、新力量、新资源,其参与助力社区治理创新的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大量的社会组织介入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同时又不断通过参与社区治理进行自我孵化发展,实现了从社区治理客体到主体的有效转变,成为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体。如何合理有序引导社会组织介入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公共事务的公共效益最大化呢?本文以成都市培华社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助力社区治理为个案,总结其如何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把社会组织的服务优势、专业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探索创新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从而为其他同质性社区治理提供参考。

一、以党建为引领,确保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正确方向

成都市培华社区有社区居民10733户,户籍人口22000人,流动人口9100人,常住人口32000人左右,实际服务人口在四万人以上。该社区曾获得“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第二批重大项目”“‘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示范社区”“成都市平安示范社区”等诸多荣誉。该社区有专兼职工作人员43人,其中,“两委”专职干部11人,网格员19人。社区外引内生社会组织60余家,从业人员(志愿者)3600多人,其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370余人,占比10%。社区服务人员与工作人员的数量悬殊,如何突破社区原有工作格局,吸纳、借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在当地区委的有力领导和直接指导下,培华社区党委积极履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提出了社区“党建统战融合开展”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轴心”作用,以党建带统战,以统战促党建,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方向,以统战壮大社区治理力量。

(一)建立了党建引领、统战融合的组织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三级组织体系。培华社区建立三级组织体系,加强工作力量配备。社区成立了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区党委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社区统战工作领导机制。社区党委建立统战工作协调小组,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7名网格负责人为成员,在27个院落全部设立网格统战工作联络点,配备统战工作联络员;指导辖区内的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3个、配备统战联络员61个,从而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院落党小组——楼栋党员代表)、单位企业党组织、群团组织为主体的区域化社区党组织体系。

二是完善三级制度体系。在区委统战部的统筹协调下,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三个层面,建立了三级社区统战工作制度。在街道一级,街道党工委和区级相关部门建立了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基层统战工作;在社区一级,社区党委建立了社区统战工作岗位设置和责任分工制度,社区党外人士学习宣传、走访慰问、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了社区统战工作常态化开展;在社会组织层面,建立了统战联络员联系社会组织负责人制度,指导社会组织中的统战成员积极发挥作用。

(二)构建了“党建+”治理体系

一是构建“党建+院落”微自治体系。为发挥好院落自治功能,社区党委构建以“院落党组织——原国有企业车间党组织——楼宇、社团服务、流动党员集中点党小组”等为主体的微自治体系。尤其在推进旧院落改进和疫情防控中,“院落”微自治体系的成效凸显。以老旧院落改造升级为例,院落建立起自治组织长效管理机制,建立院落自治公约、充分发挥院落里面有“影响力”的人的关键少数作用,遇到棘手的问题,都由院落党组织负责统筹,院落内的社团服务、流动党员党小组等党组织,通过大大小小的“坝坝会”、“议事会”等形式协调关系、协商一致,逐步推动院落改造。

二是构建“党建+社区企业”的治理体系。培华社区辖区内有企业800多家。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引导企业服务社区治理,2014年,培华社区成立了企业公民责任联合会。该组织以“社区搭平台、企业有发展、职工有归属、居民得实惠、多元共参与、建享联和谐”为宗旨,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会长,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和社区所属街道商圈商会党委书记担任副会长,目前已有400余家商家加入企业公民责任联合会。在社区党委的引导下,企业公民责任联合会中的企业采取“公益组织+社会组织+专业队伍”等组织形式,积极支持社区教育、救助、养老、环境等公益服务事业的发展。

三是构建“党建+社团”的治理体系。社区社会组织是由社区居民或辖区单位等多种主体发起成立,以城乡社区为服务场域、以社区及其居民为服务对象,以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服务需求为目的的依法登记注册或备案的社会服务组织。从服务内容上看,社区社会组织包括教科文卫、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纠纷调解、环境自治、社区商协等不同类型;从服务人群来看,也涵盖了儿童、青少年、残障人士、老人、妇女、困境人士和流动人口等多类型组织。为了更好地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参与社区事务,培华社区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建立了社区自治联合会,设置社区文化发展、人民调解、社区环境自治工作等社区专委会,指导邻里互助、社区维权服务、纠纷调处等院落社团规范发展。

