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鉴赏中意象的分析

2021-02-23王甦

学习与科普 2021年35期
关键词:王安石杏花答题

王甦

意象是古典诗歌理论中特有的术语,“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了客观的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等,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了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在近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涉及意象的试题,如果我们了解掌握了关于意象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们解答此类试题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那么,诗歌鉴赏中意象的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首先,要知人论世。即要了解诗人、诗歌的相关情况,这是鉴赏诗歌意象的前提。我们应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诗人的政治主张、一贯的情感趋向、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诗人在特定背景下产生的情感的烙印。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如果我们了解王安石的生平,了解他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这首诗作为他退隐江宁后的创作背景,那么对诗中的“梅”的意象就能作正确的理解了。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被人排挤,内心孤苦,处境艰难,与梅相似。诗人以墙角梅自喻,虽偏居一隅,但不自卑自弃,依然散发清香,品性坚强高洁,从中也可看出诗人身虽留连山水田园,心却未能忘怀政治。但这“梅”又不仅仅指王安石个人,因为是“数枝梅”,它们实际上象征的是王安石及其政治上志同道合者们在变法失败后,仍然保持坚贞节操的群体形象。

其次,要掌握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的类型特征。我国古典诗歌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意象,其意义、情感倾向基本上是固定的。我们应熟悉这些意象,这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的帮助。常见意象有:“杨柳”“长亭”“南浦”“酒”等,属于送别类意象,常用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的思念;“月亮”“鸿雁”“双鲤鱼”“捣衣”等属于思乡类意象,常用来表达思念故乡、亲人友人的情感;“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残阳、落日)”等属愁苦类意象,常用来描写凄冷、悲凉的气氛或表现有仇、悲伤之情;“松”“竹”“梅”“荷花”“菊花”“冰雪”“草木”“黍离”等属抒怀类意象,常用来托显高洁品质或抒发感慨;“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等属于爱情类意象,常用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属于战争类意象,常用来表达厌恶战争或向往和平或报销国家的情感;“五柳”“东篱”“三经”等属于闲适类意象,常用来表达恬淡清闲之情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熟练掌握这些意象类型及特征,有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内涵及情感。

再次,要注意意象描写的细节特征。这涉及到时令特点、冷暖色調、动静虚实的处理以及相关艺术手法的运用。在古典诗歌中,不同季节时令,其景象、物象往往带有固定的情感倾向,如果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表达的常是喜悦之情,暮春则是感伤、惋惜、留恋的,而秋冬常是凄凉、肃杀、悲凉的,夏季则常是灿烂、热烈、充满活力的。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写的是暮春之景。在描写“春”“黄鸟”“辛夷”“杏花”等意象时,用到了“残”“稀”“尽”“飞”等字眼,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寂寞的气氛,伤感、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另外,古典诗歌中所写意象常有冷暖色调之分。暖色调意象常表现的是喜悦、欢快之情,冷色调意象表现的是忧郁、愁苦的情感。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中,那“如钩”之“月”就是冷色调的,象征着人事的缺憾。“寂寞梧桐”“深院”“清秋”也是冷色调的,从而抒发出了诗人幽囚生活的愁苦之情。至于所写意象的动静虚实以及对比、衬托、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以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的运用都应加以关注、了解,这对意象的分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要了解涉及意象的试题的提问模式和答题技巧。常见提问模式有“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象(或画面)?”“诗中描写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等。答题时通常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概括描写的意象。要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二是归纳意象的特点。归纳要精准,可用四字词语。三是分析意象表达、寄托的情感。答题时的语言表述方式可以归纳为:“诗歌描写了……(意象)。通过对……(意象特点)……的描写,表达了……的情感。”例如,分析王安石《北陂杏花》中的“杏花”意象:“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就可以这样分析:此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的杏花意象(或形象)。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水、芳魂无玷的杏花这一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分析,将答题模式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全都准确地包括进去了,应试时就不会丢分或丢很少的分。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讲清了有关意象的以上方面的内容,就能帮助学生提高响应的诗歌鉴赏水平,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响应的得分率。

猜你喜欢

王安石杏花答题
杏子哪去了
北陂杏花
梅花
初夏即事
怀念杏花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