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十大观念的变化历程与传播逻辑

2021-02-22赖明明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传播改革开放

赖明明

【内容摘要】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回顾“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的变化历程,既是从观念演变的视角梳理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脉络,也能够透视传播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有助于准确把脉传播的逻辑。

【关键词】深圳十大观念;改革开放;传播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思想观念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创办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大都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新风指引下,思想观念的演变与经济发展历程同频共振,逐步形成了深圳十大观念。

对深圳十大观念的讨论与研究主要集中在2010年前后。在中国知网输入“深圳十大观念”,只搜索出32条结果,其中超过一半以上是媒体文章,相关的学术研究并不充分。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回顾“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既是从观念演变的视角梳理深圳经济特区思想观念发展的脉络,也有助于发掘深圳十大观念的当代价值。

一、深圳十大观念与传播方式

“深圳十大观念”是指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由专家与市民共同推选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等十大观念。

(一)户外标语传播:“時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深圳经济特区的实践是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与“试验田”而展开。

“以习仲勋同志为班长的广东省委,从广东的实际出发,以人民利益为重,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率先倡建经济特区,带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将‘潮起珠江的改革开放事业持续推向前进。”①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习仲勋在发言中提出让广东省“先走一步”,并向邓小平做了专题汇报。在讨论贸易合作区的名称时,邓小平提议:“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②1979年5月5日,广东省委向中央报送《关于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出口特区的初步设想》。1979年7月15日,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中发[1979]50号文件)指出:“关于出口特区,可先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③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新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第一个特区——深圳经济特区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一天被后人称为“深圳生日”。

深圳经济特区的思想观念也是在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与“试验田”的伟大实践历程中形成并发展的。

1981年,用红油漆写在三合板上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竖立在深圳蛇口工业区。1984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盛大庆典的游行队伍中,上百部彩车中唯一的一部企业彩车是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彩车《双龙戏珠》,彩车上有一幅醒目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自此,这一标语被广而告之,它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形象表述,折射出改革开放初期对发展速度、发展效率的渴望与追求。

(二)户外标语传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1992年初在通往蛇口客运码头的大道旁竖立起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标语牌,如今这块蓝底白字的标语牌仍然矗立在蛇口南海大道边。

1992年1月19日至2月20日,邓小平相继视察深圳、珠海、上海,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口号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观、价值观、发展观,呼应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时代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④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要再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口号。这个响亮的口号就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途中提出来的。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⑤

(三)报纸标题传播:“敢为天下先”

1992年1月19日至29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发表重要讲话,鼓励深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邓小平视察深圳期间对改革开放发表的重要讲话还没有公开发表之前,在中共深圳市委的领导下,《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结合深圳改革开放的实际,紧扣邓小平讲话精神,分别以“猴年八评”和“八论敢闯”的社论形式连续发表评论文章,宣传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开放精神。直到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邓小平“南方之行”与“南方谈话”的详细内容才公之于世。

1992年春,“敢为天下先”的观念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深圳激励自身勇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坚定信念。

“敢为天下先”是深圳特区文化的精神品质。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深圳人来自“五湖四海”,既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属性,也创造了一种新的城市文化形态——深圳特区文化。

(四)政策法规传播:“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2005年3月25日,深圳市委工作会议提出了“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随后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开始着力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以及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深圳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规划》,提出了构建市场经济十大体系的目标。深圳“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也成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借鉴和依据。”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是对深圳经济特区跨越式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深圳未来发展的规划。深圳始终要向改革创新要发展动力、要发展资源、要发展空间。

(五)政策法规传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深圳魅力的体现。深圳正是靠包容的创新精神,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深圳率先开启了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历程,率先开启了“三来一补”发展模式的历程,率先打破了“铁饭碗”等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率先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个有魅力的城市,不仅要为成功者喝彩,而且要包容失败者。从一个城市对待失败的态度,更能体会到这个城市的魅力。深圳建构了全国首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政府层面也形成了有效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以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创新文化。

(六)文化活动传播:“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移民城市选择了“读书”。从2000年开始,深圳市每年11月举办“读书月”,在2005年第6届“深圳读书月”上,提出了“让城市因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口号。充分体现了深圳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⑥

读书让人与人的关系走得更近,读书让深圳与现代化走得更近;读书传播了文化知识,提高了人文素养,丰富了精神生活,擦亮了城市文明的名片。

(七)文化活动传播:“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在2000年第一届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提出了“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文化发展根本目的”的理念。深圳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忘记全力推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这句口号也体现了对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视的发展理念。1983年4月29日,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文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八)义工活动传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源自民间谚语,表达了奉献精神,成为了深圳义工的独特理念。