同时,社区成立了党员“帮万家”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帮万家”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全部由拉萨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成都支部成华党小组成员组成,涵盖医生、律师、社区工作者等各类人才,提供的服务内容涉及治安防控、应急抢险、家政服务、汽车修理、电器技术、医疗保健、纠纷调解等。

二、以创建“同心驿站”为阵地,搭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平台

为进一步聚合统战资源,激活社会组织统战力量,培华社区党委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同心驿站”统战工作阵地,下设“同心广场”、“同心屋”、“同心廊”、“同心台”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工作平台。

“同心广场”占地4200余平方米,是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企业、居民开展活动的广场,集法制文化宣传、统战政策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一体。

“同心屋”是社区统战成员和“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参与社区民主自治的重要平台,围绕社区需要统战成员和“两新组织”负责人支持参与的重大事项、统战成员和“两新组织”需要社区协调推动的重要事项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沟通协商。

“同心廊”是宣传统战理论政策知识、宣介社区党外代表人士、基层代表人士和代表性社会组织的重要窗口,既是对统战成员的宣传教育平台,也是塑造社区统战人物正面形象、提升他们在基层群众中影响力号召力带动力的重要载体。

“同心台”是社区干部同统战成员、“两新”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联谊交友平台,也是统战成员日常开展活动的场所。社区党委定期召集社区统战成员和“两新”组织负责人举办联谊活动,举办“同心文化讲坛”,开设“同心读书角”,组织主题研讨会和专题培训会,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授课指导,既增进社区干部和统战成员的双向了解和联谊交流,也促进统战成员之间的业务沟通、信息共享和互助互惠。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集聚辖区内社会组织优势资源,持续开展社区公共服务活动平台。内设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室、阳光调解室、文艺工作室、公益活动筹划室等,是社区党委引导统战资源、社会资源服务社区群众的载体。

三、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提升社区多元共治的能力水平

一是满足高品质居住环境需求,实行分类治理。培华社区最大的特点是老旧院落多、大部分院落无物管。推进社区院落改造升级,势在必行,不仅涉及直接改善社区居民居住环境,更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发展、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此培华社区通过“院落+社团”微自治探索了三种模式:一是企业直管院落——通过完善自治组织,监督综合整治完善社区服务,加强物业自管;二是商品小区院落——由社区指导、业委会推进、多方协商、共治共管;三是老旧自管院落——推行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完善设施-物业自管的“邻里互助”治理模式。比如,有些老旧院落“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且社区居民思想观念保守,对规划改造不满意等原因导致院落改造升级不能顺利推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院落党组织牵头召开坝坝会,收集居民住户的诉求和意见,院落党组织能够解决的问题在院落内解决;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到社区党委,由社区党委、院落党组织和居民代表协商解决方案。

二是满足居民议事、交往需求,搭建议事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 荟智市民议事厅就是社区搭建的开展居民协商议事的平台。社区根据不同问题的性质召开协商议事会,议事会分为几种形式:党建联席会暨社区议事会,主要针对关系全社区的公共事件,比如社区环保问题,参与人员涵盖社区范围内居民代表和“单位”代表;院落议事会,主要是是针对院落自治出现的问题;企业公民责任联合会专项议事等。议事会的召集人原则上是社区的书记、主任,按照流程,议题提议人可以是企业的代表人,可以是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可以是社区院落长,党组长等,议题提出来以后定期收集建议,定期召开会议。议事会采用主持中立原则、明确立场原则、一事一议原则、过半通过原则、动议可议原则。通过议事会,既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增强治理的有效性。

三是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文化活动载体。社区每年通过“企业公民日”“帅哥靓女相亲会”“邻里文化节”等形式,推动社区与企业的互动,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又宣传了企业,从而形成企业与社区、企业员工与社区居民等社区成员之间守望相助、相互关爱的新型邻里关系。培华社区是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带,工业文化底蕴深厚,又因老军工企业多,现社区有退转军人1200余人,包括老红军、老八路、志愿军和各时代军人模范,社区军人情结强烈,红色文化基因犹存。为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底蕴,通过文化建设来增强凝聚力,社区探索“党建+文化”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模式,以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强化社区文化引领。比如:丰富深化“信箱故里,文馨培华”理念,积极挖掘、提炼和升华成都东郊工业文化底蕴,以歌曲、绘画、摄影、舞蹈、舞台剧等形式展现具有浓厚的东郊工业文化元素的各种活动,传承中国工业奋进精神、擦亮成都工业文化名片;讲好红色故事,社区老红军、老八路、全国劳模等带头写书、写自传,通过讲故事形式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四是满足社会组织发展需求,提供针对性政策扶持和孵化培育。近年来,成华区为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登记、管理、购买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力,区民政不断探索实践,出台“1+5+N”系列政策文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其中,“1”即《成华区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意见》,在整个系列政策中起总体指导作用;“5”即《成华区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成华区扶持发展社会组织实施办法》等基础性政策,“N”即已出台的多个社会组织相关专项政策。“1+5+N”系列政策的推出意味着该区社会组织在登记注册、规范管理、扶持发展等多方面有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2020年,为了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社会组织正常运转,成都市专门制定了8条措施,即发放关爱慰问金、政策重点倾斜、据实推进项目进行、建立机构发展金制度、支持防疫相关项目实施、优化年度检查程序、放宽年度检查条件、延长到期证书时限。以上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措施,为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政策支撑。根据《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将20%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和奖励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性项目,推动财政资金政治属性显性化。

同时,按照“政府扶持、社会营运、专业发展、项目合作”的发展思路,社区制定了落实“四免一补”政策,通过专项资金、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等方式,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空间。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成都伊甸、新叶助残、成都向日葵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等多家专业类、邻里互助类社会组织,并成立了艾美佳志愿者联盟服务类社会组织,形成了老年免费午餐、向日葵儿童之家、风景摄影等特色工作品牌。这些专业性强的社会组织融入到社区服务和社区事务之中后,激发了使社区治理的活力。借成华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之东风,社区还建立了“征集社区居民需求—确定公益创制项目—社工带动社团和居民承接—提升社团能力”的创投流程,积极培养有热情、熟民情的年轻社工成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新生力量。

此外,西部首个省级社会组织孵化园——四川省社会组织孵化园在成都市成华区挂牌,该孵化园以“立足四川、辐射西南、全国一流”为目标,开展集政策倡导、资源汇聚、专业支撑、形象展示、信息共享等功能一体的“一园区、六平台”建设,面向全省社会组织免费开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培育孵化社会组织。这一创举为培华社区培育社会组织提供了先天优势资源。

四、结语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既扮演着地方政府的人才“智库”角色,同时也是国家政令通向基层的重要信息“桥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社区两委为社会组织搭建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是调谐国家力量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关系的主要方式。社区任务繁杂,面临着诸如基础性主体力量功能欠缺、社区治理资源缺乏整合机制、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需求脱节等困境。积极调动社区内社会组织参与化解社区治理难题,或许正是社会组织活跃于社会的内在动因。培华社区属于以院落改造为主的社区,加之部分院落过去是老工业破产后的“工人聚集地”,很多是单位的同事,所以也属于“熟人社区”。考虑到这一具体现状,通过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激发“院落自组织”、“企业代表”、“社会组织精英”等参与社区治理的“头雁”作用,更容易提高社区的自治水平,从而实现“社区党委主导式”“社区与居民协商式”“社区居民自治式”治理方式的融会贯通。总的来说,培华社区以院落为有形平台,以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为无形平台,通过构建社区“党建+”、“四社联动”等系列有效机制,系统实施“社区党建区域化、居委会专业化、群团组织枢纽化、驻区企业联合化、社会组织全域化”建设 ,有效推动了社区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进社会组织,真正激发了社区全域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院落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院落春秋
院落春秋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院落春秋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