这句口号没有提出的具体日期。但与共青团深圳市委发起的深圳市义工联合会的建立与发展关系密切,该义工联传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理念,倡导“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义工发展之路。

(九)体育活动传播:“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是深圳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提出的一句口号。这句口号表达了深圳迈向国际化城市的决心。

2011年也是深圳经济发展的一个节点。2011年深圳GDP首破万亿,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8亿元,增长18%。出口总额2440億美元,增长19.5%,实现十九连冠。2011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6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速高于工业增速7个百分点,生物技术、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增速高于GDP增速2倍以上。数据显示,以自主创新引领未来发展的深圳,正在缩短与世界的距离。

(十)户外标语传播:“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句口号在深圳的机场、火车站,以及各个公交站台的标示牌上特别醒目,让来到深圳的异乡人心头非常温暖。这句口号传递了包容与开放。“来了,就是深圳人”也是用另一种方式对深圳经济发展模式的认可。来了深圳,就要有工作,就要有收入。外来人口愿意来到深圳,就在于这座城市有吸引力,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从这个角度看,以创新驱动发展才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底气所在。

人因城市而聚集,城市因人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百万民工到深圳,在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从1979年的31.41万人,到2019年的1343.88万人,40年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了约42倍。从2014年底到2019年,深圳共增加266万人,年均增长53.2万人。

二、深圳十大观念与传播逻辑

深圳十大观念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体系,之所以能够有效传播,就在于一方面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与开放性,另一方面体现了改革开放所孕育的特区精神。

(一)深圳十大观念体现了时代性

深圳十大观念反映了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不同发展阶段思想观念的变化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发展”“速度”“效率”,于是,深圳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后,深圳选择了“敢为天下先”,率先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进入21世纪,在步入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深圳提出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口号。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平台,文化立市提上了日程,“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等口号反映了深圳以经济发展带动文化、社会、民生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二)深圳十大观念体现了开放性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岭南文化、移民文化成为深圳文化的底色。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这两种文化相互交融调出的城市文化底色是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体现在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所有人的包容,体现在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体现了特区人的实干精神、奋斗精神,开拓精神。“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体现了深圳与世界的“零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集中地传递出深圳对人的关心,对人才的厚爱,以及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者的尊重。其实,任何发展最终都要落脚在人的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宣言》所描述的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出发点与目标。

(三)深圳十大观念体现了特区精神

“特区精神是特区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与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它既是党的精神的传承,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经济特区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⑦

特区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在深圳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⑧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三、结论

“深圳十大观念”通过户外标语、报刊标题、政策法规,或者通过文化、义工、体育活动“广而告之”。提出者最初不过是想表达对深圳发展的心愿,并没有预设传播的效果、传播的范围,以及传播的可持续性。这些口号之所以流行并广而传播,在于这些口号符合时代发展的大方向,符合改革开放的主旋律,语言风格或者铿锵有力,或者如沐春风,或者娓娓道来,或者源自大众口味。深圳十大观念的形成演变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传播的逻辑。

第一,传播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对深圳十大观念传播方式的分析,传播方式并没有天然的优劣之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户外标语传播方式并没有因时代的变化而退出历史舞台。在改革开放初期,户外标语方式成功传播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约30年之后,“来了,就是深圳人”也是通过户外标语方式成功传播的。因此,传播的效应,并不主要取决于选择何种传播方式,而更多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传播效果主要决定于传播的内容,这就是有效传播的逻辑。

第二,传播要贴近群众,贴近时代。深圳十大观念不过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思想观念的形象化表述,这些口号“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表达。换一句话,传播说实话,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言必称希腊”要不得。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作风,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學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就能说服人。传播的效果主要决定于实事求是的传播作风,这就是传播的逻辑。

注释:

①广东改革开放史课题组:《广东改革开放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3页、第191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

③广东省档案馆:《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档案文献—广东》,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④《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2012年11月29日。

⑤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65页。

⑥徐来:《浅论深圳读书月模式的成功原因与推广路径》,《南方论刊》2011年第10期。

⑦陈金龙、蒋积伟:《特区精神》,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版,第152-153页。

⑧新华社:《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11/c_113991112.htm,2012年12月11日。

猜你喜欢

传播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